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蜉蝣
蘇霍姆林斯基說:
「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教育,從來不是一條孤獨的路,老師和家長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好,所以才最應該成為這條路上的最佳拍檔!
1、教育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家長絕不能置身事外
太多家長把開學日當成自己的解放日,認為孩子送去學校就萬事大吉。
卻忘了,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老師的孩子,再負責的老師也不可能一力承擔起孩子的教育,更不可能代替家長的教育地位。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學校教育畢竟有限,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本來就難。
更何況老師還不能一天24小時盯著孩子,哪怕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養成了好的習慣,回到家裡,只要家長一縱容,好習慣立刻付諸東流。
親愛的家長,別把學校當成解決孩子一切問題的殿堂,別把老師當成解決一切問題的聖賢,別把教育當成背負一切責任的機器。
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光指望老師,只會害了孩子,而家長今天在教育上偷的懶,也會變成未來無法彌補的遺憾!
2、教育在變革,不要總拿以前和現在對比
在一個家長群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位家長被語文老師@了,語文老師說,她兒子最近漢字書寫非常不規範,希望孩子周末好好練字,而且家長也要在旁邊督促提醒。
讓大家沒想到的是這位家長的回覆:
對不起,我做不到。
第一,我覺得假期里孩子應該好好休息玩耍;
第二,我沒有時間,自打他上學以來,上班幾乎成了我的副業。
這條信息就像一個休止符,一下子阻斷了家長群中的熱鬧景象,卻同時也打開了很多家長的情緒,認為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以前的老師多負責,什麼都不用家長管,最多在成績單上籤個字,哪像現在,什麼都要家長管。
時代在進步,教育在變革,以前小學生只需要學數學和語文,而現在,提倡的是全面發展,孩子的學習任務重了,老師的工作任務·也重了。
而家長忙起來了,在孩子的教育上比重增加了,也正是我們教育進步的體現,因為影響孩子最大的,不是老師,而是家長呀!
3、老師不是萬能的,有些事情只能靠家長
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績名列前茅,性品行優良,懂事貼心,各方面都很好,但是想要孩子優秀,光靠老師是不行的。
老師不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圍,老師不能給孩子親子陪伴,老師不能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庭才是孩子成長養分的汲取來源,家長更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榜樣和方向。
要想孩子有向學的心,家長自身對知識的敬畏比老師課堂上的苦口婆心管用;
要想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自身做到以及積極督促,比老師課堂上的再三強調管用;
要想孩子品性優良,家長的以身作則比老師的思想品德課管用。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
你向孩子灌輸什麼樣的思想,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4、家校關係不和諧,輸掉的是孩子的未來
一位老師說:
現在當老師真難。
對孩子嚴格一點,家長說我們太苛刻;
對孩子和藹一點,家長說我們不負責任;
課堂氛圍活潑一點,家長說我們不務正業;
課堂氛圍嚴肅一點,家長說我們教學風格太死板。
開個家長會要三催四請,還得各種歡迎感謝,讓督促孩子寫家庭作業,家長就說老師推卸責任。
難道孩子是老師的孩子?
最最難的是懲戒權。
管孩子,家長找你麻煩;不管孩子,家長還找你麻煩,自己心裡也過不去。
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與其親近那些詆毀他、羞辱他、瞧不起他的家長和孩子,他更願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接納他的家長和孩子。
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並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甚至可以說,受家長的影響大一些。
很多家長,不管老師做什麼,安排什麼,老是在質疑、刁難,仿佛天生就跟老師敵對似的。
在這種對峙下,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失敗的。
請尊重每一位教師傳授教育的權利,因為他握住的是每一個孩子的明天,和我們期待的變得更好未來。
5、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家庭或學校的孤軍奮戰,更不是家長和老師互相對立,而是老師和家長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必然有負責任的老師和以身作則的家長,家校關係必然是和諧的。
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家長,孩子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不是夾在老師和家長中間進退兩難。
家長和老師的相遇,應該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只有老師和家長各司其職,互相支持,孩子才能學得好,走得遠。
沒有哪個老師敢說自己是完美的,也沒有哪個家長敢說自己的完美的,但是只要有一顆為孩子好的心,那就應該為了共同的期望努力。
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彼此陪伴,形成一股和諧的推力,助孩子更好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