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了,12000家電影院繼續停業

2020-03-01     俠義書生

2020年春天的第一場電影,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

2月2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要求電影院在復映初期一定時間內,按隔排隔座售票,同時建立觀眾信息登記制度,詳細登記觀影人身份證號等信息。

霎時間,這則指引就被視為電影行業復工復映的信號。然而,北京市最新回應稱,「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電影行業還不具備開業的條件,目前還沒有做出允許電影行業開業的要求。」

復工未有期,影視行業的陣痛卻沒有停下來的趨勢演員無戲可拍,宣傳費用打水漂,影城老闆每月虧損幾十萬……一位資深影城投資人告訴投資界,「影城租金占成本中的大頭,哪怕不能減免租金,稍微延後帳期也好,不然很多人就不過去了。」

截至到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為12408家。一個更為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即便疫情結束,部分虧損的影城可能也難逃被關閉或賣盤的命運。

影視行業眾生相:

只留幾個骨幹員工,其他人全炒了

這場疫情讓2019年的影視寒冬,更冷了幾分。

「因為疫情,我錯失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位常駐美國影視圈的女演員懊惱不已。原本按計劃,她將於3月26返回洛杉磯參加一部電影節宣傳片的拍攝。如今,卻因為這場疫情被滯留在國內,無計可施。「劇組不敢冒風險等我,已經替換成其他亞裔了。」

「劇組開工遙遙無期,生活費根本撐不到疫情結束了。」迫於壓力,一位中戲科班出身的演員,在大年初五,頂著寒風,從北京昌平區天通苑,搬到了偏遠的懷柔區。「演藝圈的好友們,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只能在郊區偏遠的出租房裡憂慮未來。」

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倘若沒有這場疫情,現在的我應該正在和業界好友一起愉快的聊春節檔,如何破票房紀錄。」某知名影視公司的發行人員告訴投資界,每逢春節檔,各家都會使勁渾身解數。然而,這場疫情卻讓大家憋著的勁兒,突然泄光了。「臨時撤檔,讓大部分的宣傳費用和努力都打水漂了。」

影城更是遭遇一拳重擊。「1月份本就片荒,大家都盼著春節檔救市。沒想到,疫情來勢洶洶,電影全部撤檔,很多影城1月份虧損都在30-50萬不等。」一位資深影城投資人簡單地算了一筆帳一張電影票的價格,扣稅、片方分款和院線抽點基本上要砍掉60%左右,剩下的40%再減去租金水電、人力成本和其他耗材的費用,盈利微薄。

影院關門就意味著沒有任何現金流,所有的收入都要延後。然而,所有的成本都要照付,生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更何況,對於某些影城投資公司而言,還背負著數百萬的貸款,每個月都要按時還款,壓力不言而喻。「租金占成本中的大頭,哪怕不能減免租金,稍微延後帳期也好,不然很多人就挨不過去了。」

一場自救行動正在進行中。萬達影城、博納國際影城、金逸影城、大地影院等,紛紛通過線上渠道開設賣品店,清理節前儲備的賣品存貨售賣影城小賣部的零食,比如罐裝飲料等。與此同時,影城也開始售賣電影套票,比如19.9元一張2D/3D通兌卷,使用期限截至到6月30日或12月30日。「預先圈好觀眾,從而回籠現金。」

然而,無論是零食外賣,還是電影套票,目前的市場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多是影城公眾號小打小鬧,收效甚微。

無奈之下,不少影城只能通過裁員和降薪來降低人力成本。「有些影城,除了留下兩三個骨幹員工,其他的基層員工直接全炒了。」這位影城投資人告訴投資界,「以往影城店長的薪資集中在8000-12000元,如今受疫情影響,到手工資估計只有1000-2000元,大打折扣。」

電影院復工,準備好了嗎?

影視行業復工大幕,何時才能被拉開?

2月2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1.0版)》,指出電影院在復映初期需要對放映場多進行全面消毒,每天不少於8次。值得注意的是,除開消毒、測量體溫、戴口罩等基礎的防護措施外,電影院在復映初期一定時間內,需按隔排隔座售票。

與此同時,售票處應建立觀眾信息登記制度,登記觀影人的姓名、性別、住址、身份證號、聯繫電話、觀影影片及放映時間、影廳號和座位號,堪稱史上最嚴格觀影要求。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部分網友都表示,「電影院是密閉空間,存在很大風險,最好是再等等,不要急於一時。」還有一部分網友表示,「即便是疫情結束了,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去電影院。」

事實上,電影行業目前並沒有明確的復工復映時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開篇就指出,電影院是空間封閉、人員聚集和流動量大的場所,防疫風險較高,在疫情期不便於過早復工復映。

針對網友的熱議,北京市相關部門也表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電影行業還不具備開業的條件,目前還沒有做出允許電影行業開業的要求。本次發布指引,只是為了下一步在疫情防控形勢允許的條件下,能夠順利開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即便是心急如焚,業內人士也達成共識影視行業不宜過早復工復映。「影院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密封,而且牆體和地毯都是屬於吸附性較強的材質,在疫情沒有絕對控制之前,誰都不敢隨便開門迎客,風險太大。」

況且,影院老闆也有自己的顧慮。「現在片源不穩定,一旦復工復映,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損失。」更何況,觀眾也未必敢買單。「悲觀地看,即便是現在能復工復映,估計也要到6月左右才能重拾觀眾去影院觀影的信心。」目前,各大影院仍在持續停業中,暫時沒有恢復營業的時間表。

2020年,這場電影註定要遲到了。

1天連看3場電影

「疫情過去,我要報復性消費」

疫情來勢洶洶,造就了中國影史上最魔幻一幕: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春節檔,首次沒有上映電影。

線下影院一片蕭條,線上視頻如火如荼。疫情當前,宅經濟風口再起,觀眾們只能待在家裡,通過各大視頻平台打發大塊的閒暇時間。

數據顯示,相比疫情爆發前,會員環比增長1079%,會員、騰訊視頻會員分別環比增長708%和319%。與此同時,各大視頻平台使用時長較2019年可謂是「突飛猛進」,其中,以人均單日3.04小時的使用時長穩居第一。

然而,風口之上已經有人按耐不住落地的心思。「我已經有一個月沒進過電影院了,好懷念電影院香味濃郁的和大螢幕前傻兮兮的大笑。」這場疫情,對於影院觀影愛好者而言,可謂是折磨。「我好想看電影,好想好想看電影,哪怕是一部不出名的電影也好。」

回想2003年非典過後,餐飲旅遊等行業就曾掀起報復性消費的浪潮。如今,這場疫情背後是否也醞釀著一股報復性消費的巨浪,席捲影視行業?「我想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是疫情結束後我最想乾的一件事。」有網友表示,「等疫情結束了,我要去電影院一天看三場。」

或許大家渴望的不是電影本身。去電影院簡簡單單看一場電影,更像是大家對正常生活的期待唯願疫情早日過去,生活重回正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QKdknABgx9BqZZIcj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