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這10次體檢定要按時去,錯過影響大

2019-07-01     穀子孕嬰網

不少家長對體檢陷入一個慣性思維:不就是測測身高、量量體重嗎?表面上很關心寶寶的每次體檢,心裡其實遠沒有那麼重視,對體檢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寶寶0~3歲期間,大約要經歷十次體檢,寶寶體檢不僅能有效地評估寶寶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還能及時發現寶寶的潛在疾病和發育遲緩問題,能夠幫助家長在寶寶的養育過程中少走些彎路。

第一次體檢——寶寶剛出生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時間,就要接受到人生中第一次的體檢,新生兒的身體檢查一定是非常詳細和完善的。包括心率,呼吸、皮膚,看寶寶對刺激的反應、生命體徵是否穩定等。

還會對寶寶進行體格檢查:體重,身高,頭圍,囟門大小,以及檢查寶寶身體是否存在先天性的疾病,比如先天性痣、色斑或血管瘤等等。

第二次體檢 ——寶寶出生後3~7天

在寶寶和媽媽出院之前,還會再做一次細緻的檢查,除了像剛出生的體格檢查,還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查,採集新生兒腳底血做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篩查,檢測新生兒黃疸數值等等。

第三次體檢——出生後42天

這是寶寶通常意義上的「第一次體檢」。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大小,臍帶是否脫落,有無滲血滲液、聽力檢查、視力檢查、肢體檢查、生殖器檢查、聽診心肺檢查等。

身體檢查要關注觀察腿紋、臀紋是否對稱,必要時完善髖關節檢查。

這時的寶寶應該可以發出「哦、咕、啊」的聲音,會簡單回應人,會跟人微笑,能稍微趴一會,手腳可以舞動等。

第四次體檢——出生4個月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測量頭圍以及囟門(此時寶寶後囟門已經閉合)、聽診心臟、測量胸圍、觀察豎頭情況、翻身情況、驗血、口腔發育、聽力檢查、視力檢查、肢體發育等。

第五次體檢——出生6個月

寶寶6個月時去做體檢,最重要的是檢查骨骼發育情況以及微量元素情況。

寶寶此時如果缺乏鈣等營養元素,會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家長應注意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否則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寶寶獨坐情況、檢查動作發育、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評價智能發育、驗血、骨骼檢查、聽力檢查、視力檢查、骨骼檢查、重點注意寶寶是否缺鐵等。

第六次體檢——出生9個月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獨坐情況、爬行情況、發音情況,視力檢查、檢查動作發育、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智能發育、骨骼檢查等。

第七次體檢——出生12個月

在寶寶1歲~1歲半的時候,囟門就會閉合了。這時候,醫生會注意檢查囟門的閉合情況,囟門數值異常或閉合時間過晚,都要進一步檢查。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胸圍、囟門,發音情況、走路情況、檢查動作發育,聽力、視力、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評價智能發育,骨骼檢查等。

第八次體檢——出生18個月

除檢查身高、體重外,還要檢查寶寶的頭部、脖子、耳朵、眼睛、牙齒、生殖器、腹胸部等部位。家長需要注意的是,1歲半的寶寶容易發生貧血和感染蛔蟲,體檢時要檢查血紅蛋白和大便。

檢查項目包括體重、身高、頭圍、囟門,發音情況,走路情況、檢查動作發育,口腔檢查,注意出牙數量,智能發育、骨骼檢查等。

第九次體檢——出生2周歲

寶寶2周歲時,身體各方面機能均相對穩定。常規檢查身高、體重、頭圍、口腔,另外需要測查寶寶的心肺功能。

這個年齡段基本乳牙出齊,18~20 顆牙齒左右,這時需要關注寶寶是否有齲齒,男寶寶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包莖,包皮過長等情況。若有,建議專科處理。

第十次體檢——出生3周歲

寶寶3周歲時,正常情況下的平均體重為13.85千克,身長為94.3厘米,頭圍為48.9厘米,胸圍為50.5厘米,這些都是體檢需要測量的。另外,還需檢查牙齒生長和視力情況。

這個階段的寶寶體檢時可以再次化驗一下血常規,看是否有貧血。


體檢溫馨提示

1、寶寶體檢原則:「越小越多」。即年月齡越小,體檢越密集。

2、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體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3、體檢之前為寶寶換上寬鬆的衣服,便於體檢時穿脫。

4、將寶寶的體檢、疫苗手冊,醫生的指導意見手冊等裝入一個固定的文件袋內,體檢時隨身攜帶。

作為一名稱職的父母,我們應該把寶寶的定期體檢當做規章制度一樣好好遵守,它不只是簡單地量量身高、稱稱體重,上面提到的這些檢查的重點,寶爸寶媽們一定要牢記在心!體檢時,家長如果在育兒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以諮詢醫生,醫生會給出相應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w2iX2wBUcHTFCnfQ3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