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畫蔬菜,有時只畫一兩棵,老人是農民出身,故畫菜常畫一堆。白菜青白肥壯很是美觀,不過筆力不厚重,常常不能把白菜肥壯的精神描繪出來,就顯得單薄寡味了。白石老人的筆力特別健壯,更加以用墨濃淡相生的變化,所以能夠把白菜描繪得十分肥壯。我們看他畫白菜幫,僅是寥寥幾筆,就有白菜潔白厚重的質感。他畫白菜葉子,都是團聚的樣子,所以更能表現出白菜的精神。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葉與葉的交接處,或由濃淡墨相擠,或少留空白線相隔,這樣才能層次分明,毫不模糊紊亂。他題跋里曾說:
余有友人嘗謂曰:「吾欲畫菜,苦不得君所畫之似,何也?」余曰:「通身無蔬筍氣,但苦於欲似余,何能到?」
1,《般若心經》
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2,《妙法蓮華經》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
3,《楞嚴經》
《楞嚴經》是北傳佛教中的一部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在另外一部晚期出現的北傳經典《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4,《心經》
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美國漢梵佛經譯者PINE 2004)。英國佛經譯者Edward Conze (2000)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
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原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一經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經文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經文的原本,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品。
1,《般若心經》
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2,《妙法蓮華經》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
3,《楞嚴經》
《楞嚴經》是北傳佛教中的一部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在另外一部晚期出現的北傳經典《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4,《心經》
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美國漢梵佛經譯者PINE 2004)。英國佛經譯者Edward Conze (2000)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
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原是《妙法蓮華經》里的一經品,由於觀世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經文從漢文譯本內抽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經品本。經文的原本,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的《妙法蓮華經》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品
經老人解釋才知道,有一人學畫白菜,總不如白石老人畫得像,不了解其中道理,向老人請教。老人說,我是從菜園裡學來的,你想畫得像,只學習了筆墨技巧,而不親自種菜,自然不能有「蔬筍氣」,所以就畫不好。
白菜蘑菇
清香
白菜竹筍
白菜
白菜
白菜
白菜冬筍
清白人家
文章節選自北京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