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閨女就是父親的小棉襖,總是對父親貼心、關懷備至。
無論想像是多麼豐滿的,現實總是骨感的,烙得人生疼。
例如下面這幾位,這哪是小棉襖啊?!這是偽裝成小棉襖的「虎皮大貂」!
這天,爸爸不給女兒講睡前故事,女兒很生氣,找起茬來了。
面對怒氣沖沖的女兒,父親伸手想抱抱女兒示弱,想著給女兒認個錯就行了。
奈何女兒正處於情緒中,一下子就拍開父親的手,吼到:「別碰我!」
爸爸無奈喊冤啊,對女兒低聲下氣道:
「你對我跟你媽應該平等對待...」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就捅了馬蜂窩了,不過不是媽媽過來揪耳朵,而是女兒...
只見女兒振振有詞地解釋到為什麼對爸爸沒對媽媽好:
「幹家務誰來?都是我媽來!」
「上學,我上幼兒園,都是我媽來!」
「幹家務也是我媽來!」
「哦,洗衣做飯也是我媽來!」
感情女兒的潛台詞是:「什麼都是我媽來干,你就攤攤手當甩手掌柜,你還好意思說我雙重標準?!」
這下爸爸只能無言以對了,看來以後還得多做家務,不然在女兒心中的地位就淪為可以隨意拋棄的「故事機」了。
女孩子,不到氣急敗壞時,多數都是溫柔的。例如下面這位。
爸爸和奶奶發生矛盾了,女兒跟爸爸視頻,想安慰一下父親,但話一開口,父親就有點懷疑人生了--你這是女兒?這麼感覺自己才是兒子?!
只見女兒說到:
「你以後,奶奶說錯了」
「你嘴上別說(反駁)了」
「你心裡頭知道就行了!」
估摸著這是不是奶奶通過孫女來認錯了?給孫女的父親一個台階下?
如果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那估摸著兒子就是父親上輩子的情敵了。
通常父親對兒子總是比較嚴苛,不苟言笑,對女兒則是百般包容,例如下面這位...
兒子犯錯,父親動手教訓了他,這下把兒子身後的「母老虎」給惹了。
只見姐姐帶著弟弟來到爸爸面前,手舞足蹈地怒斥到:
「你看這小孩能打嗎?」
「你給我打一個試試!」
「打了就哭,打了就哭」
「人家難受,人家發燒了」
「不知道嗎!」
原來姐弟情深,是以「犧牲」爸爸為代價的...
有人說,這幾個女兒都太早熟了,太彪悍了,但個人認為這並非壞事。
她們雖然行為上有些成人化,但是思想並沒有走偏,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在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是十分罕見的。
另一個方面,則證明了孩子在家庭里是受到尊重的,他有自己的、和父母平等的家庭地位,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勇氣對父親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