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主,在人性面前很多東西經不起琢磨

2020-12-06     父母堂

原標題: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主,在人性面前很多東西經不起琢磨

因為善意,以血緣來說完全是陌生人的他們,產生了比血緣親情更溫暖的羈絆,老人也似乎是老有所依。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半個月前,一位老人將在上海寶山區價值300萬的房產贈與樓下水果攤主的新聞引發了全網關注和熱議,這件事,已經被網友們緊密關注並討論了大半個月。被指責「冷血」的家屬們由於被罵得忍無可忍,出來與水果攤主對質,也撕開了事情的殘酷真相,似乎家屬並非水果攤主所描述的那樣,對老人不管不顧。

當事情變得愈來愈「羅生門」的背後,是對人性的種種拷問。

這件事情獲得關注,還得從紀錄片《和陌生人說話》談起。

老人,名叫馬林,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88歲,家住上海寶山區。

2012年老伴去世,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相依為命,不料,2015年前後,唯一的兒子也在家裡猝死。至此,馬林成為獨居老人。

紀錄片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水果攤老闆,名叫小游,戶籍河南,今年35歲。

他幾年前和妻子帶著3個孩子來上海打工,主要經營一家水果攤,和千千萬萬來上海打工的人一樣,兢兢業業。

由於收入不高,他們一家就住在水果攤旁邊的簡易棚里。而水果攤就在老人家樓下。

老人閒著沒事的時候,就會去他店裡坐一會兒,小游也經常給老人幫些小忙。

就這樣,憑藉血緣這條紐帶來說,完完全全是陌生人的他們,產生了比血緣親情更溫暖的羈絆。

這是不是一個,非常感人而暖心的開頭?

事件剛剛獲得大家關注的時候,幾乎一邊倒都是在描述水果攤攤主幫助老人有多麼多麼地熱心……並且網友都在新聞下面罵家屬「冷血」,對老人不管不問。

1

被幸運之神眷顧

沒有血緣的特殊家庭

紀錄片中,老人雖然年紀大,但是活得很明白:他需要的是平時的陪伴和溫暖堅實的依靠。

老人說:自從老伴離開之後,總有些動歪腦筋的老太太,跟他說想住到他家裡來,老人雖然年紀大,但是心裡清清楚楚,他們就是來撈錢的!(此處有網友質疑,老人是被水果攤主洗腦PUA了)

所以,老人跟他們也合不來,每天就坐在水果攤旁邊的椅子上,有時候一待就是一天。

因為家裡太冷清了,老人怕自己一個人死在家裡,無人知曉。

幾年前,兒子在家中倒地猝死,老人一個人手足無措,半夜上門去找小游求助。從選墓地、交定金到墓碑刻字、骨灰下葬,只有小游全程陪伴老人料理兒子喪事。

兩年前,老人在家中摔倒後昏迷不醒,幸虧小游及時發現,將他送進醫院搶救。

小遊說,當時給老人的親屬打電話,他們都說自己走不開。

於是,小游每天早上五點到店裡進貨,八點多去醫院陪護,直到晚上九點才回家,日復一日,直到老人康復出院。

連自己的親屬都不管不問,而一個非親非故的陌生人,對自己真情相待、任勞任怨,這種情況下,老人怎麼能不動心呢?

也是從那時起,老人就把小游當成了可以依靠的家人。

2017年,在上海普陀區公證處,老人和小游辦理了意定監護,他們之間陌生的親情得到了法律的保護,組成了沒有血緣,但卻溫暖的家庭。

意定監護: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不一定是親屬,書面指定被委託者作為自己失能後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權利。

小游成為了老人的意定監護人,老人的晚年有了陪伴和依靠,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小游一家人在大城市也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更大的家。

他們都感謝上蒼,認為自己被幸運之神眷顧了。

曾經冷清的家,因為有了人丁而變得熱鬧溫暖起來。

2個孩子活潑好動,在家裡跑來跑去,時不時脆生生喊一聲「爺爺」,讓老人孤單的心得到撫慰。

看著這樣的生活,老人非常高興,有時候,專門坐在店裡等孩子放學,帶著去吃好吃的,買玩具。

老人從小游的家庭中得到了照顧和愛,所以他將房子、存款,還有一些值錢的物件等財產,留給了讓他在人世間感受到溫暖的人。

看到這裡,故事的走向,依舊是「老有所依,善有善報」的基調。

紀錄片播出之後,這件事也被媒體爭相報道。老人的家屬被輿論「罵」得終於坐不住了,事實真的是家屬對老人不管不問嗎?

2

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

家屬質疑意定監護的有效性

事實,可能並不是最初大家在紀錄片里看到的那樣的。

老人的家屬知道後,否認自己沒有照顧老人的說法。並且,老人在2017年摔倒住院時就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症,因此對老人意定監護的有效性表示質疑。

老人一共有姐妹6人,目前在世的有4人,分別在上海、海南等地居住。

親屬稱,老人兒子去世時,他們曾打電話聯繫老人,說要趕過來幫忙,但老人拒絕了。

「當時我哥哥說,這個水果攤主對他很照顧,自己也很喜歡水果攤主的小孩,說我的身體不好,就不要來了。」

外甥女吳女士也說到,2017年7月5日,老人在家中摔倒住院,是她和家人一起將老人送進醫院。

他們白天排班輪流去醫院照顧老人,晚上則為老人請了護工。不過,老人在住院期間,他的精神不是很好,經常罵人。

很多親戚都去醫院看望老人了,

2017年7月25日,老人出院那天,家屬趕到醫院時,老人已經不在醫院,由水果攤主直接接回了家。

並且在辦理出院小結的時候,他們得知老人已經有了阿爾茨海默症狀。

老人出院後,也想上門看望老人,但是那時候他精神狀態不太好,以為是家屬來讓他立遺囑,爭財產,就把家屬都罵了出來,從那以後,他們才斷了聯繫。

但是看到媒體報道說老人生病,家屬無人問津,他們覺得很傷心。

由於2017年老人就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所以他們親屬質疑老人在行為不能自主的情況下,公證員如何做出的公證?他們也擔心,老人未來能否真的得到有效照顧?

之後,家屬上門要求和小游「對質」

後來,小游承認,老人住院的時候,是家屬和自己一起去的醫院(該說法與之前相悖),而且老人的家屬也來了。

小游也表示,他照顧老人,老人把房子給他,他認可。

實際上,靠照顧老人可以得到房子,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不妥。如果是真心照顧和陪伴老人這當然是可以的。

但從小游親口說出與之前說法相悖的言論時,這件事的單純度就大大降低了。

現在老人病情嚴重,小游言稱:把房子送給垃圾站。

這樣的對話,引發了大家的不滿。

老伯的妹妹稱,他們並非網友想像的那樣,現在出現就是為了「搶房子」。目前這套300萬的房子是父母留下的,如果真的想要房子,當年動遷的時候就會出來「搶」了。

最讓家屬無法忍受的,是網友對事件的斷章取義,罵親屬對老人不管不顧不問……這件事爆出之後,網友對家屬的罵聲,幾乎就沒有停過。

3

公證處表示

系當事人真實意願

關於房產捐贈問題,小遊說,自己贍養了老人10年,獲得老人贈予的房子心安理得。(水果攤攤主號稱自己照顧了10年這一點,真的要狠狠拍一下!父母堂小編來來回回梳理了好幾遍此事件的日期,兒子是2015年前後去世的,滿打滿算是6年吧!?何來10年一說?)

他向媒體出示了除了意定監護公證材料外的另一份關鍵材料——「遺贈扶養協議」材料。

(意定監護協議)

(遺贈撫養協議)

遺贈扶養協議是以立遺囑的方式訂立,遺囑訂立人將財產留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對於受益人履行贍養義務有嚴格的義務要求,遺囑訂立人可在受益人未履行贍養義務的前提下,取消財產贈予。

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對老人晚年生活的一種保障。

普陀公證處已公開表示,經過調查,確認當時的公證如實反映了當事人的真實意願。

律師也表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並不與民事行為能力的具備與否掛鉤。

那最令網友擔心的問題或許在於:水果攤攤主拿到房產之後,不對老人進行贍養義務,或者疏於照顧,怎麼辦呢?對於一個失智的老人來說,一旦這件事脫離了媒體和網友關注的視線,老人被照顧得是否到位,生活方方面面是否真的得到了贍養,旁人無從監督。

對此,有律師解釋:對於小游來說,如果在未來他沒有嚴格履行贍養義務,他也將被取消財產贈予,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仍然是有保障的。

然而,人性是複雜的,這份善意究竟是發自內心的,還是被金錢拴著走的,真的已經很難判斷了。

網友的爭議,無非也是對於「老無所依」的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的群體焦慮。或者說是一種擔憂——未來會否有更多的年輕人,把目光投向那些老無所依的老人,用幾筐雞蛋、幾個水果和幾句問候,以此來換取老人的房產呢?

在人性面前,很多東西根本經不起琢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WFqN3YBdHeNs4oxSv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