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警方處置一起辱醫違法行為。1月1日15時許,41歲女子周某帶其父到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看病時,因有其他患者排隊候診,周某要求提前「加塞」被拒,遂對當值醫生進行辱罵和言語威脅。網傳視頻顯示,周某一邊揮舞手臂一邊大喊,誰敢動?動我就砍你!和你同歸於儘是我的權利!目前周某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警方表示,對各類傷醫、辱醫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
網絡圖片
馮唐在小說《醫隱》里,想像到了2051年,醫生慢慢都改行了,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從事各種手藝活兒,有的賣麻辣燙,有的當裁縫,有的做鐵匠……後來有個熟人病了,通過關係找大夫,介紹他去找裁縫鋪大媽,大媽告訴他去找賣風箏的師傅,以及賣風箏的師傅的師傅,老人家在山門外賣羊肉串……熟人牢記裁縫大媽的囑咐,帶著上好的孜然(給羊肉串師傅),請賣麻袋的光頭做麻醉……
這個黑色寓言說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醫生被逼到絕路上,請問,病人還有生路嗎?
手術台上的無影燈能讓影子「消失」,卻減少不了人心的陰影。是不是非要等到醫生都寒心了、轉行了,我們才去尊重和保護他們?不僅醫生如此,很多職業都被想像出來的「戾氣」包圍——老師到理髮店做個頭,全程不敢暴露職業,因為旁邊客人一直在吐槽老師補課多黑心;交警下班吃個飯,忍住怒氣聽旁邊桌「侃大山」,最近貼條多是因為缺錢發獎金……醫生就更不用說了,那些強行塞紅包被拒、轉而變臉的患者家屬,何曾顧及到醫生的尊嚴?接紅包挨罵活該,問題是,不接紅包也白挨罵。給病人治好了不一定被感謝,沒治好卻極可能被「追殺」……
醫者仁心是對醫生的最「低」要求,將心比心是對患者和家屬的最「高」要求。我們不奢求患者和家屬都高尚、無私、冷靜,只希望遇到事情時可以換位思考,把自己當人,也把醫生當人。
醫生不是拯救世界的蜘蛛俠。他們是普通人,有正常的情感、情緒,他們會被憤怒和誤解灼傷,也會被感激溫暖。我們維護和尊重醫生群體,如果非要說一個自私的原因,那就是,假如沒有醫生,假如沒有年輕人願意做醫生,現在、將來,誰為我們看病?難道真的要到深山老林去找一個賣羊肉串的師傅?去找一個賣麻袋的光頭?
編輯:小雨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責編:李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