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關係,安穩睡去」
文 / 譚敏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裝憂鬱,而是裝輕鬆。」
這句話,是他第二次考研失敗之後,給自己寫的留言。
剛發出去沒多久,手機里的咳嗽聲就響了起來:
這個年頭,常用QQ的人已經不多了,而能夠留意到他在空間裡的自言自語,並表示關心的女生,就更難找了。
一。
「所以那天晚上你就約她出來了?」
我一邊吃著眼前的果盤,一邊盯著眼前這個無比糾結的男人。
「也談不上約吧,就是在你心情很差的時候,有人願意陪你聊天喝酒,那種感覺也挺好的......」他一邊躲閃著我的眼神,一邊繼續回憶:「後來聊著聊著就喝多了嘛,你知道的,我這人酒量不太好.......」
「那也不是你睡人家的理由啊。」
「都說了多少遍了!那晚我斷片了,是她照顧了我一晚上。」
「說出去誰信啊。」
感受到我漸漸鄙夷的語氣,他再次用手扶住了額頭,同時無奈的眼神示意我,不要再偏題了。
見狀,我也清了清嗓子:「好了好了,言歸正傳,所以,是她先追的你?」
「當時確實挺感動的,本身那段時間就和家裡鬧得不愉快,更別提出分之後了,連街上的狗都不帶正眼看我的,要不是她天天約我出去玩,指不定哪天就抑鬱了......」
「那既然剛開始覺得人家好,那為什麼現在又要分手?」
面對我的問題,他低頭沉默了一會,然後抬起頭來很認真的說道:「因為在一起之後我才發現,'覺得她好'和'喜歡她',其實是兩件事情。」
二。
雖然他說話的語氣有些欠揍,但不知道為什麼,看著他那幅愁眉苦臉的表情,我想了想,還是從道德的制高點上走了下來。
畢竟,大齡落榜青年的心態我是知道的,幾個月找不到工作的感覺我也是清楚的,其苦逼的程度,從他那段時間裡向我借錢的次數就可見一斑。
而一個失足落水的人,對於伸過來的稻草,是不會去分辨自己喜歡哪根的。
只有在上岸很久之後,你才在某個失眠的深夜裡,會看著身邊熟睡的那個人,在心裡偷偷地問自己:「如果要一輩子和對方在一起,我真的願意嗎?」
畢竟感動可以代替在一起前的心動,卻無法替代在一起後的相處。
而這種平日裡一直被壓抑著的念頭一旦冒頭,想要再忽略它,就會變得很難:
再陪她去看你不喜歡的言情劇時,你的內心會很煩躁,日常中牽手擁抱的動作,也會因為心裡的牴觸而變得不自然,甚至每一次見面前,你都感覺自己像一個演技拙劣的龍套,正要去扮演一個戀愛劇本里的主角。
是當你從生活的低谷走出來之後,對方有了很大的改變嗎?
其實不是。
只是你想離開了而已。
三。
「你是不是也覺得我挺渣的。」
可能是我半天沒說話的緣故,他苦笑了一下,又自顧自的開了口:「其實我也知道,在這個時候說不喜歡,確實有點過河拆橋的嫌疑,所以後來每次吵架的時候,我都是先認慫的那個,總覺得很對不起人家。」
「那你打算怎麼辦?」
「再等等吧,等她對我沒什麼感覺了,我再和她說,這樣興許能好一點。」
「我明白了,你不是渣,你是蠢,而且是很傻逼的那種。」
當對話進行到這裡的時候,我還是沒忍住爆了粗:「如果你真的想讓她好受一點,那你就滾得快一點,堅決一點,分手了還想做好人,哪有這種好事......」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寫稿不順心情暴躁的原因,那天晚上我把他噴了很久,但我心裡也清楚,無論我講多少道理,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因為他叫我出來的目的,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單純的傾訴煩惱。
對於一個性格軟弱的人而言,他會因為生活的低谷而去戀愛里尋求安慰,自然也會害怕分手的痛苦而選擇無限期的拖延時間。
最後。
其實類似的故事我見過不少。
很多輕易開始的感情到最後往往都有一個困難的結局。
而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對他們而言,喜歡從來都是一個自私的詞:
這種自私無法用得到和付出來衡量,在一段感情里,不斷付出的人未必痛苦,不斷得到的人也未必快樂。
它更像是一種極為主觀的感受和需要,孤獨的時候需要陪伴,難過的時候需要安慰,等到不需要的時候,之前的一切又都變成了負擔。
要知道,沒有人會一直難過下去。
所以,比起祝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我更希望你能在每一個內心脆弱的時候提醒自己:
一段感情開始的理由,不應該是對方在最低谷的時候陪了你,而是你願意在對方最低谷的時候陪著他。
作者/譚敏
插圖/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