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業獲取巨大利益的原因

2019-10-14     老羊財經

分析數據得出,全部3500家大A上市公司中,一半的利潤是由40多家主流銀行貢獻的。

並感嘆:

「這在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根源是銀行過度蠶食了實體經濟的利潤,其惡果必須是損害企業家精神,讓這些企業家也忙於去玩「錢生錢」的遊戲,削弱了經濟復甦的動力。」

實際呢?

不完全是!

原因是,中國是所有主流經濟體中儲蓄率最高的國家,歷史成因使得銀行業具有相當強的國家背書(越南就很有趣,鼓勵銀行業破產,於是很多花樣就玩出來了)。

所以中國的銀行業是快速發展的整體經濟中,分配利益的一環,也成為了主導分配的一環。

美國某智庫將這個概括為「中國在可供投資資金方面的這種宏觀經濟實力也使其政策和企業在可以應用金融優勢的各領域獲得關鍵優勢。」

拋開這個冗長的描述,就是-----越容易獲得資金的部門,越強大,反之就實力越弱,比如大多數民營企業就是!

更有數據證明,扣除在華外資貢獻的工業總產值後,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位置就不及美國了!(我國太缺乏跨國巨頭企業了)

但能比得過美國的硬資產,就是銀行!中國實力最強的全球性行業部門就是銀行業(金融服務業),因為他們最接近中國這個巨大資金池。

另外,中國銀行業,能夠獲得如此巨大利潤的重要原因是。

中國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依賴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體,這個高比例是保障宏觀經濟發展,鞏固基礎設施提高的重要國策。

而這些投資絕大多數都是國家行為及一定等級的地方行為。

能夠為如此高的投資水平進行融資,就是銀行!這就是早就我們這個實力極其強大的金融服務部門的核心原因。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將銀行業的巨大利益,轉化到眾多經濟部門,且相對等量。

這個太難了,不是幾個規定能解決的。昨天銀監要求地方城商行不要片面追求規模擴張,以及設定信用卡購房的制度性障礙,都是等量措施的,管理手段!

未來還得更多的技術手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S7cW28BMH2_cNUgqo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