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吃什麼?牢記6點飲食原則,保你平安度過秋天

2019-08-22     光明網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後,早晚溫差加大,北方降溫明顯,南方仍需小心「秋老虎」。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秋高氣爽,是郊遊的好時節。那麼處暑養生吃什麼?牢記6點飲食原則,保你平安度過秋天。

1、少食辛辣多清淡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

2、吃熱不吃涼

處暑前後的天氣是變化多端的,也許上中午還是高溫天氣,下午晚上便是寒冷無比。所以在處暑這個節氣之中,大家不僅要注意好保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因為秋季逐步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患上一些常見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3、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因此,這個時節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物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尤其是處暑過後,天氣開始乾燥,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比如生薑,在古代醫書中就有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4、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作「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5、多吃含有維他命的食物

在秋天必需要多吃些含有維他命的食物,比方番茄、茄子、土豆等,這些食物能補充人體營養從而避免遭到燥邪的傷害。同樣還需要多攝取些鹼性食物,比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這類食物同時還含有豐富的水分,是秋天裡必不可少的食物。

6、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處暑以後養生就要主張——「陰精收藏,收斂神氣」

在炎熱的夏季里,人體出汗多、睡眠少、食慾差、體力消耗大。隨著處暑節氣的到來,暑氣消散,氣候慢慢變涼,人體內各系統也從活躍狀態轉入生理性休整期,人會感到倦怠乏力,這其實是人體為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體內取得陰陽平衡的生理現象。中醫認為,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會隨之轉換,此時宜調節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秋乏過盛。特別是晚上,要提前入睡。

另外飯後散步,或者飯後做點輕鬆家務,對於處暑後養生是個好習慣。剛吃完飯並不適合劇烈運動,不適合快走,但不意味著連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門散步的好處,很大程度上在於讓人精神放鬆。如果不散步,可能會看電視、看電腦、看雜誌等,而腦力活動更不利於消化吸收。在飯後兩小時之後,可以做些不太累的運動,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適度的運動有利於改善血液循環,對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幫助。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eeuGwBvvf6VcSZF7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