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群需要補,病人就更需要了,但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禁忌,所以在進補的時候不可盲目,講究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補,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糖尿病在中醫學上稱為「消渴」,多由於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等引起。可見,糖尿病發病原因有多種,飲食過度是原因之一。故此,糖尿病的「進補」要從理解這一點開始說起。
糖尿病患者量體裁「補」很重要
進補的概念不是一味地用蟲草、人參等進行大補,也不是一味羊肉、核桃大棗進行食補。
中醫認為,人體體質的減弱,是病邪得以侵襲、疾病得以產生的主要原因,而每個人的體質因為年齡、生活境遇、先天稟賦、後天調養等不同而各有差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的虛實夾雜的情況,進補的原則就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調補方案,這也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藥膳調養糖尿病
除了藥補,還有藥膳。古代有「藥食同源」的說法,這句話既概括了藥物和食物有共同發展的根源,又指出藥物和食物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為此,古人發明了中醫藥特有的劑型——藥膳,這是藥物與食物完美的結合,通過膳食形式,達到療疾目的。
藥膳是食療的一種方式,是中醫學治病的特有手段,「藥毒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藥膳作用不在於速效,而在於益氣扶正,調和陰陽。比如山藥薏米赤小豆粥益氣健脾的作用。枸杞性溫,滋補肝腎,明目烏髮,可早晚干嚼10克。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從情志、起居、飲食、藥物各方面進行調養,增強體質。
糖尿病患者一通二補進補法則
一是「一通二補」掌握規律。「一通」是指必須保持消化道通暢,減少小腸對食物中糖分的吸收。「二補」是以補陰為主,兼以補氣。中醫認為,糖尿病患者辨證分型時多有熱證,熱必傷陰耗氣,久則氣陰兩虛。可對症選用潤肺、滋腎、生津、清熱為主的方劑,如沙參麥冬湯、六味地黃丸等。糖尿病患者宜清補。可適當多吃魚、去皮的雞肉、蘿蔔、黑白木耳、萵苣、花菜、梨、枸杞等。
糖尿病患者 二是「多個心眼」掌握分寸。比如,2型糖尿病人大都肥胖,多為內熱、痰濕、脾虛體質,補人參則不宜。因人參是補陽益氣之物,會增加痰濕、內熱的程度,使人感覺更口渴。但糖尿病人可以適當吃點具有補益效果溫和的西洋參、鐵皮石斛等。
糖尿病患者三是「平穩血糖」科學飲食。對於攝入的總熱量的控制,是保持血糖平穩的基礎。因此糖尿病患者攝入的熱量要以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來增加體重。要做到碳水化合物需適量,膳食中的食物纖維、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需充足,脂肪的攝入量應限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igqV28BMH2_cNUgMP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