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不知道,女孩和男孩不同教養方式也不同

2024-01-18     於夢嬌聊生活

原標題:你肯定不知道,女孩和男孩不同教養方式也不同

2歲的琪琪看到一位小男孩蹲下來小便,連忙蹲下來,指著對方的下體說:「快看!小雞雞!小雞雞!」一邊說一邊拍手,搞得媽媽非常尷尬,難道這麼小的寶寶就產生了「性好奇」?當寶寶好奇的目光落在異性小朋友的生殖器上的時候,他的性意識在一點點甦醒,而作為寶寶的母親,你的養育方就該從寶寶誕生那刻開始塑造寶寶的性格特徵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不在意男孩與女孩心理上的不同,覺得小孩子很單純,在性別上、性格上就沒有特別在意。其實,男孩和女孩生下來就是不同的,男孩體內豐富的睪丸素使得男孩好動、精力旺盛、脾氣暴躁,喜歡用身體語言解決問題;女孩體內的雌激素則決定了女孩敏感、細膩、傾向於某種關係,善於交流。

當我們了解了男孩、女孩的不同後,在教養方式上就會有所側重。媽媽們都深愛寶寶,盡心地給寶寶最好的教養,在性別教育上也要很用心才行。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告訴寶寶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如果是男孩子,父親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親要多與其相處。這樣,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保持一致,3歲以後輕鬆地認同自己的性別。

寶寶出生後,媽媽要儘早地給予他性別角色確認。如果是男寶寶,平時溝通的時候,可以多鼓勵他:「小男子漢,堅強點。」「哦,寶寶穿上運動褲,可真帥。」如果是女寶寶,可以這樣鼓勵她:「你想念小姐姐了,是嗎?」「我的小公主可真可愛。」寶寶從媽媽的語言里,能夠給自己一個準確的性別身份。

平時穿衣服,給男寶寶穿男孩的衣服,給女寶寶穿女孩子的衣服。不要為了省錢,穿異性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那樣容易使寶寶產生性別意識錯誤;還有在買玩具的時候,女孩子不能以槍械等男孩子的玩具為主,同樣男孩子的玩具也不能以布娃娃等女孩子的玩具為主。

媽媽一定要給女孩子起個女孩子的名字,給男孩子起個男孩子的名字。當女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媽媽要多給孩子論輩,如「小姐姐」「小妹妹」「小哥哥」「小弟弟」等。媽媽帶寶寶去公廁的時候,可以跟寶寶說「這是男廁,男孩子去的。這是女廁,女孩子去的。」這樣我們有意識地把男孩、女孩區分開,有利於寶寶性別認同,也能預防「性倒錯」等心理疾病。

讓寶寶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確認」後,我們也要尊重寶寶的個性特徵。男寶寶好動,他以此發泄身體多餘的能量,如果我們阻止了他發泄的途徑,寶寶就可能以其他破壞性的形式發泄出來,造成一定的禍患。媽媽不但要支持男寶寶運動,還要為他創造運動的機會,多帶寶寶走出家門,去廣闊的世界跑跑跳跳。即使待在家裡,也不因為寶寶拆拆裝裝而厭煩,支持他手腳不停地運動,這樣才能促進寶寶智力、心理的發育。

女寶寶好靜,她渴望待在媽媽的身邊,非常在意媽媽對她的愛。所以,媽媽要不停地向女寶寶表達愛意,呵護好她那顆容易受傷的心。女寶寶不像男寶寶那麼大大咧咧,別人一句隨意的話都可能讓女寶寶陷入情緒的低谷。所以,媽媽要多多觀察女寶寶,傾聽女寶寶的心聲,細心幫助女寶寶排解心中的煩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996f86f3ed385c3594709ef2a1b02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