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群,獵豹,還有殘忍的鬣狗,它們掃蕩著遷徙大軍中的弱小生命

2019-12-25     寵物雜談聊聊它

在繁華的都市,在僻靜的鄉村,每天都能見到忙碌的人們,起早貪黑,走南闖北,辛勤的工作,它們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生存。然而動物也一樣,為了一口新鮮的青草,為了一片充足的水域,它們不遠千里橫跨兩個非洲國家,途中步步危機也要完成它們的遷徙之旅。

賽輪蓋提平原橫跨兩個非洲國家,肯亞和坦尚尼亞,總面積為25000平方公里,位於兩個國家中間的就是賽輪蓋提國家公園,它是非洲最大的草原保護區之一,在這片野性十足的土地上,200萬隻有蹄動物組成了龐大的遷徙獸群,進入永無休止的循環。

200萬年來年年 如此,從不改變,為了滿足一項簡單的需求,吃上一口青草,它們要冒死繞上一個1000公里的大圈子,它們之中有四分之一將一去不復返,它們的遷徙途中隨時都會遇到危險,各種食肉動物都對它們虎視眈眈,就像西天取經一樣,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危機重重,下面我就帶領大家進入它們的遷徙之旅,看看都是什麼動物使它們命喪旅途。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200百萬頭食草動物的大遷徙

前半段遷徙是為期四個月的長途跋涉,從肯亞的馬賽伊馬拉到到賽輪蓋提的南部平原,現在 是11月遷徙獸群正位於年度旅行的最北端馬賽伊馬拉,這片大地是動物的命脈,由於終年有水,南邊的賽輪蓋提平原乾旱成災時,這裡仍有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然而好景象難以持久。接連不斷的降雨和動物過度地啃食,使這裡變成了一片泥潭,如果動物們不儘快啟程,就會因飢餓或生病而死去。

120萬頭角馬,50萬頭瞪羚,還有30萬頭斑馬。浩浩蕩蕩的遷徙大軍離開了泥濘的馬賽馬拉。為了尋找新的草原,它們要一直往南走,它們組成了綿延40公里的隊伍,天際的雨雲吸引著它們。雲的下面就是南方的青蔥草原,角馬在遷徙大軍中占到了60%。它們是大型食肉動物的主要獵食對象。

動物遷徙大軍的一角

獅群不分晝夜的圍捕獵物,獵物多的就像大型自助餐一樣隨手取來

在遷徙隊伍中,角馬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50公里,和斑馬差不多,我們看著角馬奔跑時的樣子很古怪,蹦蹦跳跳的其實它們這樣的奔跑不會比行走多消耗多少體力,雖然樣子難看但是很實用,羚羊的最高時速有80公里,它們是前進大軍中的飛毛腿,不過它們通常走在隊伍的最後,它們喜歡大批集結在沒有樹林的開闊地吃草,多一些耳目就會少一些危險,一路並非都是空曠區域,現在它們就進入塞倫蓋蒂東部的走廊,河流兩岸都是茂密的森林。

在森林中潛伏著各種危險,一些沒有經過遷徙的年輕角馬,懷著好奇的心情在森林裡左顧右盼,好奇心驅使它們脫離角馬群走進森林深處,在森林的深處獅群已經等的急不可耐,它們排好方位,使進入包圍圈的角馬沒有逃脫的機會,一頭母獅最先發起了攻擊,迅速的向角馬奔去,角馬發現危險的來臨掉頭奔向它們的大部隊,它如果真的能躲進角馬群真的有可能脫離危險。

但是它離角馬群太遠了,根本來不及,幾頭獅子已經將它牢牢的包圍住了,最先發動的母獅張口就咬住了角馬的脖子,年輕的角馬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瞬間缺氧的角馬眼睛已經微微鼓起,其他獅子也在角馬的身上下口了,沒一會因為缺氧角馬已經無力的垂下了腦袋,對於這頭年輕的角馬來說,時間永遠停止了,它註定無法完成一年一度的遷徙之旅。

賽輪蓋提平原大概有3500隻獅子,時刻危及著遷徙大軍,不管白天還是夜晚,白天意猶未盡的獅群在夜晚又出動物了,獅群即將對遷徙大軍展開殺戮,它們開始繞著獸群打轉,尋找偷襲的目標,它們生來就配備了夜視系統,獅子眼球後方的特殊反射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線,所以在黑暗中它們的視力比人類敏銳6倍,就無疑讓獅子占了優勢。它們可以遁入夜幕之中。

在夜晚斑馬的視力真是不敢恭維,它們根本發現不了藏於草叢的獅群,獅群的圍捕斬獲了大批的獵物,夜晚的出擊讓獅群的肚子都滿載而歸,吃剩下的屍體賞賜給了那些在遠處觀戰的小型食肉動物,它們都舒舒服服的回去睡覺了。

獅子狩獵角馬

殘忍的鬣狗將活著的獵物開膛破肚

遷徙大軍在獅群的圍剿下依然沒有退卻,它們繼續前行,但是比獅群更殘忍的是鬣狗,它們的數量多出獅群兩倍,而遷徙大軍正朝著它們的方向前進著,鬣狗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食腐動物,其實這與它們的真實形象相去甚遠,鬣狗一般都是群體活動,它們的群體成員可達80名,它們看似散亂,其實組織嚴密,分工明確。

它們都是群體捕獵而且捕獵頻繁,因為每個群體都有幼犬需要喂養,它們專挑獵物的柔軟部位下口,有的動物在奔跑過程中已經被鬣狗掏了後門,它們手段相當殘忍,有的獵物被咬傷以後躺在地上看著自己的內臟被掏了出來,鬣狗將沾滿鮮血的頭鑽進獵物的腹腔內撕咬,將死的獵物發出悽慘的嚎叫,內臟被掏空,遠處的獸群看著同伴被鬣狗分食無能為力,也可以說無動於衷也許它們已經見慣了殺戮,可能這就是大自然生命循環。

但即使遷徙大軍遠離鬣狗的家,遷徙的動物也不一定就安全。賽倫蓋提的獵狗習性特殊,它們勤於往返奔波,時常把孩子們留在家裡,一連出門幾天,行程可達70公里。這就意味著它們在遷徙大軍的行進途中可以多次進行攔截,相比之下獅子反而更多的受到鄰裡邊界的限制,沒有向鬣狗給遷徙大軍造成的傷害更多。

殘忍的鬣狗襲擊角馬

塞倫蓋蒂草原的形成

遷徙大軍在叢林危險重重,在平原可以看見遠處的狩獵者(獅子,鬣狗等),但是平原為獵豹提供了有力的狩獵場地,因為獵豹是速度型獵手,它們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90公里以上,平原讓它們能更容易捕獲獵物,但是這麼大的平原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沒有大型的根系植物呢?在塞倫蓋蒂平原的東南方向,恩格羅,薩迪曼,凱利馬西,歐東約藍蓋正是這幾座火山造就了今天的塞倫蓋蒂平原。

200~400萬年前,它們在古老的塞倫蓋蒂平原上灑下了大量的火山灰,每一次火山噴發,風就會將火山灰吹向西方覆蓋平原,水把火山灰變成了水泥般堅硬的沉積土,根系較深的植物無法在這裡生長。久而久之,上層的火山灰化為薄薄的一層土壤,富含養分,對青草來說再理想不過了。它們在這裡蓬勃發展,不必擔心灌木入侵,南部平原始終保持著開闊的面貌,沒有樹木點綴。火山的這份饋贈,幫助陸地上最龐大的獸群,讓它們得以完成遷徙之旅。

幾百萬年前噴發的火山口

平原為獵豹捕獵提供了更加完美的狩獵場

介紹完平原我們回過頭再來說說,獵豹是如何捕獵遷徙大軍的獵物的,獵豹的捕獵範圍要比獅子大得多,它們的捕獵範圍可達到1000平方公里,它們在捕獵範圍內經常會和獅子相遇,獅子是不允許自己狩獵場上有競爭對手的,它們如果正面交鋒獵豹可能會被殺死,所以獵豹總是小心翼翼,其實獵豹在遷徙大軍中最願意捕捉的獵物是蹬羚羊,它們的體重適中,沒有角馬和斑馬那麼重,而且不具有什麼攻擊力。

獵豹很難制服成年的角馬,一個原因是角馬的身體強壯,還有就是角馬有時也會同仇敵愾,角馬的關係或許並不親密,但它們對外有時也形成統一戰線,集體對抗入侵者,獵豹為了養活子女幾乎每天都要出去捕獵,這份責任讓它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每一次出擊它們都有可能受傷,留在家裡的孩子有可能也會遭遇襲擊,鬣狗,獅群,會殺死這些未來的爭食者。

獵豹追殺羚羊

在遷徙途中出生動物的生死賭博

在長達幾個月的遷徙途中,正是角馬大批產崽的時候,它們會在這個季節集中產下大約40萬隻幼崽,角馬的生產雖然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是也會使它們前進的步伐放慢腳步,角馬產下的幼崽會在幾分鐘之內就站起來,隨著媽媽奔跑,時刻不離左右,一旦掉隊就會淪為食肉動物們的美餐,畢竟狩獵小角馬要容易的多,也可以讓它們的子女為以後的捕獵練練手。

在遷徙途中會損失20%左右的小角馬,其實它們不全是被獵殺的,飢餓與疾病才是新出生小角馬的頭號殺手,遷徙隊伍太過龐大,有的小角馬和母親失散,有的被食肉動物捕殺,孤單的小角馬在隊伍中奔來奔去,尋找自己的母親,一旦尋找不到,現實很殘酷,隊伍的其他成員不會接納與母親失散的小角馬,它們還在哺乳期,根本活不下去。

剛生下的小角馬

結語

也許大家會想這麼多的動物死亡,草原會留下不少的動物屍體,其實不然,大型食肉動物吃過的殘羹剩飯白天還會有兀鷲等其他的食腐動物去分解它們,草原只會留下一點點日益粉化的白骨,在長達四個月的遷徙途中,大部隊跋涉了500多公里,這只是走了旅程的一半,它們還會再次返回馬賽馬拉,遭遇同樣的危險,在這無休止的廝殺當中,你要想生存下來,你就必須學會適應你周圍的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法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UE5Z28BMH2_cNUguc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