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陳曉卿,帶著《風味人間》回來了

2020-04-27   咕嘟夜食

第一季,豆瓣9.1分,


第二季剛開播一集,豆瓣評分9.5。


開播前,熱度頗高;開播後,熱搜已登。


《風味人間》無論是口碑還是熱度,都是國產美食紀錄片中的佼佼者。


前兩張為《風味人間2》主海報,最後一張為《風味人間2:甜蜜縹緲錄》海報。

點擊即可查看大圖


昨天晚上《風味人間2》正式上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爆款紀錄片第一集——《風味人間2》:甜蜜縹緲錄。


何以解憂,唯有「嗑」糖


甜蜜縹緲錄,顧名思義,這一集的重點是「甜」


甜蜜縹緲錄海報


甜,是世界上最流行、最共通的味道。咸、辣、酸,吃不了它們的大有人在,但極少會有人說吃不了甜。


人們喜歡甜。一是因為真的好吃。二是甜可以加速人類多巴胺的分泌,使我們感到快樂。三是甜本身就很美好。


朱生豪情書里寫到:一切都是茫然的感覺。我一定要吃糖,為著寂寞的緣故。


所以,第一集,把重點選在甜上,沒毛病。


點擊查看大圖


據不完全統計,甜蜜縹緲錄中出現了20+的甜食,千層油糕、翡翠燒麥、熔岩巧克力蛋糕、檸檬慕斯、馬卡龍、拔絲蘋果……


美食的狂轟亂炸,視覺盛宴,達到了。但講甜,那甜的來源必須得整明白。甜,來自哪裡呢?


來自蜂蜜、甘蔗,也來自海膽、雞頭米,還來自它的老「對頭」苦瓜。


蜂蜜,與其說是大自然的饋贈,不如說是人們冒險的「產物」。



自古以來,采蜜都不是易事,但像視頻中那樣艱難,我還是頭一遭見到。


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南麓,有以最原始方式,採集蜂蜜的蜂蜜獵人。他們需要製作藤條梯子,僅藉助藤梯攀爬懸崖峭壁上,燒煙驅蜂蜜,用竹竿支撐著自己,靠近蜂巢取蜜,既驚險又刺激。


更刺激的是,全程沒有任何防護,稍不小心就會被蜂蜜蟄咬,或掉下懸崖。



這來之不易的蜂蜜,讓原本平平無奇的食物變得與眾不同。


香甜的蜂蜜淋在剛出爐的餅上,看起來格外誘人。蜂蜜的甘甜,與麵餅的焦香,融為一體,想必隔壁小孩都饞哭了吧。


用特別方式取來的蜂蜜,製作而成的食物,美味,也讓人記憶猶新。



甘蔗,是甜味的主要供給品。


2000多年前,甘蔗流傳到我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製糖工藝的進步,甘蔗變成糖,糖走進了千家萬戶。


糖,在餐桌上有了姓名;甜味,被更多人喜愛。


傳統製糖工藝


甜味的美食很多,它們在製作的過程中,大多都用到了糖,但是糖的作用卻並不相同。


在揚州雙絕,翡翠燒麥和千層油糕中,糖,是點睛之筆。


製作翡翠燒麥,需要將糖撒在餡料中,為的是留下糖淡淡的甜味。製作千層油糕時,將糖和豬油結合,這樣一來糖解了豬油的膩,又增加了香甜。


上翡翠燒麥,下千層油酥。點擊即可查看大圖


在巴克拉瓦的製作過程中,糖,是關鍵所在。


巴克拉瓦,是伊斯坦堡的代表美食之一,類似國內的千層餡餅。


製作這道美食,費勁兒。因為需要把麵皮擀薄,薄到什麼程度呢?像紙那樣就可以。


擀好的麵皮能用嘴吹下來,有多薄,可想而知


麵皮擀好,一層一層疊加,撒上奶酪,撒開心果碎,開烤。



以上,算是完成了50%,剩下的部分是熬糖漿。


糖放進水中開熬,糖漿的色澤、味道、拉絲程度,都是重點,考驗廚師的經驗和技術。在熬的過程中,加入檸檬汁,糖漿不易凝結,甜度也會提升一個level。



熬好的糖漿灑在剛出爐的千層酥上,巴克拉瓦才算完成。


雖然地域不同,但人們對於甜的喜愛程度卻高度一致。


無論是蜂蜜,還是糖,都給人們帶去了快樂。何以解憂,唯有嗑糖。


歡迎來到風味人間大課堂


甜味,來自蜂蜜,甘蔗,大家都知道。


但海膽、雞頭米,苦瓜,是怎麼個甜法呢?感謝《風味人間2》給我進行科普,讓我的知識又增加了許多。


海膽的甜,來自它的鮮。海膽黃含有游離胺基酸,顆粒細膩的脂肪,具有細膩的甜味。越是優質的海膽,味道就越鮮甜。



東南亞海鮮豐富,也最為鮮美,那裡的海膽更加誘人,鮮甜度更高。


巴瑤族的人們以潛海捕魚為生,他們的飲食所需,基本都來自海洋。因此,下海尋找海膽是家常便飯。但沒有什麼保護措施,便直接下海,甚至還能在海底行走的巴瑤族人,確實讓人震驚。


巴瑤人在水底尋找海膽,像囊中取物


為此,我們還專門上網查了一下,巴瑤族。這是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民族,族人住在高高架起在水中的房屋中,生活中使用一種叫萊帕-萊帕的水上交通工具,極少踏入陸地。


因為依海為生,巴瑤族人為了適應水下的水壓,從小把耳孔穿洞,以自由潛的姿勢,可以在海底行走長達五分鐘。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毫不誇張,我都驚呆了


海膽多少還吃過,但雞頭米這個食物,我是第一次知道。


它看起來有點像蓮子,是新鮮芡實(雖然我也不清楚這是什麼),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六到八成熟的雞頭米天生帶有甜味。



甘甜的雞頭米,非常難得。因為六到八成熟的雞頭米,一年內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能吃到,而且需要手工採摘,費時耗力。


但,能吃到這一口甜,也算值得。


小小的一碗,價格不菲


苦與甜,自古以來是兩個極。但,它們卻並非不相通。


苦瓜成熟之後,紅色的囊是甜的。不過在苦瓜長熟之前,便會被端上餐桌。


日劇《凪的新生活》


苦瓜燉排骨用的便是未成熟的苦瓜。


吃苦,我們不願意,但苦瓜,我們卻可以嘗試一二。因為沒有吃過苦,又怎能知道甜的珍貴呢?



就像《風味人間2》中寫的那樣:


所有的悲喜起落,經歷過漫長的隱忍與堅守,終成萬千滋味。


只有經過苦的提煉,才能真正懂得,觸手可及的甜,已是最樸實無華的幸福。



風味人間不應該只是這樣


《風味人間2》環球尋味,在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了超過300種美食。而且全球播出,足以見得其野心和對自身實力的驕傲。

但,就目前更新的第一集而言,實力夠不上野心。


因為第一部的優秀,讓我對第二部的期待值很高,但看過上線的第一集之後,個人覺得它也就那樣。


干燒比目魚、烤乳鴨、檀香黑叉燒、油燜對蝦


相較於其他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2:甜蜜縹緲錄》,無疑是好看的,食物美,風景美,文案也美。但,只有好看遠遠不夠,因為它不應該只是這樣。


總導演陳曉卿,配樂阿琨,配音解說李立宏,《風味人間2》依舊是觀眾熟悉的「風味鐵三角」,熟悉的配方,讓人心裡踏實。


但也僅此而已。因為我沒有在熟悉的背後,看到創新。他們的作品,就像套路公式一樣,好看的畫面,配上一些優美的文案,看多了會產生免疫。


甜燒白這一部分還挺不錯的,彈幕互動也比較多


當然,又美又真實,我可以接受,但只有美而失了真,讓人無法產生共情,沒有代入感。


我們為什麼喜歡《風味人間》和《舌尖上的中國》,因為我從中看到了美好,看到了煙火氣,看到了人情味。


除了不真實,我對這一集不滿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文案矯情。


讓每一陣風都吹來蜂蜜,讓每一條河都流淌著蜂蜜。可以了,真的沒有必要。


人無疑是大地的主人,卻又是腸胃的奴隸。話很好,但聽夠了


這段話你細品,細品出問題了沒?


從標題縹緲開始,就已經有跑偏的徵兆。相信、饋贈、密碼、幾代人、快意恩仇、柔順纏綿、溫潤、醇厚……看多了美食紀錄片,對這些詞語已經產生PTSD了,是不用這些詞,食物就不美味了嗎?


揉面那段,「只有功力深厚的內家高手才能駕馭」,海膽那裡,「欲拒還迎的口感」,看到這些地方,我的心裡咯噔一下,差點控制不住關掉視頻。


《風味人間2》的海報上,寫了人間至味在身邊,但看完第一集,我覺得我身邊不是這樣。不過,衝著陳曉卿的招牌,我還是會接著看的。


希望,下一期給我驚喜。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