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植物造景青花瓷金魚缸,折騰了3天時間,大功告成

2019-09-21     金魚的王者KOG


前言

提到古法養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魚盆,不過魚盆有優勢也有劣勢,它的缺點之一就是和現代過濾很難搭配。

怎樣讓魚盆既能俯視欣賞國粹金魚的飄逸和美麗,又能配上一個高效的過濾系統省卻換水的勞累,並且將過濾系統和管線隱藏起來,似乎是個不小的難題。

周末來看看成都資深玩家小馬哥的青花瓷缸DIY過濾全過程的獨家報道吧。金魚的王者原創作品,擅自轉載者必追究其法律責任。


八月中秋,丹桂飄香,中秋節三天時間,成都一直下雨,就利用這點時間做了一個青花瓷金魚缸。長期以來,個人認為青花瓷的白底配合金魚的五顏六色能成就絕佳的觀景效果,但是一直沒有看到一款滿意的過濾設計。所以,只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話不多說,看圖說話。

過濾採用不鏽鋼過濾桶,因為放到室外露天,日曬雨淋的,一步到位算了,免得以後麻煩。

濾材裝配:




青花瓷缸的改造過程:用的是上口65,高48的青花瓷缸,自己開的孔。




前面兩步很簡單,注意管件和缸體連接必須要打玻璃膠,最後合攏的時候因為缸體比較深,不好用力擰緊,最好要喊人幫忙。玻璃膠有一定彈性,一定擰緊。底吸接頭要採用能完全排干水、側孔形式的(後面要說到用處)。

接下來是管件的安裝:




我們要注意的是,一、底吸出來的水一定一定一定要接一個三通,一頭到過濾桶,還有一頭接排水管,方便換水的時候使用。二、過濾桶的進水和出水都要加裝帶開關的活接頭,方便洗濾筒的時候使用和出水水量的調節,畢竟金魚不太喜歡大水流。三、儘量給水的自來水管子多加幾個頭子備用,我換了一個三開,一個用在原來金魚缸的自動補水,一個用在青花瓷缸的補水,一個用在過濾桶的反向沖洗。反向沖洗也用活接頭形式,可以和濾筒快速對接,特別方便。

下面是出水口跌水的製作過程:



先用石頭圍邊,用專門的發泡膠固定,這個大家完全放心採用,這種發泡膠快速凝結,粘的牢固。




選一根長短合適的沉木做承重骨架




接下來,以這個骨架為基礎,用紙板裁剪成適合的形狀進行「關模」處理,再用發泡膠進行粘接,稍微修剪成自己想要的造型。




我是處理成一個凹槽,用青龍石鋪設,中間用水草泥走縫,間植菖蒲和青苔。多餘的管子剪斷到合適的距離後就是這個樣子了。




到這裡就基本大功告成了。中間的底排口,用了一個盤子檔了下,能起兩個作用。第一、美觀。第二、強制水流從缸底360度方向進入底吸管子,不留死角,也是底管接頭為什麼要採用側孔形式的原因。這種好處就是過濾得非常的乾淨,魚便在分解之前因重力就快速沉澱到底,因為是鍋底形狀的緣故,魚遊動產生的輕微水流就能讓魚便在幾分鐘之內被抽走。不會在主缸中分解導致懸浮物過多。

最後進行整體美化,缸底因為有彎頭,只有墊高處理,採用的是10公分方木各放置一塊。再將常春藤引至下面遮醜,整體來看還是非常的協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ulCVW0BJleJMoPMHJ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