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的那些「儀式」已被很多夫妻弄丟

2020-10-25     父母堂

原標題:婚姻里的那些「儀式」已被很多夫妻弄丟

好的婚姻,都需要一些特別的「儀式」來增添趣味。

身邊很多人結婚之後,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都說七年之癢,但我們才結婚三年就沒激情了,以前一天說幾句我愛你,現在一個月也聽不到一句……」
「每次紀念日想過點不一樣的,得到的回答總是:都老夫老妻了,別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回家倒頭就睡,早上拎包就走,天天說話不到十句,這不是婚姻,是搭夥過日子。」

先問一下你自己,跟配偶之間,多久沒有接吻了呢?

邁入婚姻殿堂時,絕大多數人,都是抱著與另一半一生一世,將愛情延續到老的美好願望。

但往往結婚沒幾年,婚姻狀態就從你儂我儂逐漸趨於平淡,甚至是乏味。

有人說,平淡才是婚姻的真實寫照,但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一些夫妻,即使結婚多年,兩人依舊保持著戀愛般的甜蜜。

而這些夫妻為愛情保鮮的秘籍,只是比別人為婚姻多注入了一份儀式感。

1

儀式感是會表達愛

前段時間,央視曝光了武漢金銀潭院長張定宇與妻子程琳,20年多前手寫的120多封情書。

張定宇院長與妻子之間的120多封書信。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1997年,張定宇報名參加援外醫療隊,前往阿爾尼利亞,那年張定宇34歲,妻子程琳28歲,他們的孩子僅有3歲。

在分別的兩年中,遠在異國的張定宇的心中,無時無刻不記掛著武漢的妻子。

翻開張定宇寫給妻子的信件,大多數的開頭都是「親愛的愛人」

短短的五個字,卻飽含著一個丈夫對於妻子最深的愛戀與思念。

張定宇時常會在信件中寫到:

「(我)太想你了,太想家了……」
「我的愛人,我愛你。」
「你看家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我十分需要你。」

在那個通信滯後的年代,程琳將那些信件一一標上序號,感到孤單的時候,就把這些信件拿出來一遍遍地讀。

也正是憑藉著這些看似平淡但富含真情的文字,他們彼此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光。

時至今日,年近60的張定宇讀起當年的那些信件還會淚流滿面。

很多夫妻在結婚之後,逐漸會喪失表達愛的能力,一部分是覺得羞澀,另一部分是覺得沒必要。

他們覺得,比起說甜言蜜語,不如腳踏實地過日子,有些話不說對方也會懂。

但是其實內心的愛意是需要言語來傳遞的,有的時候,不需要華麗辭藻的堆砌,一句簡單的「我愛你」、「我想你」、「我需要你」,就能讓彼此的婚姻充滿力量。

2

儀式感藏在細節中

如果是婚姻的本質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那麼生活中的點點細節,正是決定了婚姻的質量。

知乎上,有位網友曾經提問:「為什麼我覺得周邊沒有人婚姻幸福?」

在評論區,不幸福的婚姻各有不同,而幸福的夫妻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注重細節。

早上出門前,他們會給另一半一個親吻,下班回到家,不管這一天過得怎麼樣,都會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句辛苦了。

每到彼此的紀念日,他們或許不會去昂貴的餐廳吃飯,帶另一半去浪漫的旅行,但他們會給彼此買束漂亮的花,多做一道對方愛吃的菜,讓這一天變得與眾不同一點。

前幾年,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在新郎新娘娘致辭階段,一般人說的都是對於自己往後生活的期許,新娘卻講了個自己父母的故事,讓我至今難忘。

新娘說,在她父母結婚的幾十年里,兩人紅過臉也紅過眼,但從來沒有遺漏過一天的擁抱與親吻。

每天晚飯後,她的父母會一起牽著手到樓下散散步,每個周末,他們都會相約看一場電影,工作如果繁忙,那就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看一次。

父親每次出差,母親都會提前為他搭配好每天穿的衣服,按套放在不同的袋子中,然後放上一張手寫的注意事項,上面寫著:飲食禁忌、出行時間、還有一些應急藥物的食用方式。

父親每次回來,都會給母親帶點當地的小玩意兒,每天晚上睡覺前,有時間就報備一下這一天的生活,沒有時間就和母親甜甜地說句晚安。

新娘說,她希望自己可以擁有這樣的婚姻,過著很平淡,但回想起來,每一個瞬間好像都熠熠生輝。

正如蘇岑所說: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跟矯情無關,是關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留點時間給相愛的彼此,生活也許不能一直有趣,但有儀式感的人總能不斷的激活愛情。」

那些藏在細節中的小小「儀式」,讓淹沒在柴米油鹽中的婚姻,閃閃發光。

2

感情需要這些「儀式」來串聯

情感導師塗磊曾說:

「婚姻時間越久,就越需要拾起儀式感,它是婚姻的保鮮劑。」

就像張定宇院長與他妻子之間,正是因為儀式感的存在,他們婚姻的鮮度才保持得幾十年如一日。

張定宇告訴記者,妻子生日在最熱的7月,但是每年,他都會為妻子送上一束鮮花,還會和妻子一起看電影、徒步、讀書。

因為妻子看書沒他多,張定宇就每次看完之後再講給妻子聽,當說到妻子聽到自己講的故事,都會咯咯笑個不停的時候,這個快步入花甲之年的男人,眼中充滿了甜蜜。

他們把對彼此的愛,全部藏在了這些細碎的時光里,正是這些信件,構成了他們平淡生活中,一個個美好的瞬間。

著名的女社會學家李銀河,曾經在採訪中這樣評價丈夫王小波:

「雖然先生已經去世了,可想起來的時候,依然會感謝他帶給自己的那些無數個浪漫和美好的瞬間,尤其是他寫給自己的一封又一封情書。」

李銀河說,王小波是自己的甜蜜罐子,而遇見王小波,更是自己一輩子的幸運。

那些幸福的夫妻,並沒有與別的夫妻有什麼不同,他們只是樂於並堅持去營造生活中的儀式感。

把那些細碎、看上去不起眼的瞬間,轉化成了星星點點的浪漫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bvXXUBd8y1i3sJR-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