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又到了《陶生侃大唐》的時間。今天,要給您介紹一場唐突的戰爭。不過,所謂「唐突的戰爭」不是指這場戰爭打得冒冒失失,而是指的交戰的雙方。也就是唐朝和突厥。
(唐朝初年的政治格局)
上次我們說到,渭水之盟讓唐太宗心裡很不爽,時刻想著要好好教訓下對方。好在,渭水之盟為唐朝爭取了穩定局面、發展自己的時間。唐太宗輕徭薄賦、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開支,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同時,他還很關心增加人口,提倡男女之間及時拍拖、結婚,對於鰥夫和寡婦再婚也很支持;又儘量招徠之前因為戰亂而流落到邊疆的人口。這麼一來,人口有了些增加,經濟也復甦了,兵源也沒有那麼緊張了。
而突厥這邊的情況就不太妙。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亂收稅,搞得內部離心離德。叛亂不斷發生,所屬的薛延陀、回紀、拔也古等部族都起來反抗。他們的反抗很猛,東突厥最精銳的幾支部隊都被打敗,被殲滅了10萬人。這時,老天爺又不幫忙。因為發生天災,牲畜大量死亡,大饑荒就跟著來了。所以,反對頡利可汗的人越來越多。唐朝在與突厥的小範圍對抗中逐步取得了恆安、朔方等很適合作繼續進攻的軍事要地。就這樣,形勢越來越有利於唐朝,全面征討突厥的條件基本具備了。
於是,大臣們都覺得可以出兵打東突厥了。但唐太宗覺得渭水之盟訂立沒幾年,現在打人家是背信棄義。還是得等到對方有了實際的過錯,才不會被人說成是沒道理。
629年,唐太宗給薛延陀部族的首領送了一支鞭子和一把刀,表示鼓勵。薛延陀的首領高興壞了,覺得自己太受重視了。頡利可汗看看自己越來越孤立,就在8月提出和親,願意給唐朝當女婿(見《資治通鑑》193卷)。
但是,頡利可汗還在暗中支持一個叫梁師都的割據勢力,讓他暗中與唐朝作對。唐太宗一看,覺得這就是現成的機會啊:你既然已經稱臣,還暗中支持別人和我對著干,這就是標準的「兩面人」啊。打你沒商量!與此同時,下面的報告也說明徵討的條件更成熟了。比如東突厥還是多次南下騷擾,自己作死。同時,內部矛盾重重、糧食奇缺,當地的漢人也盼望著唐朝快點打過來。
唐太宗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主將,帶著柴紹、李勣等將領和十幾萬大軍,從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地進攻東突厥。
(當年突厥領地的遺蹟)
對於這場有決定意義的戰爭,李靖深思熟慮,覺得僅僅打敗對手已經不夠,一定要把他們連根拔起,徹底除掉後患。經過李靖與眾將的精心策劃,決定來個「三箭連發」,進行連續攻擊,讓對方疲於奔命。
第二年正月,李靖親率3000輕騎,出其不意地殺入突厥數萬人的陣地,神不知鬼不覺就到達了頡利可汗的大營。一陣砍殺後,頡利可汗手下死傷慘重,被嚇得驚慌失措。他斷定李靖絕對不敢孤軍深入。李靖之所以這麼能打,一定是把唐朝的所有軍隊都帶來了。如果這樣的話,自己怎麼打得過,還是趕快帶人溜吧。這一溜不要緊,搞得手下人心惶惶,於是又有一些將領投降了李靖。
李靖成功地耍了頡利可汗一把,於是就乘勢率領鐵騎,一路風捲殘雲,占領了定襄(今天的山西定襄縣);還俘虜了在突厥避難的隋煬帝的蕭皇后和他們的小孫子。
這一下,頡利可汗更加不敢多耽擱,帶人繼續向陰山撤退。到這裡,李靖這第一支「箭」攻擊完畢。第二支「箭」柴紹又繼續出馬,接著給突厥痛擊。沒等頡利可汗喘過氣來,第三支「箭」李勣又殺出來了。頡利可汗倉皇應戰,大敗而歸,五萬多人投降。
(西方人描繪的唐突戰爭的場景)
一看這形勢,頡利可汗知道硬扛是不行了。於是,他就派出唐太宗的老熟人執失思力當特使,到長安去請罪、投降。
但唐太宗卻不是這麼好糊弄的。他知道頡利可汗反覆無常,投降只是緩兵之計,無非就是想拖拖時間。等到春天到了,草兒長出來了,馬兒吃得胖胖的,就乘機逃到漠北去。於是,他一方面派出使者,去安撫頡利可汗;卻又讓李靖繼續進兵。
而李靖自己覺得:頡利可汗雖然敗了,但手下人還不少,若逃到漠北,和當地部落聯合起來,肯定立刻滿血復活。再加上那裡路途遙遠,我想追都來不及。現在皇上准許他投降,他肯定沒有防備,我若選精騎一萬,帶上二十天乾糧去突襲,肯定能大獲全勝。所以,他準備了一下,連夜起兵,又讓李勣在後面接應。
經過大概兩天的跋涉,李靖突進約400里,終於來到頡利可汗所在的地方。
而頡利可汗剛剛見完唐朝使者,他覺得唐太宗肯定給自己蒙住了。可是,萬萬沒想到,李靖早已派手下大將蘇定方率200騎為先鋒,乘著霧色狂奔,已經到了離自己大帳只有6、7里的地方了。頡利可汗慌忙逃竄。老大一跑,全軍大亂,被隨後趕到的李靖殺得潰不成軍,唐軍殲敵約十萬人,繳獲各類物資無數。加上李勣又擋住了北逃的路徑,頡利可汗就無處可走,最終被活捉。東突厥也徹底從地圖上被抹掉了。
(李靖等血戰突厥)
捷報從陰山腳下傳進長安,舉國歡騰。同年,唐太宗大赦天下,還在皇城順天門的城樓舉行盛大的凱旋儀式。唐太宗還帶著大臣、妃子、皇子們舉行宴會。有些日子沒公開露面的退休老人,太上皇李淵還親自彈奏琵琶助興,大家一直high到深夜。
不久,唐太宗見了被活捉的頡利可汗。頡利可汗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唐太宗說:「你知罪嗎」?頡利可汗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則,一言不發。唐太宗一看,自己開始滔滔不絕,列出他濫殺無辜、背信棄義等五條大罪。唐太宗這番慷概陳詞,嚇得頡利可汗面無人色、汗如雨下。
唐太宗一看自己的話起作用了,就又繼續加把火:「不過,自渭水之盟以來,你沒有再大舉入侵,還算知趣。今天就饒你不死,但從今以後,必須要改邪歸正。」 頡利可汗沒想到還有這好事,趕緊磕頭謝恩。
最終,唐太宗封頡利可汗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讓他在長安度過餘生。
平定突厥後,西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歸入唐朝版圖,王朝北方趨於安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7a1HG8BMH2_cNUgYV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