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以產業主導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01-11   新湘評論

以產業主導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共郴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近年來,郴州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竭盡全力「興產業、強實體、提品質、增實效」,以產業主導引領推動經濟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推動產業轉型,夯實發展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有高質量的產業作支撐。郴州堅定不移把培育產業、發展產業、壯大產業擺在戰略位置,積極對接落實全省「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和「五個100」,深入實施產業建設「六個一工程」,實行一個產業鏈、一名聯繫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組龍頭企業、一個發展規劃的工作機制,堅持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主抓有色金屬、旅遊文化、精品會展和礦物寶石、生態綠色、石墨及新材料五大重點產業,全力培育壯大九大優勢產業鏈,推動形成規模化產業集群,著力構建「結構科學、特色鮮明、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力引進培育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有效益、有市場、可持續的產業,是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郴州搶抓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發展機遇,持續推進循環經濟示範建設,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湖南省「135工程」和「雙創」升級版,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以及「一帶一路」為主要目的地,瞄準「500強」和湘商會、郴商會,持續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培育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東江湖大數據、淇濱玻璃、長星新材料、明大炭素、新興鑄管等一大批產業項目興起。

全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向高端產業邁進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和重心所在。傳統產業不等於夕陽產業、過時產業。郴州立足於資源型城市的實際,始終堅守實體經濟之根,把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騰退化解污染產能、無效產能、不安全產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從產業生態高度把產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企業穩定下來,做實做強做優郴州產業基礎。

著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機遇,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郴州堅持推動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先機,致力於將農業與服務業、文化與旅遊、服務業與製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尤其是通過會展與旅遊、餐飲、酒店、物流、廣告等關聯業態的融合,有效提升經濟綜合效益,郴州市三次產業比重優化至8.5∶45∶46.5。

強化要素支撐,承接產業轉移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部地區要「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加強同東部沿海和國際上相關地區的對接,吸引承接一批先進位造業企業」。園區建設、企業幫扶、融資渠道等要素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也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郴州不斷強化發展平台、要素支撐、企業幫扶,全力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

強化園區集約集群。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經濟強。郴州市按照「布局優化、產業成鏈、企業集群、物質循環、創新管理、集約發展」的要求,在政策細化、工作實化上入手,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配套政策,解決園區發展面臨的產業布局、體制機制、土地利用強度等問題,提升園區對實體經濟的集聚力、承載力和孵化力。加大築巢引鳳、騰籠換鳥力度,嚴格產業定位,合力引導招商,統籌項目落戶,引導各園區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初步形成了郴州經開區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園、資興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湖南廣東家具智造產業園、臨武礦物寶石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強化企業培植幫扶。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秉承「幫企業就是幫自己、就是穩發展、就是保民生、就是培植稅源」的思想認識,郴州市委政府把幫扶企業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深入實施「小微企業成長計劃」「一企一策」等,大力支持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進一步抓實主體培育、企業幫扶及惠企政策落實,引導企業「循規、專注、創新、盡責」。運用循環貸款、年審制貸款等業務品種,提高貸款期限與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周期的匹配度,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強化重點要素保障。用地方面,優先保障園區內重大工業項目的用地需求,加大對閒置用地的清理力度,盤活現有土地存量,既評價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情況,又評價產業用地比例和利用強度,以及土地投入產出效益及稅收貢獻等。用電方面,以嘉禾經開區機械裝備製造園、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納入國家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為契機,推進園區配售電、錯峰用電等能源供應改革。人才方面,實施「林邑聚才」計劃,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引導企業深化校企合作,培養重點產業行業急需緊缺人才。資金方面,鼓勵民營企業、民間資本、戰略投資者投資工業地產項目,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加快動能轉換,激活動力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近年來,郴州獲得了不少國家試點和「牌子」,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國家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機遇,以及被列入國家規劃的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十三五」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等。郴州市委政府深挖潛能、拓展動能,用好用足用活特有的機遇,向更深層次的改革創新、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具潛力的有效需求和更可持續的協調發展邁進。

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郴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一次辦結」等重大改革,大力實施「雙創」三年行動計劃、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倍增計劃」,加快推進創新型郴州建設,著力破解「體制機制不活、創新驅動力不強」的難題,推動改革創新走深走實,不斷創優環境、激發活力。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郴州自古為「楚粵孔道」,是東部沿海與內陸地區交通聯繫的橋頭堡、湖南的南大門,處於「一帶一部」最前沿和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的多重輻射地區,擁有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各1個,省級產業園區10個。郴州市委政府不斷深化「紅三角」、大灣區區域合作,加強交通設施互聯、商貿物流互通、文化旅遊互動,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大力開展節會招商、商會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鄉情招商,提高招商精準度,促成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永駐郴州。同時,積極參與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支持本土優勢產業和企業「抱團出海」「借船出海」。

積極擴大有效需求。有效需求重點在於投資和消費兩方面。郴州將投資重點、投資方式、產業項目、投資來源以及投資導向作出戰略性調整,高度重視產業投資的有效性。2018年,郴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全省投資考核排名第一位。同時,積極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結構,深入實施文化旅遊體育千億產業四年行動計劃,推進旅遊市場營銷、主體培育壯大和服務質量提升,大力發展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消費服務,推進有利於支撐和擴大消費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使發展動能更可持續、發展潛能充分釋放。

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發展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其中一條就是「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能否吸引要素集聚的關鍵。近年來,郴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增強綜合吸引力,打造發展新優勢,先後獲評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地市級案例)十佳城市和中國發展營商環境獎,城市創新競爭力進入全國百強。

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准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郴州旗幟鮮明地尊重市場主體、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和創業者,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綜合執法改革,全面開展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反造假售假執法,規範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有效糾正和堅決制止指定交易、地方保護和組織經營者壟斷行為,建立健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面清理和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平穩推進北湖市場、馬家坪市場整體搬遷,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優化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近年來,郴州大力轉變政府職能,全力優化政務服務,先後出台園區發展「20條」、工業實體經濟「22條」、招商「22條」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放管服」「一次辦結」改革,全面實施「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著力消除信息壁壘,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深入推行「三重」工作機制,把服務好現有企業當作最好的營商環境來打造。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以及價格機制改革等,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以數字政府、透明政府建設助推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建設。

提升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健康向上、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郴州是湖南歷史文化名城,是湘南起義策源地、「第一軍規」頒布地、「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中國女排成就「五連冠」的騰飛之地,始終堅持「開放包容、求實創新」的郴州精神,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擁抱海內外朋友前來投資興業。2018年,郴州獲評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中國優秀自駕游目的地、廣東人最喜愛全域旅遊目的地,接待遊客人數、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6.9%、23.4%。

(選自《新湘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