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為什麼做不了一把手?

2023-10-30     平原公子

原標題:謀士為什麼做不了一把手?

謀士為什麼做不了一把手?

有人問,為什麼謀士做不了一把手?

我勸你少看地攤文學、網絡小說、電視劇,多讀真正的歷史。

因為單純的「謀」太簡單了,謀最多就是分析問題,規劃路線,提供方案,謀劃再多,也解決不了真正的決策、組織、執行的工作。很多人給上級出主意可以,提意見也可以,但你讓他來實際操盤,他就成了守街亭的馬謖......

很多人當參謀出主意的時候像個懂王一樣,指點江山口若懸河頭頭是道,真讓他當一把手,能把事情乾的顛三倒四破綻百出人心離散一塌糊塗,最後他甚至連工作壓力都扛不住,只會甩鍋和抱怨。

歷史上,正常的謀士,其實腦子都是清醒的,並不覺得自己的「謀」起了決定性作用。

他們明白,在實際工作中,「遠見卓識」、「領袖氣質」、「人格魅力」、「用人水平」、「組織能力」、「執行力」、乃至於「人心向背」、「天命所歸」這些看起來很玄的東西,都比「謀」重要。

「人的資質是不同,又能差出多少?所謂無敵的武士,不過力敵百人,縱橫十六國的謀士,也有失手的時候。武力和智慧,都不是根本。最後決定英雄的,還是他的心。他為何要憑臨絕頂,俯瞰群山,這個心愿是他心中的力量,可敵千軍萬馬。」

一個組織的領袖和話事人,到底是應該選「聰明」,還是選勇敢的?歷史已經證明,不能選「太聰明」的,太聰明,就容易瞻前顧後,就容易自私自利,就容易目光短淺,就容易瑣碎庸俗,就容易怕燙到這裡燙到那裡;歷史往往選擇「勇敢」的人,這個「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敢於決斷、敢於承擔責任的「大智大仁大勇」。

舉個例子,官渡之戰的時候,曹袁雙方的謀士集團都不差,雙方的弱點和命脈也都看到了,但只有曹操豁的出去,賭上數萬人的生死存亡,直撲烏巢……而且全軍上下都願意跟著他去干,這就是天生的本事,勝過無數謀士。

虎牢關之戰的時候,李世民麾下的將領謀士不知道多少次勸他暫且班師,免得腹背受敵;而竇建德的謀士也多次勸他不要去洛陽,應當直搗長安……結果是李世民不聽勸,竇建德也不聽勸,然後李世民圍點打援,3000玄甲軍突襲,破十萬眾,一戰擒雙王。

淮海戰役的時候,雙方的參謀不知道來來回回對著地圖推演了多少遍,做出了多少假設,但那些都是理想的狀態,真正的戰場是瞬息萬變的,教員直接放手讓粟裕去干,讓他把「小淮海」打成「大淮海」,直接徹底解決敵人的主力集團。而運輸大隊長那邊,直到杜聿明集團全軍覆沒之前,上上下下還在「謀」呢,有用嗎?

你把這些古今中外的歷史連起來看,會發現,「謀」重要,「斷」更重要……這些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人物,往往並不是同時代看起來最聰明、思考最周密的人,但他們往往是一眼可以看穿複雜局面,找到破局點的人物;往往是最能決斷、最具人格魅力、最一呼百應、敵我皆服的人物;往往是遠見卓識,可以超前300年的人物;他們不下決心則已,一下決心,似乎英雄豪傑、百姓萬民、天地乾坤都能站在他們那邊。

首鼠兩端的庸俗「謀劃」,只會使其成為戰略上的矮子。

當機立斷的決策,才會塑造歷史洪流中的巨人。

好點子,一拍腦袋就有。真到落實的時候,市場的需求未必如你所想,對手的干擾超出你的預料,下屬的執行讓你著急憤怒,自身薄弱的組織指揮能力讓你無力應對,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變數很多,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需要隨機應變的「天才」,甚至還需要一定的運氣,變數很多。出主意,往往只針對孤立的單個問題。但解決問題,需要從頭到尾完成整個流程。

我們不是否定謀士的工作,謀士當然重要,謀士的工作,就是搜集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把各種後果都擺在一把手面前,讓一把手去決定。

從整體上看,周密的謀劃當然重要,但謀劃只是做大事的一部分,就算你算無遺策,大事還是需要無數人去執行的,變數和意外太多了,越是環環相扣精巧無比的謀算,越容易出紕漏。這時候,領袖的決斷、各個部門的執行力、甚至是「運氣」,都比「謀劃」更重要。

就算是最高明的謀士,最高明的精算師,也是算不到所有情況的,舉個例子,遼瀋戰役中有個「胡家窩棚戰鬥」,一隻勇猛突進的小部隊無意中端了國軍指揮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打的是誰,甚至連上級都不知道,是事後通過戰局推演才搞清楚的......

袖手旁觀出主意,誰都會出,鍵盤俠也能圍著地圖指點江山;但當機立斷下決定卻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那是要對歷史負責的。

謀士盡可以出主意、寫方案、開腦洞,但謀士不用去抉擇,不用去執行,不用去選人用將,更不需要承擔後果和責任。

說白了,謀士都是「不粘鍋」,他們可以給出「上中下」三策讓你選,在你做決定的時候也會勸阻你,告訴你這也不行那也有風險,看似為你想得周到,但終究是需要你做決斷的。

謀士可以甩鍋,一把手甩不了鍋。

歷史上的一把手,往往具有很多常人沒有的「魅力」,比如劉邦,他就是能夠吸引大量的人才往他身邊聚集,他就是能讓各路豪傑聽他指揮,他做事就是容易做成……他那些大事,換成蕭何、張良,都不可能做成。

一把手不需要算無遺策、瞻前顧後、面面俱到,他更需要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站出來,看穿歷史的迷霧,帶大家走出絕境,找到發展空間,贏得勝利,哪怕是「賭」贏的,都算是「天命眷顧」。

所以,一把手往往不玩陰謀,而常用「陽謀」,也就是堂堂正正的「王道」。你們參謀部算多少次「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都沒用,你空投多少手令,微操到機槍陣地和手雷拉環……都沒用。

你知道我會怎麼做,但你阻止不了我,我行的道,你連嘗試都不敢,這才是一把手的最高境界。

天下興亡,千秋功過,萬民福祉,史書臧否,一身當之,謀士智囊秘書師爺們,沒有這個勇氣和擔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53ca656445b5affd8abf08ad95403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