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生產什麼時候能夠恢復?專業人士給出了回答

2019-11-25     北方新農村

2019年11月22日上午10時,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10月份生豬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副主任寧啟文主持發布會,邀請到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先生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豬肉是重要的民生產品,豬肉穩產保供,中央高度重視,社會高度關注,老百姓也非常關心。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當前生豬生產恢復和政策落實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大家知道,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了一攬子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共有有17項。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切實履行部門牽頭職責,全力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各項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成立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就在我們部里,積極推動各項生豬生產扶持政策落實落地,強化各地政策落實跟蹤調度;加強對生豬生產和市場、飼料生產等情況的跟蹤監測。近日,針對生豬生產存欄降幅較大的省份,通過致函、約談等方式加強督促,進一步壓實地方責任。11月7日,召開南方九省(區、市)生豬生產調度會,推介「龍頭企業加農戶」「產業體系幫農戶」等技術模式,調動小散戶增養補欄積極性,促進南方地區生豬生產加快恢復。總的看,各項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全國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生豬存欄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能繁母豬存欄開始止降回升,規模養殖場生產恢復進一步加快,各項生產指標都在好轉,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進入11月份,生豬價格也有所回落。大家都感受到了。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

一是加快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中央扶持和補貼資金陸續下達,督促地方加快建設項目進度,加快補貼資金撥付,落實到養殖場(戶)。進一步完善生豬養殖設施農用地政策,繼續督促地方做好規範禁養區劃定和管理工作,一律取消超範圍劃定的禁養區,開展禁養區劃定情況排查糾偏。推動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負總責的要求落到實處。

二是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督促各地嚴格執行現行有效防控措施,嚴肅查處瞞報、謊報、遲報、漏報疫情的行為。繼續推進非洲豬瘟分區防控工作。組織開展全國秋防大檢查,指導地方做好秋季動物集中免疫。

三是強化生產調度和指導服務。對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豬場實行每月生產調度,適時向社會發布信息,穩定生產、消費信心和市場預期。以縣為單位面向養豬場戶開展專題培訓,總結推廣各地恢復生豬生產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

四是組織開展屠宰企業凍肉庫存摸底。結合正在開展的屠宰環節兩項制度落實情況「回頭看」,對全國建有冷庫的生豬屠宰企業全面開展排查,摸清凍豬肉庫存家底。督促各地規範檢疫工作,堅決杜絕限制生豬和豬肉流通的行為,保障正常市場秩序。

五是強化信息發布。組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每月中旬通過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信息,加強政策措施的解讀,通報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走勢,回應社會關切,穩定社會預期。

現場記者提問摘選如下:

Q:

農視網記者:

當前豬肉供應偏緊,請問像禽蛋、禽肉等其它的替代品生產供應情況如何?是否有不充足的現象?謝謝。

A:

楊振海:

您的這個問題也很關鍵。確實是這樣,豬肉供應緊張了,替代品發展就非常快,我把這個情況給大家報告一下。今年以來,肉禽生產增勢非常迅猛,禽蛋和牛羊肉均不同程度的增長,市場供應充裕。禽肉大幅增長可一定程度上填補豬肉供應的缺口,有利於增加元旦春節期間肉蛋等「菜籃子」產品的供給。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1-10月份,全國累計肉雞出欄同比增長15.5%,這在歷年還是比較快的,產能達到歷史高點;牛奶產量同比增長5.6%,這也是近年來比較少有的。10月份,雞蛋產量同比增長6.1%,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牛肉和羊肉產量分別達到458萬噸和330萬噸,分別增長3.2%和2.3%,這在近年來也是少有的。綜合各方面的數據分析,我們預計全年禽肉增產潛力在300萬噸以上,牛奶增產160萬噸以上,禽蛋增產80萬噸以上,牛羊肉增產30萬噸以上。總的來看,禽肉、禽蛋、牛羊產品全面增產,禽肉增產的更多,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豬肉供應偏緊的局面,豐富老百姓「菜籃子」產品供給。畜產品供給我們判斷是有保障的。

藉此機會我特別想說一下禽肉消費問題,從世界範圍看,2016年禽肉取代豬肉成為全球消費的第一大肉類,也就是最多的肉類。主要是大家認為禽肉屬於白肉,豬肉屬於紅肉,吃禽肉更有利於健康,也更經濟。我們都知道,肉雞、肉鴨的飼料轉化率不到2:1,生豬的飼料轉化率是3.5:1,所以更有效。同時,禽肉生產更有利於減輕資源壓力、更有利於環保,因此我們建議大家多消費禽肉。謝謝。

Q: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

8月底以來,國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關於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我們想知道,兩個多月過去了,這些措施到底落實的怎麼樣了?下一步還會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促進生豬生產?謝謝。

A:

楊振海:

謝謝您的提問。確實是這樣,8月30日開始,農業部就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部和銀保監會等部門出台了17條政策措施,這17條政策措施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從明確生豬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繼續實施貸款貼息、縮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發放時間,增加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規模、規範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提高生豬保險保額、支持新建改擴建豬場、加大生豬生產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力度等方面給予支持。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新增7億元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2019年上半年中央財政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經費2.2億元、第二筆中央財政農業保險費補貼資金以及2019年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投資3億元已下達各地。今年1-9月份,全國承保的生豬超過3億頭,同比增長6.19%。

各地也都加大了政策落實落地。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台了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文件,多數省份將生豬穩產保供的目標分解到市縣,進一步壓實責任;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擴產增養,建設高標準規模養殖場,增加產能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不少地市級人民政府也出台了生豬穩產保供的政策措施,確實是真刀真槍的硬措施支持生豬生產恢復和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督促地方將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地落地落細,不折不扣地兌現給養殖場戶,繼續加強技術指導服務,調動國家生豬產業體系、技術推廣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專家團隊的力量,指導養殖場強化物理隔離措施,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和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儘快恢復並擴大生產,遵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近日,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跟蹤調度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的進展。藉此機會,我也公布一下辦公室的聯繫電話。我們辦公室都是對外的,電話是:01059192839。廣大養殖場戶對生豬生產扶持政策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諮詢,對政策不落實的問題可以反映,也可以向我們推薦各地發展生豬生產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供大家借鑑,共同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謝謝。

Q:

新華社記者:

剛才楊局長提到了生豬生產的各項指標都在恢復,材料當中也提到供需矛盾有所緩解。我的問題是,請問生豬生產什麼時候能夠恢復?農業農村部的判斷依據是什麼?謝謝。

A:

楊振海:

您這個問題很關鍵。剛才生豬生產的幾項指標就是硬指標,生豬生產有自身的規律,恢復生產還是需要一個過程。一般來說,母豬補欄從出生到可以配種需要7至8個月的時間,能繁母豬懷孕時間接近4個月,實際上是114天,育肥豬出欄上市需要6個月的時間。因此,對於明年上半年的生豬生產來說,主要還取決於今年下半年能繁母豬存欄的數量。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止降回升,照此趨勢發展,在疫情防控持續推進和疫情穩定的情況下,明年上半年生豬生產總體來說將進一步好轉。但是,市場供應明顯增加可能還要到明年下半年。我們的目標是,力爭明年底基本恢復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謝謝。

來源:農視網

由北方新農村整理髮布

部分圖片與內容來自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QI3pG4BMH2_cNUgB0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