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
【1932年12月19日】尹奉吉小傳:一顆炸彈頂得上百萬大軍,中日韓三國罕見共同紀念
尹奉吉,1908年6月21日出生於朝鮮。1910年,日本逼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被日本吞併淪為殖民地。
1919年(11歲),朝鮮爆發大規模反日運動——三一運動,尹奉吉主動從日本學校退學,進入「烏峙書塾」,並開始閱讀《東亞日報》、《朝鮮日報》等進步報刊。
(尹奉吉與家人)
尹奉吉認為朝鮮要擺脫貧困落後和日本統治,就必須要提高農民的文化教育水平。1925年(17歲),尹奉吉回到家鄉辦起了農民夜校,教授韓文、歷史、算數、科學、農業知識等。他還撰寫了《農民讀本》(共3卷)作為教材。
尹奉吉的夜校非常成功,除了孩子,一些成年人也到夜校來學習。搞得如火如荼農民運動,引起了韓國獨立運動志士的注意,便暗中與尹奉吉會面,頻繁來往。
1930年3月5日(22歲),尹奉吉留下「丈夫離家生不還」的字跡,與家人不辭而別,坐上北上的火車。他歷經波折,終於偷偷渡過鴨綠江,來到中國東北。
1931年,尹奉吉來到上海。此時的上海聚集了大批流亡的韓國人,他結識了刺殺了伊藤博文的安重根的弟弟、韓國臨時政府領袖安昌浩、日後被稱為「韓國國父」的金九等人。
此時,韓國臨時政府活動處於非常低迷的狀態,為了振奮人心,金九組建了「韓人愛國團」,專門刺殺日本要員。1932年1月8日,「韓人愛國團」的李奉昌日本東京投擲手榴彈襲擊裕仁天皇。雖然襲擊沒有成功,卻大大刺激了尹奉吉。
(金九與尹奉吉)
1932年1月28日,日軍為了轉移國際對滿洲國的注意力,突然襲擊中國守軍十九路軍,發動了「淞滬抗戰」。3月,日軍占領上海,然後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雙方開始談判。
談判過程中,日本人決定借4月29日慶祝「天長節」(昭和天皇生日)的機會,在上海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舉行「淞滬戰爭祝捷大會」。
4月20日,尹奉吉在《上海日日新聞》上得知消息後,轉告金九。兩人都認為這是天賜良機。4月26日(24歲),尹奉吉宣誓加入「韓人愛國團」,宣誓「為了祖國的獨立自由,我以一顆赤誠之心加入韓人愛國團,發誓擊斃日軍將領。」
(尹奉吉)
4月27日,尹奉吉給家人寫了一封遺書,並將遺書轉交給金九。
4月29日清晨,尹奉吉吃完早餐後,解下了自己花6元錢買的手錶,與金九訣別:「再過兩個小時,我這塊表就用不到啦。」金九聽罷淚如雨下。
臨行前,金九對尹奉吉說了最後一句話:「願與君再面於地下。」
(尹奉吉舉義現場)
告別後,尹奉吉乘車來到虹口公園正門。一身西裝革履的他,憑藉流利的日語在沒有請帖的情況下,順利通過警衛的盤問進入公園。他帶了一個軍用水壺和便當飯盒,其實是兩枚特製的烈性手雷。
9點30,日本人開始舉行慶祝戰爭勝利的閱兵式,在場的日本男女老少揮舞著日本國旗歡呼,沒有人注意尹奉吉在慢慢靠近主席台。
(祝捷大會現場)
11點30分左右,大會進入高潮。在場日本人齊唱日本國歌,尹奉吉突然衝出人群,將水壺炸彈準確地投擲到主席台上。只聽一聲巨響,主席台上的日本人被炸得人仰馬翻。尹奉吉想要再扔出飯盒時,被日本憲兵當場按住。
這次爆炸,主席台上的日本軍政要員非死即傷,情況如下:
白川義則(陸軍大將、日軍駐上海派遣軍總司令)身中204塊彈片,送醫後死亡;
河端貞次(日本駐滬留居民團行政委員長)當場被炸死;
植田謙吉(陸軍中將、第九師團長,後任關東軍總司令)被炸斷一腿;
重光葵(日本駐華公使,後任日本外相)被炸團一腿;
官野村吉三郎(海軍中將,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被炸瞎右眼
(尹奉吉被捕現場)
尹奉吉從容被捕後,5月25日,他被日軍以謀殺罪判處死刑。11月18日,日軍將尹奉吉押送到日本。12月19日,尹奉吉在日本陸軍基地內被槍決,年僅24歲,葬於當地公墓。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尹奉吉的遺骸被迎回韓國,「韓國國父」金九親自迎接,並舉行隆重國葬。
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孤膽英雄,上海市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內建有一座「梅亭」;韓國首爾設有尹奉吉紀念館,他的遺物被韓國政府指定為國寶;他在日本的埋葬地,也建有尹奉吉紀念碑。他非常罕見地得到了中日韓三國的共同紀念。
蔣介石說:「連中國百萬大軍都做不到的事情,讓一名朝鮮的年輕人做到了,真令人感動!」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43篇作品,營員「寧馨兒」的第5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