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養金魚的寶物

2019-06-23     金魚的王者KOG


泥盆,經過金魚藝人千百年來的寶貴經驗沉澱,至今仍伴隨著國粹金魚的觀賞養殖,尤其是在京津地區,泥盆依然是金魚玩家不可多得的寶器。肯定有很多很多的金魚玩家都曾以文字的形勢提到過它,所以,這裡我們僅是「再」說說這個外表盡顯古樸淳厚的養金魚寶物——泥盆。


在眾多觀賞魚中,金魚,這個獨特的品種在古老的中國傳承著千年的歷史和文化,雖然其起源是供統治階層觀賞把玩的奢侈品,但是經過勤勞智慧的代代金魚藝人的精雕細琢,流傳至今並世界聞名,頌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之德與傳統之美。而跟金魚密切相關的養殖容器——泥盆,儘管也有悠久的歷史,但並不是人所皆知,它依然被隱藏在金魚的光輝之下。


默默無聞的泥盆,必然有沉默的原因。也就是它的缺陷造成了人們對它的冷淡。

缺點一:外表的樸素

泥盆,不像瓷盆有著多彩的顏色,尤其是傳統泥盆,更沒有瓷盆細膩的手感。它們的外表多是深灰、烏黑,這與現在人們豪華精美的裝修家居無法融入。

傳統泥盆,在視覺上跟水族箱無法相比,這也就極大的制約了傳統泥盆對大多數以修飾點綴家居而養金魚的人們的吸引。試問,誰會在裝修豪華高檔的家居大廳里放一個土氣沉沉的泥盆呢?

相對論之優點一:價廉

市場上成百上千的水族箱比比皆是,而傳統泥盆價格便宜。當然,便宜的原因就是泥盆的材質就是泥,經過簡單加工燒制而成,所以外表也就不那麼好看。

近年來出現的膠泥泥盆,做工細緻,手感極佳,顏色烏黑沉穩,製作工藝比傳統泥盆精密百倍,而且配有同樣精美的底座,完全克服了傳統泥盆難登大雅之堂的弊病。


缺點二:滲水

泥盆滲水,這主要是說傳統泥盆。因為材質原因,水分子可以透過泥盆,滲出缸外,所以傳統泥盆使用時間稍長,就會發現缸底總有水,這樣容易損壞家居中的地板,並且容易滋生潮蟲細菌。

相對論之優點二:透氣

傳統泥盆多布置於庭院,出現滲水現象也就被忽略了。而近年來出現的膠泥泥盆因為選料更細,完全阻隔了水分子的滲出,徹底解決了傳統泥盆的弊病。但這裡更注重強調的,是這兩種泥盆都有著透氣的獨有優點。

飼養金魚的朋友都知道,金魚屬於冷水魚,嚴寒的冬季對它們傷害極小,而酷熱的夏天卻是金魚的艱難時期。使用水族箱的朋友不得已需要利用電力設施輔助金魚度過夏天,而泥盆,因其自身具有獨特的透氣性,可以很好的穩定水溫,穩定水質,從而使金魚安然無恙。當然,前提條件是控制好飼養密度。不信大家可以在炎熱的夏季觸摸一下泥盆中的飼水,總是有冰涼的感覺。


缺點三:提高不了養魚密度

水族箱裡有氣泵、水循環等電力設施,雖然需要交點兒電費,不過能養很多魚。而泥盆,由於其容量有限,所以養魚密度必須控制。

相對論之優點三:能養好魚

養金魚的朋友都知道,金魚的品質好壞非常重要。不同時期的金魚需要不同水體的飼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品質。我們一直追求的不是金魚的數量,而是金魚的質量。我想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當然,如果把氣泵等設施也應用在泥盆上,在密度上面也可以得到提高。




泥盆優點四:養水寶器

養魚先養水。這句話大概說了也有近千年了,簡簡單單的五個字,揭示了養好金魚的唯一途徑。泥盆養水,相較於其它容器,更加容易、快捷。但是養好水之前,得先把泥盆養好。無論是傳統泥盆還是膠泥泥盆,新盆因都經過了燒製程序,所以先要「退火」,也就是先用水浸泡透徹,然後讓盆內壁掛苔。

泥盆掛苔比較容易,盆內生長了淡淡的綠苔,既可以保護金魚嬌嫩的身軀,也可以穩定水質,還能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水中的溶氧。只要控制好密度,一個已經掛苔的泥盆養金魚完全可以拋棄任何的電力設施,基本上也就達到了所謂的「傳統養魚手法」。




泥盆優點五:穩定水質

除了以上提到的穩定水溫、溶氧等方面,泥盆還能對水質的酸鹼度進行微調。用過泥盆或者養花的人都知道,時間一久,其外壁會有白色結晶出現,這些結晶物都屬於鹼性物質。金魚喜歡中性偏鹼的水質,這些結晶物也會微溶於水中,從而延緩了水質的酸化,也就減少了整缸換水的次數,有利於金魚的「蹲膘」。

泥盆優點六:便於金魚的觀賞

當然,這一點僅限於同水族箱比較。金魚這個種類的觀賞魚,其最佳觀賞角度為俯視,一個古樸沉穩的泥盆,更加襯托出了游在其中的金魚的秀美。尤其是蝶尾、泡眼、望天等品種的金魚,更適合放於泥盆中觀賞。




好泥盆的特點

一口好魚盆,整體氣韻要敦厚沉穩,大氣凜然。材質要是100%澄漿泥,經過多道工序,做工精良用料考究。最後經傳統炭熏工藝,方得製成~!

傳統養殖金魚的器皿,其特點是透氣易掛苔,進而水活之,在泥盆中養殖出來的金魚色澤艷麗,身體粗壯,不易生病。是北方一大特色~!而且此器皿與金魚在氣質和韻味上相得益彰,更好的烘託了國魚的曼妙飄逸之美。


器盆與手工盆的區別

現在泥盆市場也是魚龍混雜,很多機器制出來的盆,售價很低,衝擊市場,很多朋友不明緣由,貪圖便宜,買回家後無論做怎樣的處理依然滲水嚴重,無法養魚,進而怪罪當今所產泥盆質量太差,實質是沒有買對產品。機器盆造價很低,一直以來主要是生產養花用的瓦盆,不是用來養魚的玩意~!

分辨機器盆與手工盆只要可通過以下幾點來看:

1.機器盆是磨具沖制,直上直下,沒有弧度,而手工盆則是人工拉坯,盆肚圓潤渾厚。

2.機器盆沒有紋路,手工盆可以看出人手拉坯的紋路。

3.最直觀的就是看售價,機器盆大的一般也就幾十塊錢,手工盆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好泥盆的挑選與使用

簡單說一下好的澄漿泥盆的挑選和使用,選盆首先看整體的視覺效果,給人感覺是「平、穩、正、圓」,原先都是手工盆,拉坯的手藝不精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現在機器盆多了價格也很便宜,但是畢竟不是養魚的傢伙,滲水嚴重。直上直下的也很難看。原本是當花盆用滴。

魚盆製作用料方面:瓦盆用料雜質較多,泥中有沙,做工不求精益求精,已物美價廉、實用為主,為一般家庭所樂用;好泥盆的用料為清水坑黃澄漿泥制胎,工藝要求精益求精,不計成本。僅選土一項就要經過掘、運、曬、推、舂、磨、篩七道工序,再經三次水池的澄清、沉澱、過濾、晾乾,經人足踩踏,使其成泥,再用托板、木框、石輪等工具使其成形。置於陰涼處陰乾,每日攪動,八個月後才能用來制盆。

澄漿泥製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甚高,一般只用來做「蛐蛐罐,硯台」等小型物件。此種鼓式泥盆在誕生之日起就不是個便宜的物件。當年一個盆就能值2、3塊大洋。一般也多是達官顯貴才用得起~!這也就是作為一個泥盆應有的范兒。


好泥盆的外觀泥質細膩,砂眼和雜質甚少,盆壁薄,十套盆成年人一隻手即可拎起。盆壁越磨越亮,歷久彌新。盆中放水不久即可滿著青苔,青苔可以保護金魚遊動中不被擦傷青苔在白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增加魚盆水中的含氧,綠藻還可被金魚啃食,而且可以幫助水中毒素和雜質的分解。保持養魚水體的水質清新。總之:優點即為1.搬運方便。2.養苔好。3.防風隔熱。4.養水好。


新盆如何養護

一個新盆買回家應該怎樣處理呢,最主要的是「退火」正所謂「新花盆、舊魚盆「新買來的魚盆鹼性較大,「火氣」重,對於金魚有危害。要先放入晾曬過的水或老綠水,給新盆退火,等到盆壁長出綠苔,即可用之。瓦盆胎質粗,可能會有少量滲水。若是擺在院中可不用理會,養個把月就不滲了。

若是擺在室內或者滲水嚴重可以倒入熬過的米湯浸泡上三五天再換水養魚。日常魚盆要輕拿輕放,以前魚盆如破損可請鋦匠用銅鉚鋦好,現鋦盆的手藝已難尋蹤跡,萬一破損只有棄之。


總而言之,雖然泥盆不是養金魚的唯一容器,卻是古法養金魚的最佳容器。 不過也有不方便運輸的問題,託運過程中容易損壞,對於現在的貨運公司的野蠻裝卸,很是無奈。在如今處處充滿現代的時期,泥盆這種傳統的養魚容器,也漸漸的更加沉默沉淪,但是,只要我們的國粹金魚依然能在人類世界中同其它品種觀賞魚競得一席之地,我相信泥盆也就依然能夠隨其留存。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後台聯繫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OD8QGwB8g2yegND8C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