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一生信奉美,無論戰爭逃亡,還是文革批鬥,他都一如既往歌頌和平、善良、純真。
可以說,他用一顆溫柔博大的心,包容了不公和醜惡,再用畫作翻譯成美感化世間。「他畫畫的手和筆,不是自己的手和筆,是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心靈。」
小時候,
以為打破碗的事兒,
是天大的事……
小時候,
走親訪友,
不乘車馬,落日而歸……
小時候,
江水可浣衣,
江上可行舟……
小時候,
我們等爸爸歸來,
就像現在孩子等我們回家。
小時候真傻呀,
居然盼望長大……
小時候,
我們從不相信,
我們也會老……
小時候,
最親的那個人,
走的最早……
小時候約人,
沒有電話聯絡,
只有月下苦等……
小時候愛扮姻緣,
但長大後才發現,
最遊戲不得的,便是姻緣……
小的時候,你經常盼望著長大;
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
說實話,我想做個小孩!
美學大師朱光潛說:「形成豐子愷人品和畫品的,主要還是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
豐子愷深愛著這片土地和人民,所以在他的畫里,「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