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各部分撰寫的基本要求

2019-11-21     達晉醫學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預測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上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討論或學術刊物上發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以達晉編譯的經驗來看,學術論文各部分撰寫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摘要。摘要是從整個文章中摘錄出來的要點,是對研究目的、方法和結果的全面概括,是全文總內容的大濃縮,能起到不閱讀論文就獲得必要的信息的作用。我們在寫摘要的時候應包括研究對象的目的、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內容,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及意義等內容。因此,摘要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完整性,而對語言要求儘可能地簡練、準確和自然。

二、作者姓名、單位和聯繫地址。由於論文的署名可以記錄作者的勞動成果,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的檢索,根據單個作者論文和多個作者論文的分法,對於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為第二作者,其餘類推,清楚地註明作者的姓名、族別、出生日期、學歷狀況、職稱職務、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內容,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通訊聯繫方式、郵箱地址必須詳細準確,以便編輯、讀者與作者溝通。

三、關鍵詞。關鍵詞也稱主題詞,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對文獻的檢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來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條款的單詞或術語,用以突出重點。每篇論文的關鍵詞一般為3到8個詞語,每個詞語的字數一般不超過5個。關鍵詞一般是從論文標題和論文內容中選出的名詞或名詞詞組,按其重要性排列。

四、前言。前言又稱引言,是論文的開場白,寫在正文之前,其功能是向讀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文章的主題和研究的目的、涉及的範圍、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還可以包括理論依據、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和在相關領域裡的地位、作用及意義。前言力求反映作者的創意,言簡意賅,不能和摘要雷同,內容也不能過於空泛、分散和瑣碎。前言的篇幅大小,沒有硬性規定,短的可不到100個單詞,長的可達1000單詞左右。

五、正文。正文是學術論文的主體,占篇幅的絕大部分。學術論文的創造性主要通過該部分表達出來,它直接反映出論文的水平,寫正文要有充分的素材、內容,也要有概念、判斷、推理及最終形成的觀點,應該按照其邏輯思維規律來安排學術論文的組織結構,以達到順理成章的目的。總之,正文必須實事求是,合乎邏輯,有科學性、創造性的見解,最好能解決實際問題。正文部分最後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設想或者工作方向,供讀者參考等。

六、結論。結論是整篇論文的歸宿,總結全文,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讀者往往是先看摘要和前言,接著就看論文的結論部分,以了解研究的主要結果,再決定是否有必要仔細閱讀文章的全文,因此,結論的寫作顯得尤其重要,在撰寫結論時,不僅要對研究的全過程進一步認真地加以概述,準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而且要陳述研究的主要結論,提出研究的重要內涵。所以結論要 與摘要和引言相照應,肯定我們所提出的論點,回答提出的問題。

七、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指作者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所查閱參考過的著作和報刊雜誌,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作者寫作過程中參閱資料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方便研究同類問題的讀者查閱相關的觀點和資料。作者在所撰寫的學術論文中,凡是引用他人的報告、論文等文獻中的觀點、數據、材料和成果等,都應按引用的先後順序排列,文中標明參考文獻的順序號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參考文獻按作者、篇名、文獻出處和出版年份羅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uKljW4BMH2_cNUgDJ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