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
「十四五」規劃對數字經濟提出發展要求,要求到「十四五」末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部分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過50%,新增貢獻要達到60%以上。
原文:為改革創新與開放注入新動能
作者 |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 江小涓
圖片 |網絡
改革開放新動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以改革獲得新動能。要構建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制,廣泛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配合宏觀政策導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尤其要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第二,以創新獲得新動能。要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堅定推進科技創新,廣泛推動產業升級與發展。第三,以開放獲得新動能。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雙循環相互促進,廣泛利用全球資源與市場,提高跨境資源配置效率,釋放經濟內在動能。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民營經濟是經濟穩定中最重要的支撐因素。從量上看,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各方面的主體部分。民營經濟量已從之前的「56789」,轉變成「66789」,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60%以上的稅收、65%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發展狀況成為決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最重要因素,關乎現代化建設目標中「數量」指標的實現;從質上看,民營經濟質量快速提高。2022年,「中國製造業500強」中民企占72%。光伏產業全球前10強中8家都是中國民企,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300多家中民營企業占比84%。
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對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和能力至關重要,關乎現代化建設中「質量」指標的實現。在新發展目標下,「兩個毫不動搖」是高度可信的政治承諾。這一承諾是需要有保障的,首先是我國的政治制度,其次是更高階的發展目標,包括經濟穩定增長、2035年要初步實現現代化等,現代化建設目標支撐「兩個毫不動搖」成為高度可信的政治承諾。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中國具有較強數字經濟發展潛力。首先,我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基礎。中國具有最大的在線市場,中國移動端月活躍用戶高達12億,且人均日上網時長7小時,位居全球前列。我國的線上網際網路市場規模極其龐大,甚至超過了所有OECD國家的線上市場規模總和,而這恰恰是數字消費的真實市場規模。其次,我國產業基礎紮實。產業數字化依託產業發展,同美、德、法等國相比,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產業規模,這為產業數字化工程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再次,我國擁有最大的數字化工廠。最後,我國擁有最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無論是計算能力、數字工廠、5G基站,還是5G接入用戶數,中國占全球的比重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這為我國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十四五」規劃對數字經濟提出發展要求,要求到「十四五」末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部分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過50%,新增貢獻要達到60%以上。總體來看,前三年進展不是非常順利,這就更加要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大平台和大企業是數字經濟的頭部和樞紐,激發出大企業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數字經濟的發展就有了引領。所以,科技創新還是要回到改革領域中去。
以高水平開放提高跨境資源配置效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兩個毫不動搖」,二是「下一步經濟發展要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相統一」,三是開放。黨中央愈來愈重視開放問題,近期關於開放有兩個重要的提法:一是4月28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把吸引外商投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改革開放先行先試。二是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第一次會議提出,要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要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開放合作。要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何為制度型開放?一方面,制度型開放要讓市場在跨境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外貿、外資、內資和外資企業的不斷競爭,使得全球投資在海外市場上不斷流動,在跨境配置資源問題上,我們要更加重視讓市場在跨境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海外市場配置資源本質上和國內市場配置資源是一樣的,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吸引外資還是對外投資,國內企業還是外資企業的發展,最後都是通過競爭,形成最優效率的資源組合方式。如何提高我們的跨境資源配置的效率,是下一步開放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要有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國際貿易規則,這和國內市場需要交易規則是一樣的。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性開放是高水平開放的必然要求。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1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浦東開啟「引領」之路:做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先鋒 | 社會科學報
時評 | 在「貫通融通」中打開理論創新的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