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降17度!廣東準備棉衣,南方多省今冬初雪要來了,91W有改變

2023-12-12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大降17度!廣東準備棉衣,南方多省今冬初雪要來了,91W有改變

真正意義上的「冰火兩重天」,一個中國北方冷得發抖,南方熱得穿短袖。例如: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中區出現最低氣溫降至-41.4℃,而文成和永嘉打破了12月歷史最高氣溫紀錄!文成更是達到29.8℃,什麼情況,南北溫差居然達到了近70度,這不是「冰火兩重天是什麼」。

為什麼北方這麼冷,南方這麼熱?無非就是冷空氣的作用力不一樣,在北方受到冷空氣影響之下,出現了一波寒潮,而這一波寒潮也沒有全面進入我國南方地區。

所以,在東北,華北出現大面積降雪的時候,我國南方朋友還說,自己在穿短袖,就是因為冷空氣引發的寒潮沒有那麼強。

不過,在新一輪寒潮不斷推進之下,我國南方受到冷空氣的「連續推進」,也走進了南方區域。

例如:安徽南部、江蘇中南部、江西、湖南南部、貴州東部、廣西北部等地出現6~10℃降溫,湖南南部、廣西北部等局地降溫幅度超過12℃。

所以,高溫只是冷空氣到來前的「一份禮物」,而過後就是斷崖式的降溫,然而,接下來就會低溫走了。

因為新一輪大範圍雨雪,寒潮再次來襲了,這一波寒潮是今冬以來最強的一波冷空氣。

那這一波寒潮有多強呢?這的確不是開玩笑的,非常地兇猛,這一波冷空氣直接沖入我國華南,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在寒潮的影響之下,華北、黃淮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而江南、華南等地的朋友就是「玩過山車」,冷空氣是「波動性推動」。

但最終最遠也是抵達我國海南,所以,廣東,廣西等地的朋友一直說自己「吹電風扇」,那必須得拿出棉衣了。

例如:廣東廣州,在12月15日的時候,最高氣溫28度,但冷空氣發起了「總攻」,直接攻入引發斷崖式的降溫,在12月17日的時候,最高氣溫僅11度,最低氣溫僅7度,最高氣溫是斷崖式下降了17度,這是多強。

所以,這一波寒潮的確是相當強烈。不過,感受一波之後,又會出現升溫了。所以,廣東的朋友感受一下冬季的「味道」,然後又會反彈回去。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南方反彈氣溫較快,而北方的朋友不會那麼快,畢竟北方是我國冷空氣活動頻繁上演的區域。

當然,我國氣候中心在冷空氣的說明上,可能出現了「階段性」的說明,但基本上都是屬於「連續性」的到來,實現「無縫對接」,所以,大家不用在意。

而在這一波寒潮之下,最終在12月18日前後,最低氣溫0℃線可南壓至貴州至江南北部。

所以,我國可能半個國土都會感受一次「冰凍」,大家要做好準備,廣東的朋友都少不了棉衣。

從12月20日的數值圖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等不少地帶都是「紫色冷區」,而我國華南在寒潮——冷空氣的堆積,連續影響之下,也是完全進入了降溫,海南的朋友也會同樂「冷氣團」。

所以,我國氣候中心在中期數據之中也說明了,受寒潮影響,我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將轉為較常年同期偏低1~3℃,其中華北中南部、黃淮北部、東北南部和東北部、內蒙古東部等地偏低4℃以上,這個溫度區間基本就是12月中旬的變化模式。

那冷空氣影響之下,雨雪多強呢?這一次的雨雪的確也不少,而且我國華北的降雪已經開啟了,其中京津冀,山西,河南等地已經出現了雨雪覆蓋,進入進程之中。

而到了12月14日的時候,雨雪範圍進一步擴大,其中東北,華北等大範圍降雪都出現了,大雪較多,其中河南可能還有暴雪,而這個時候偏南地帶基本都是陰雨。

在12月15日應該是最為瘋狂的時候,華北,華東等地,不是大雪,暴雪,就是大雨,暴雨,這具有一定的極端,警惕一下。

過後,雨雪會再次南移,其中浙江,四川,重慶,貴州,江西,湖南等地均有雨雪覆蓋。所以,南方多省市也將可能看到今年入冬一場雪,初雪。

而廣東也有可能下雪,但是主要集中在廣東北部,我國氣候中心給出的「雨夾雪」還是保留了,但個人看來,頂多就是高海拔地帶,其他地區希望極其渺小,這就是本輪雨雪的情況。

新颱風胚胎91W發展,會成為今年17號颱風傑拉華嗎?

沒錯,這個颱風胚胎生成之後,變化情況不大,還是保持15KT,相當於7.5m/s的風速發展,中心氣壓值為1007hpa。

但新情況是,未來91W颱風胚胎髮展有改變,從GFS的模擬情況來看,在這個颱風胚胎不斷偏西移動之下,可能具有增強的跡象,但一直保持在1000hpa左右進行搖擺,這意味著發展成為新颱風的可能性不大。

而EC數據顯示,也是認為這個颱風胚胎會持續偏西,但預計也非常弱。

所以,這個91W整體不太看好,今年的17號颱風傑拉華可能還得繼續延遲,也有可能演變成2024年第一號颱風。

最後強調一下,有網友說這個季節還有颱風活動,不太可能,一句話——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颱風,只是影響不影響的問題,所以,沒有什麼不可能,只是冬季相對較少,大家關注度少一點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5a8a6ab0a3959a6c4fc2cf4584b73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