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細節,將演講推向高潮

2019-12-05   海哥說演講



演講中的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渲染,增強演講的生動性和感染力。精彩的細節描寫,會加深聽眾對演講內容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01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老人,穿著老北京布鞋,隨意地坐在一把小小的板凳上,戴著一頂小氈帽、手中抱著一把二胡,二胡做工很精緻,但有些陳舊,有的地方都破損了。老人輕輕地拉了下弦子,二胡發出愉快的呻吟,老人微微俯下身子,輕輕地吹吹弓和弦,又輕輕地拭了拭琴軸,就像與多年的老朋友談心。真正使我震驚的是我看到他放二胡的那條腿上墊著的一小塊白布,這是很古老的二胡演奏規矩,為了不讓掉下來的木屑弄髒衣服,現在很少有人注重這個了。我心裡不禁暗道一聲,講究!這就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他們身上承載的不僅是600多年的文化,更是一種永遠悠然且使人沉醉的生活韻味,不奢求理解,但期待共鳴。正是這些點點滴滴,使我沉醉,令我嚮往;也正是這些點點滴滴,讓我找到了老北京的情懷。

——馬雪花《老北京的情懷》

演講者講述了一位穿著老北京布鞋,戴著一頂氈帽的老人講究地演奏二胡的情景,在視覺上帶給聽眾很強的畫面感。

在細節刻畫中,她連用了三個「輕輕地」和一連串動詞,尤其是放二胡的那條腿上墊著一小塊白布的細節刻畫,處處透露細膩的情感,也使演講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更折射出老北京人的情懷,聽眾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02

從55公里到75公里的路程變得極其痛苦。我拚命擺動手臂,覺得自己像塊在絞肉機里艱難移動的牛肉,累的幾乎要癱倒在地。一會功夫,就有選手接二連三超過了我。最讓人心焦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奶奶超過我時大喊:「堅持下去!」「怎麼辦?還有一半路,如何挺過去?」這時,我想起一本書上介紹的竅門,於是我開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機器!我沒有感覺,我只會前進!」這句咒語反覆在腦子裡轉圈。我不再看遠方,只把目標放在前面3米遠處,所有其他的一切都被我排除在外。神奇的是,不知從哪一秒開始,我渾身的痛楚突然消失。整個人仿佛進入自動運行狀態。接近最後一段賽程時,已經將200多人甩在身後。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關鍵是這一路你是如何堅持的。

——陳盆濱《人生馬拉松》

演講者講述從55公里到75公里這段路程中的跑步細節,一個場景就是一個細節,一個畫面,這些動作串連起來,如一條電影膠片,將艱難跑步全景完整地呈現在聽眾面前,尤其是「已經將200多人甩在身後」這個細節,更讓聽眾深切感受到堅持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質,那麼,在認定目標後,堅持的力量終會幫助我們戰勝一切困難。


03

那天,我到隔壁去借螺絲刀,房主是個寡居的老太太,正在賣力地擦拭一件插花瓷瓶。知道我一會兒要出去後,她便請我幫忙,把那件瓷瓶順便帶到垃圾桶處扔掉。我大惑不解,既然不要了,幹嗎多此一舉地去費力擦拭呢?老太太卻說:「在美國扔廢品,一定要弄得整潔乾淨才可以扔掉,一來為了別人取用方便,二來更是對取用之人的尊重。」老太太鄭重其事地對瓷瓶進行了包裝,用報紙一層一層地裹得嚴嚴實實,好似商店裡售賣新商品一樣。我看著她這一板一眼的樣子,禁不住啞然失笑,一件不值錢的破瓷瓶而已,至於如此嗎?最後,老太太又找來筆和標籤紙,寫上了大大的「易碎插花瓷瓶」字樣,貼在外包裝上。我拿著這件被主人丟棄卻如此細緻地包裝打理過的廢品,突然感覺這件廢品的價值被無形中提升了。 

——張永華《多此一舉》


對將要扔的瓷瓶,用報紙裹得嚴嚴實實,並寫上了「易碎插花瓷瓶」字樣貼在外包裝上,這在美國人看來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必需之舉。

演講者利用這些細節,讓聽眾看到了美國人物盡其用的儉樸生活態度,看到了他們對取用之人的體貼和尊重,也看到了一個社會的文化素養和公德意識,聽眾自然而然地從他們身上觸發起公德之思。


精彩的細節,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它會讓你的演講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將演講推向高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