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特點
1.1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初生雛雞體溫較成年雞體溫約低2℃~3℃.到10~ 13齡才達到成年雞體溫:到3周齡左右體溫調節機能逐漸趨於完善.7~8周齡以後才具有適應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
1.2生長迅速、代謝旺盛,雛雞前期生長快,以後隨13齡增長而逐漸緩慢。安靜時單位體重耗氧量與排除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一倍以上.所以要注意供應新鮮空氣。
1.3羽毛生長快.因此雛雞對日糧中硫胺基酸水平要求高。
1.4胃的容積小.消化能力弱。飼養上要注意飼喂纖維含量低易消化的飼料。
1.5敏感性強。
1.6抗病力差。
1.7群居性強,膽小;因此育雛環境要安靜、防止各種異常聲音和噪音.以及新奇顏色入內.舍內還應有防止畜害的措施。
2.根據特點應做好以下工作
2.1消毒
在進雛前兩周.雛雞舍內必須進行清洗和消毒。按照實踐經驗對育雛舍及育雛用具消毒必須做到「一衝、二燒、j噴、四熏蒸」。
2.1.1「一衝」是指:對雛雞舍內的一切污物進行徹底清除後,把地面、底網、牆壁、頂、門窗等及一切用具用高壓水泵沖刷(切忌把水濺到電器設備和燈泡上)。
2.1.2「二燒」是指:用噴燈火焰將底網、籠架等不怕高溫的器械進行全面灼燒。
2.1.3「三噴」是指:用2%的火鹼水對雛雞舍進行完全徹底的噴洒消毒。
2.1.4「四熏蒸」是指:按每立方米25毫升福馬林加50克高錳酸鉀密閉熏蒸24小時後通風。直至將雞舍內的福馬林的氣味排凈後方可進雛。熏蒸的室內溫度15℃。20℃.相對濕度60%。80%.時間一般為12。24小時。
只有嚴格進行消毒.才能使雛雞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當中.才有可能使雛雞成活率提高。
2.2溫度
溫度我們一般是隨日齡的增長逐步降低.1。3日齡34℃~36℃,4~7 13齡32qC。35℃,8日齡。2周齡30℃~33℃,3周齡27℃~31℃,4周齡28℃。30℃.5周齡27℃~29℃,6周齡25℃.27℃。
那麼怎樣才知道溫度是否合適呢?一種方法是懸掛溫度計或乾濕球溫度計,隨時檢查調整溫度。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觀察雞群的活動情況得知:若溫度合適,則雛雞活潑愛動.追逐嬉鬧,休息時非常安靜、一個靠一個平鋪在底網或墊料上,同時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糞便正常、羽毛豐滿光滑;若溫度偏高時,則雛雞遠離熱源一邊.匍匐在底網或墊料上.兩翅展開、張口喘息、飲水增加、無食慾:若溫度偏低時。雛雞擁擠在熱源一邊,不思飲食並發出急促的「嘰嘰」聲.進雛前把雛舍溫度一定要升高到33℃一36。C。
要得到理想的育雛效果.務必保持溫度的穩定性。每周2。C~3。C漸漸降下來。切忌溫度忽高忽低。
2.3濕度
濕度也是育雛的一個重要指標.雛雞l~3日齡最好保持在65%~70%的相對濕度.這樣有利於雛雞卵黃很好地吸收。從而提高雛雞成活率。以後相對濕度至少維持在50%左右.有助於雛雞羽毛生長良好.同時也能提高飼料報酬並有利於控制雞的啄癖。可以通過懸掛乾濕球溫度計而查表得知雛雞舍的濕度.
2.4飲水
1日齡雛雞第一次飲水稱為初飲。初飲的水最好是溫度在18℃左右並加5%葡萄糖和2/萬維他營養水.以便提高雛雞的抵抗力,同時增加成活率。雛雞出殼後消耗了大量體內的水分.所以當雛雞人舍後。必須先飲水後開食。讓雛雞儘快學會飲水並喝到水。個別不會的要人工調教。整個飼養期內保證雛雞有清潔充分的飲水。
2.5開食
實驗表明:雛雞在出殼後24。36小時開食最好。
開食的方法:將全價配合料灑在塑料布上,料上再撒一薄層玉米碎粒.有助於防止飼料粘嘴和因蛋白質過高使尿酸鹽存積而糊住肛門。剛出殼的雛雞前3天.每天喂料10次.4~7天,喂料6次,以後每天喂4次,做到少喂勤添。防止飼料浪費。
2.6斷喙
2.6.1斷喙的時間,一般在6。10日齡進行。
2.6.2斷喙的方法:使用專用斷喙器,當刀片加熱約達700%的暗紅色時.將雞嘴上l/2、下1/3迅速斷去.而後稍微燒一下,保證既不燒傷,又不出血為止,一般斷喙前3天投喂維生素K3,其投放量每隻雞2毫克。
2.6.3斷喙的注意事項:準確、迅速、防止流血。體弱、病雞不斷喙。斷喙後數天內,在料槽內加入較厚的飼料層.避免雛雞啄空料槽使傷口感染。
斷喙可防止啄癖(啄羽、啄肛、啄趾等)而且減少飼料浪費。這對飼養在有窗式的開放雞舍的雞群尤其重要。密閉式雞舍中用微光可減輕相互啄肛等現象。
2.7密度
適中的密度對育雛尤為重要,密度過大,雞群擁擠,採食不均,使整個雞群發育不齊,很容易發生啄癖.成活率不高。密度小雖有利於成活率和發育,但不利保溫且不經濟。
2.8防疫及預防性投藥
2.8.1防疫
飼養員一般要固定.採取封閉式育雛.42天內吃住都在育雛舍,直到轉群。其他人員如防疫員,獸醫等進雛舍,必須淋浴後換上消過毒的工作服.工作帽及穿上膠鞋、腳踏消毒池方可人內。謝絕一切參觀,最好距育雛舍30米內應有圍欄。不讓任何進人此範圍內。每周用2%火鹼水噴洒消毒一次。另外要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即進同一日齡的雞在同一日齡全部淘汰。
2.8.2預防性用藥
1~3日齡0.1%高錳酸鉀飲水.2/萬的多維及5%葡萄糖飲水:4~7日齡0.3%的土黴素鹼拌料。可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從而提高雛雞的成活率。
2.9通風
通風可有效防止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超標.並供應雛雞舍必要的氧氣.從而提高雛雞的成活率。在通風之前把雞舍溫度提高20C~3℃,應在中午外界溫度較高時進行.不能讓氣流直吹雛雞,防止賊風出現。
2.10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
育雛、生長期的光照原則是不宜延長,合理的光照.能有效控制雞的性成熟已達到適時開產,並達到高產,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一下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僅供參考:
1~3日齡,光照22小時、強度10~20勒克斯、用40~60瓦白熾燈。
4~14日齡。光照20小時、強度不低於5勒克斯.用15。25瓦白熾燈。
15~21日齡,光照18小時、強度不低於5勒克斯,用15。25瓦白熾燈。
22~28日齡。光照16小時、強度不低於5勒克斯。用15。25瓦白熾燈。
29~42日齡。在密閉式雞舍.光照8~12小時固定不變。
在開放式雞舍.以5~17周齡之間的最長日照時間為固定光照時間。
育雛前3天光照長及光照強度大的目的在於儘快使雛雞學會飲水和開食.從而提高雛雞成活率。
綜上所述.針對雛雞的生理特點而制定的育雛十項重點工作、只要嚴格實施,認真執行,育雛工作就會很圓滿.從而必將取得理想的育雛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