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美股估值偏高引擔憂

2024-10-3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9日報道,美國股票市值持續上漲。截至9月底,以「巴菲特指數」即股市總市值與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衡量,創歷史最高紀錄。有觀點認為,這體現了美國企業在全球的賺錢能力有所提高,但相對於本國經濟而言,美國股票的估值偏高。

巴菲特指數是衡量股價與實體經濟相比是否偏高的指標。因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重視這一比值而得名。

按涵蓋總部設在美國所有企業股票的「威爾遜5000指數」計算的總市值,跟業已公布的最近4個季度GDP平均值進行比較,得出截至9月底的巴菲特指數為194%,高於2021年12月時的189%。這是自1997年捷迅-輝盛工作站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

在上一次達到峰值的2021年,新冠疫情導致GDP下滑,與此同時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又推高了股價。

過去巴菲特指數一旦超過100%就被認為偏高。在信息技術泡沫時期巴菲特指數為170%左右,最近其超過150%已成為常態。據悉,巴菲特在2000年前後信息技術泡沫時期曾說過,「那應該是非常嚴重的警告信號」。

就巴菲特指數升至接近200%而言,市場人士的看法有分歧。

日本一橋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藤田勉指出:「實行浮動匯率制帶來的貨幣體系自由化和蘇聯解體導致的經濟自由化加速了全球化,一國國內經濟和股價不再呈正比。」

以高科技七大股票「七雄」為代表,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企業提升了在國外的盈利能力。例如蘋果公司在2008年至2009年期間,國內銷售額曾超過國外銷售額。而現在,國外銷售額占到總銷售額的60%以上。由於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快於GDP增速,股票總市值增長快於GDP增長,巴菲特指數也更容易上升。

另一方面,三菱UFJ信託銀行首席策略師芳賀沼千里指出,「考慮到全球化的影響,有必要謹慎看待將巴菲特指數與投資決策直接聯繫起來,從長期來看,美國股票的估值也越來越偏高」。

即使巴菲特指數長期以來一直呈上漲狀態,其目前的水平也偏離了基本面。從其他指標看,美國股票估值也感覺較高。根據捷迅-輝盛工作站的數據,標普500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在10月24日達到21倍,超過了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18倍)。

對於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編制的製造業景氣指數跌破50這一榮枯線而美國股價持續上漲的情況,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藤代宏一表示擔憂。他指出,「美國股市的上漲程度已經無法用製造業景氣來解釋」,「今後即使降息,股價也不會如預期那樣上漲,有可能成為無法提振股市的降息」。

隨著美聯儲降息,有關美國經濟可能軟著陸的樂觀情緒蔓延,美國股市上漲的預期增強。

美國高盛公司10月基於企業收益增長和穩健的宏觀經濟,將今年底標普500指數的目標值從5600上調至6000。從2022年10月美國進入加息通道時的低點算起,截至目前標普500指數已上漲60%。

日本股票的情況怎樣呢?以東證主板上市企業的總市值為基準計算出的日本巴菲特指數也在不斷上升,2024年以來在160%左右的歷史最高區間波動。豐田汽車公司等大型製造企業的國外銷售額增長,像瑞可利集團那樣的服務業企業也擴大了國外業務。與GDP處於停滯狀態相比,企業的利潤在增加,正在推高巴菲特指數。(編譯/劉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