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人生贏家」,馬上關注
這樣做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比我最近一年的實踐就發現,至少在看問題方面更加深入,分析問題的時候也更加全面了,經常還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01
下班回到家,整個人就焉了,百無聊賴的刷著微信朋友圈,看看視頻,順便打開什麼值得買,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淘的。
本來只是打算放鬆一下就開始干正事的,但是,精力就好像被工作抽乾了似的,怎麼放鬆都提不起精神來,只能無精打采的躺在沙發上。
這情形是不是很熟悉?下班後什麼也幹不了,這是很多白領下班後的常態。
這狀態其實就是一種「熵」的狀態,也就是一種無意識的散漫狀態。
世間萬物,動物都是趨向於「熵」的狀態了,如果要打破這種的狀態,那麼需要消耗能量。比如無機物到有機物的產生,其實就是能量結合的過程。
02
像上面描述的白領下班後的狀態,如果繼續放任下去,不加強自律,只會越來越糟糕。
最近一年來,我基本上每周都有去運動,每周都有看書。甚至最近每天都有寫文章來整理自己的想法和體驗。
這些都讓我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不少,生活起居越來越有規律,內心的感覺也越來越充實感。
如果處於「熵」的狀態,首先要意識的之後狀態的害處,讓自己儘快從舒適區走出了。
最簡單的方法是轉換環境,先動起來。比如馬上離開沙發,喝點水,為了放鬆緊繃的神經,你還可以拿出久違的茶具,泡了一壺正山小種。
有人說,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事業一壺茶。喝茶能讓人神清氣爽,思路更加清晰。所以做大事業的人一般都喜歡喝茶。
在馨人心脾的茶香中,你可以慢慢回想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感受自己最近的得失。
這樣做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比我最近一年的實踐就發現,至少在看問題方面更加深入,分析問題的時候也更加全面了,經常還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問題。
03
這周的部門例會上,領導分享了他們高管做的一提升公司經營水平的課題。其中跟我們部門相關的問題是「領先半步的產品開發能力」。
領導有點無奈的說,這就是其他部門高管對我們部門的看法,說明我們的產品開發能力,並沒有被其他部門所認可。針對如何提升領先半步的產品開發能力,我們接下來還要制定一系列的能力框架和執行計劃。
當時全場默然,對我們部門相關的產品開發能力的評價,似乎也無從反駁。
而我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這個課題很沒有水平的,至少從這個課題的描述來看就是這樣的。
我用簡單的5w問法一套,就能發現很多問題。
what:比如說他們提到的領先半步的產品開發能力,指的是哪些方面的能力?是車機智聯繫統,還是動力總成,抑或是安全裝備?還是說外觀設計?
when:領先半步,這個半步到底是多少?是指一年兩年嗎?領先一步不行嗎?
where:所謂的領先是指在哪裡領先?是在合資品牌裡面領先,還是要在整個市場領先?要領先的對手又有哪些?如果我們做到行業前五算不算領先,前三又算不算領先?
who:需要提升這個能力的部門又是誰?只是產品開發部門嗎?是不是還應該包括市場調查部門?是不是還應該包括設計開發部門?以及負責銷售一線的市場營銷部門?
why: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到領先半步,領先有什麼好處?不領先又有什麼壞處?不領先行嗎,有什麼其它方法可以替代?
看看,隨便套用一些框架疑問,就可以發現這麼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的話,這個課題對應起來,效率會非常的低。
04
剛剛在行業的微信群裡面看到一則信息,說是某品牌車型出現大量提速頓挫的顧客投訴,網上已經傳的沸沸揚揚,公司公關正在緊急處理當中。
我相信相關的負責人正在焦頭爛額的處理這件事情。
如果是我來處理這件事情,那又會怎麼做呢?
首先我就會通過上面的框架,先弄清楚這個問題的關鍵。
顧客投訴的提速頓挫到底是什麼問題?是傳動系統的問題呢,還是發動機的問題?
這些投訴都主要來自哪裡?從媒體渠道來看哪些網站?從以位置來看,又是哪些地方?
這些投訴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什麼時時段投訴的數量最多?故障發生一般在什麼時候?
投訴故障的人都是車主嗎?這些車主又有一些什麼樣的特點?會不會有一些是水軍或者是競爭對手?
為什麼突然之間會出現這麼多投訴?確實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輿論誤導的結果?
……等等。
針對上面的問題,逐一調查研究,都弄明白之後,解決方案自然也就浮現了出來。
如果確實是產品質量問題,那麼採用最保守的公關,執行最快捷的召回程序,是最明智的方法。
如果只是輿論的誤導,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公關手段,甚至可以找一些車主來現身說法消除潛在顧客的顧慮。
你看,處理投訴我並沒有什麼經驗,但依然可以找到方法來對應,這就是我最近看書學習之後思維鍛鍊的成果。
05
除了這些思維能力的進步之外,我還發現我另外一種能力也在增強。
有時候我們在學習鍛鍊中,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能力進能力增強,更意識不到自己在整個學習鍛鍊過程中的問題。
但是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來,我對自己的進步情況還是比較清楚的。不僅僅自己的思維認知水平提高了,而且我對自己整個水平的提高過程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元認知能力。
曾經有一段時間,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一個一個問題接踵而來,讓我疲於應付。特別是一些比較難搞的事情,更是讓我倍感壓力山大。
後來我看了一則視頻。
裡面有一個理念非常的好,那就是要把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個困難挫折當作是一次解決問題的練習。當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就能得到誘人回報。
從這個角度來看,困難和挫折不完全是一件壞的事情,更沒有必要為此而感到焦慮,因為每一次解決問題的練習,都是自我提升的絕好機會。
今天開完會之後,同事跟我講,他覺得用英語溝通太費勁了。因為他口語能力有限,溝通起來效率很低,如果可以,下次還是找一個翻譯來對應一下比較好。
我突然想起半年前的我,也曾經有類似他這樣想法。而現在我則會很珍惜每一個需要用英語溝通的場合,因為我覺得這是我提升口語的寶貴機會。
一瞬間我意識到了自己觀念上的改變,也意識到了這個改變是從哪裡開始的,你這個改變正在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這其實就是一種元認知能力了。
06
簡單來說,思維能力就好像是自己的作業系統,具體的能力就是應用軟體。
而元認知能力則像是整個系統的安全衛士,能夠監控程序運行當中的問題漏洞,讓系統和軟體運行得更高效,更健康。元認知能力越強,對自身思維能力及技能方面的維護質量也就越高。
正因為有一定的元認知能力,也讓我也能清醒的意識到,雖然我最近的思維能力進步比較大,但其實整體水平還是不高,真正要超越大多數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o0GBm8BMH2_cNUg4u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