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對較低;家長要抓住時機訓練他們

2023-03-09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對較低;家長要抓住時機訓練他們

在我一個朋友的意識里,給她的寶貝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要重要。

而孩子的快樂從何而來?就是有求必應,而且越快越好。

所以,當朋友總是無限可能的去一次次滿足孩子的慾望時,就給孩子養成一種錯覺:我是家裡的老大,我要幹什麼就得馬上幹什麼。

然而,慾望的溝壑總是會隨著一次次的滿足而逐漸增加,目標頻繁地轉移,很快就令父母應接不暇。當朋友第一次對孩子的慾望說「NO」的時候,可想而知孩子那一場驚天動地哭鬧「威力」有多大。

是的啊,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是如果沒有任何方法和目標,那麼父母盲目的愛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讓孩子逐漸變得沒有耐心,沒有情商,也不具備逆商。

孩子慾望的滿足分為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五種。

好的教育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

習慣於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歲以前寶寶的年齡心理特點,如果父母習慣於「即時滿足」孩子,他就難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無法培養起來。

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對較低:

他們比較散漫、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

適應性差、喜歡依賴,不容易融入新環境;

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急躁、知難而退甚至暴力的苗頭。

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覺,因為他們也不懂得什麼叫「珍惜」。

就從如何面對孩子的各種慾望開始,逐步訓練孩子的耐性吧!

1、從易到難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

操練寶寶的耐性要考慮其年齡和承受能力,一點點延長他們忍耐的時間。

對1歲的寶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鐘已經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來抗議,就讓他哭上1分鐘。別心疼,這可是訓練耐心的關鍵。

媽媽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體的事情,比如告訴孩子:「等媽媽把你的奶瓶洗乾淨、裝上水,我們就下樓。」或者:「等你把這小碗蛋羹吃完,咱們就去找小朋友玩。」

讓孩子知道:實現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點時間。

2、給需要等待的孩子一個充分的理由

爸爸媽媽們不要盲目的訓練孩子「等」,更不要沒有任何理由就讓孩子「等」,這樣孩子會漸漸地覺得「不公平」。

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當的理由,讓孩子明白他「等」的意義。

比如生病的寶寶非要吃冰淇淋,媽媽就要告訴他:「你現在生病了,吃冰淇淋會讓肚子更難受。等生病好了才可以吃。」這樣孩子就知道,要「等」病好了就可以吃冰淇淋,他也就能心甘情願的等下去了。

3、為孩子的等待創設一個壓力情境

設立壓力情境是鍛鍊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

3歲以上的孩子就會有價格的觀念了,所以當他要求買價格昂貴的玩具,而你的支出計劃中沒有這筆消費,你不妨跟他商量:可以買一個便宜的、你喜歡的小玩具,如果你能幫媽媽節省生活費,媽媽會很感謝你。

如此,孩子心中漸漸就有了對錢的概念,開始主動調節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滿足時的情緒,達到心態平和。

4、對於孩子的耐心訓練離不開「鮮花掌聲」

在訓練寶貝耐性的過程中,表揚和獎勵好比「陽光雨露」,給孩子不斷進階的力量。

因為控制情緒是非常痛苦、急需毅力的一件事,而這麼小的孩子通過自我控制不斷在「刷新」自己以往的等待紀錄,父母還不趕緊肯定孩子,不妨再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小獎勵;這樣孩子就能夠更好地自我激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51ec6ca0764e16d22701b612b54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