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市場運營人員來說,選擇渠道和投放推廣成為其重要的工作日常。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判斷渠道的質量呢?
以電商行業舉例,如果我們要判斷一個渠道質量如何,往往會以某時段內該渠道獲得的訂單量、交易額等指標作為參考。這當然是行之有效的鑑別方式,但是想要更精確地判斷渠道質量還需要引入更多篩選維度。
訪客成為用戶後、流失前,會因優惠刺激、品牌影響等因素產生多次購買等行為,而此間產生的價值稱為用戶生命周期價值。如果你關注這個數據,就會發現有一些渠道雖然帶來的單次購買用戶多,但是用戶持續購買能力不足,能夠帶來的價值仍然十分有限。把單次購買能力作為唯一標準並不準確,我們應該通過一定周期內用戶全生命周期價值對渠道進行判斷。
在渠道較多的時候,管理的統一性和有效性會變得尤其重要。一種常見的誤區就是,手上的二維碼很多,合作夥伴的推廣連結很多,一味關注推廣之後帶來了多少用戶,卻對相關用戶的後續行為一無所知,而這樣會導致我們無法正確評估渠道的轉化效果。
通過廣告跟蹤,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判斷不同渠道的用戶生命周期價值。不同的渠道效果分析能夠幫助我們將渠道按照象限進行劃分,進而採取針對性的處理方式。
基於渠道質量,我們在決策上可以遵循以下幾條規則:
對於投入產出比高但流量較少的潛力渠道,應當想辦法擴量挖掘價值;
對於流量和投入產出比都比較中庸的積累渠道,可以內部優化、精準營銷;
對於低質量渠道,應當汲取精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得知不同渠道效果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性地分配預算,讓預算ROI最大化,做到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大的效果。利用廣告跟蹤不同渠道不同計劃的效能,就可知曉不同渠道、計劃的投入產出比,通過橫向數據分析進行初步判斷:哪些計劃花錢多轉化少?哪些計劃花錢少轉化多?這樣不僅可以看到轉化效果,還可以為優化過程提供助力。例如,通過對比不同計劃著陸頁的跳出率,我們就可以知道哪些著陸頁表現不佳,進而從關鍵詞選擇,到創意,再到著陸頁,進行螺旋式疊代優化。
————
30+ 位演講嘉賓
6 大精選論壇,超過 30+ 熱門議題
覆蓋 8 大行業板塊
2 場行業閉門專題交流會
1 場行業頒獎盛典
為期 3 天的行業盛宴
和你一起,精益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BGRhG0BMH2_cNUgXJ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