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會戰「旱腰帶」脫貧主戰場走出「三雙」型攻堅好路子

2019-07-23   涇陽生活

日前,《咸陽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我縣在脫貧攻堅中開展雙業雙扶雙防「工作的工作。

今年以來,涇陽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旱腰帶地區「貧中貧、困中困」主戰場,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大力實施「雙業雙扶雙防」(產業就業、扶志扶智、防風險防返貧),破難題,打基礎,惠民生,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把產業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穩定的中長期產業、就業項目,推動產業進田間,就業在車間,政策進心間,實惠在民間。

抓產業帶動。按照「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園一主體,一戶一人一產業」的發展思路,堅持「縣抓龍頭、鎮抓基地、村抓示範、戶抓幫扶」,持續推動雅泰模式、農村電商、扶貧合作社產業園、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個全覆蓋」,將貧困戶有效嵌入「四色產業」。全縣參與產業扶貧的市場主體已達139個,與市場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關係的貧困戶3609戶,有中長期產業的貧困戶達到3221戶。做優做強「黑白紅綠」四色產業,打造了「奮鬥柿」、「涇番一號」、香菜小鎮、花椒小鎮等一大批特色產業品牌。搶抓全省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機遇,形成了「五連四統一保」的雅泰模式,已建成規模化羊場17個,新開工建設 「雅泰模式」扶貧羊場10個,帶動貧困戶1340戶。全縣97.2%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

抓就業促動。按照「狠抓培訓強技能、拓寬渠道強就業、培育典型強引導」的思路,大力支持和鼓勵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創業。全縣開發就業崗位677個,安置特困人員638人。落實企業獎補政策,因地制宜建設扶貧工廠,對每吸納1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獎勵企業1000元,吸納貧困勞動力人數占工廠員工總數三分之一以上的,對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照不超過50%的標準進行補貼。全縣已建成扶貧社區工廠34家,目前在建8家,湧現出興隆太和、橋底睿馳等社區扶貧工廠典型,全縣社會工廠帶動就業67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67人。

抓資金驅動。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資金跟著能人走、資金跟著產業走,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501萬元,著力加強項目建設。累計落實扶貧貸款風險補償資金2100多萬元,撬動金融貸款2億多元,幫扶貧困戶3936戶,解決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貸款難的問題。支持發展壯大經營主體,發揮示範帶動,推動貧困戶通過產業幫扶、土地入股、勞力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與企業(合作社)建立利益連結機制,實現了經營主體帶貧益貧作用更顯著、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效果更突出、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脫貧優勢更明顯的「三贏」局面。

堅持扶貧必扶志智,通過轉觀念、增信心、扶技能,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把「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

扶觀念。深化群眾性文明創建工作,開展「涇陽好人」評選表彰、「家風家訓進萬家」等活動,在貧困戶建立家訓3949戶,表彰18名「涇陽好人」、10個「文明家庭」。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常態化整治陋習、培育新風。健全「一約四會」約束機制,推動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以及「善行義舉榜」實現全覆蓋,先後開展誠信村民評選18場次,規範紅白事節約費用390多萬元。通過推進鄉村治理,在全縣形成了向上向善向好的新風尚,有效幫助貧困群眾摒棄了「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力更生、崇尚勞動、勤儉持家的觀念。

扶信心。在咸陽市率先打造涇陽縣「脫貧啟智?暖心築夢」研學扶智工作獨家品牌,組織貧困學生外出參觀學習、接受愛國教育、開展陽光趣味活動等,實現研學全覆蓋;組織教師1.3萬餘人次,深入貧困戶家開展家訪活動,宣傳扶貧政策,實現扶智家訪全覆蓋;全面落實各學段資助政策,實現資助全覆蓋,讓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成為可能。堅持典型示範引領,講好脫貧殘疾人祁勞動、魏滿榮、張增科等貧困群眾的勵志脫貧故事,用身邊人身邊事,激發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鬥志。今年以來,該縣脫貧攻堅經驗做法和典型事跡先後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發表5篇,國扶辦5篇,陝西日報6篇。

扶技能。堅持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加大產業就業技能培訓。圍繞四色產業發展,突出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先後開展產業扶貧培訓277場次,培訓貧困群眾3595人次。緊盯市場用人需求,探索開展訂單式、委託式培訓,鼓勵培訓機構開展校企合作,針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開展培訓。強化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培訓措施,對參加80課時以上培訓班的貧困勞動力每天發放50元交通生活補貼。先後舉辦招聘會6場次,提供就業崗位4500 余個,舉辦就業創業培訓班8期,培訓群眾279人。開發就業崗位677個,安置特困人員638人。

堅持對脫貧戶村「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建立完善產業發展「五大體系」,做好防風險、防返貧工作,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不返貧。

建立動態管理機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圍繞「吃穿住行醫學保」,統籌推進危改、健康、教育、兜底等政策落地生根。制定了《關於建立防返貧監測預警機制的實施意見》,定期開展鞏固脫貧成效「回頭看」,動態確定防返貧預警常規性監測戶。適時舉辦「春季行動」擂台賽、產業脫貧暨人居環境整治擂台賽、「兩房」建設現場解剖推進會、抓黨建促脫貧樣板村觀摩會等,現場調度評比並頒發黑紅牌,賽成績、找差距、比幹勁。

建立監測預警機制。高質量建立「高風險返貧群體」資料庫,實行三色監測預警管理。根據最終鎖定的「高風險返貧群體」的返貧風險程度實行分級預警管理,由高到低標識為紅、橙、黃3個級別,並根據具體幫扶工作進展和幫扶成效,及時調整預警級別標識。實行跟進幫扶化解風險工作制度,針對「高風險返貧群體」,按月列出紅、橙、黃3個級別問題清單,督促各鎮及相關部門逐戶落實幫扶措施,確保及時化解返貧風險、實現穩定脫貧。

建立問題整改機制。針對中央對陝西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成效考核發現問題,探索形成了「五化六有一辦法(問題清單化,研判程序化,整改專業化,資料規範化,效果持續化;問題有來源,問題有研判,整改有措施及清單,問題有台帳,過程有印證,整改有報告;《涇陽縣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工作管理辦法》),推動問題整改過程完備、資料詳實、印證有力、閉環連結,目前中央對陝西脫貧攻堅專項巡視5個方面26個問題、成效考核6個方面11條問題以及省委巡視反饋的4個方面14個問題均已全面整改到位,有力提升了脫貧質量。

啟示之一,堅持興產業、強就業,不斷拓寬增收路徑,是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治本之策。

涇陽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茯茶(黑)、奶畜(白)、釀酒葡萄(紅)、蔬菜(綠)構成了涇陽特色的「四色產業」,也是涇陽縣農業的四大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一是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就業發展的優勢,以大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用大產業發展壯大各類經營主體,把貧困群眾鑲嵌到產業發展鏈條上。二是制定《涇陽縣「菜單式」產業脫貧實施方案》,群眾列需求、政府開菜單、部門精施策推進產業升級發展,目前,全縣參與產業扶貧的市場主體已達110個,有中長期產業的貧困戶總數達到3277戶,占到貧困戶的97.2%,真正把貧困戶鑲嵌在了長線產業鏈條上。三是形成了「三一四抓五強」推進產業扶貧的好做法。三個一,即:按照「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園一主體,一戶一人一產業」的產業脫貧思路,將貧困戶嵌入到「四色產業」之中;四抓,即:縣抓龍頭、鎮抓示範、村抓基地、戶抓幫扶;五強,即:強產業、強主體、強改革、強集體、強機制。

堅持把創業就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渠道之一,建立完善了涇陽縣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資料庫。強化社區工廠建設、公益崗位開發和就業技能培訓,織密就業扶貧網絡。一是政府推動,優化政策做加法。先後創新制定了《涇陽縣社區工廠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對社區工廠建設的支持力度。全縣社區工廠遍地開花,駐村幹部、鎮村能人、返鄉創業者參與建設的熱情高漲。二是降低門檻,消除障礙做減法。涇陽縣在用地、用工等方面均降低准入門檻。既提高了社區各界建設的積極性,也促進了更多的貧困群眾和處在貧困邊緣的非貧困群眾通過社區工廠實現就業。三是因人而異,分類安置就業。根據貧困勞動力就業現狀,對能夠外出務工的、因家庭負擔等不能外出的和無能力、無業可扶的等等,因戶制宜,採取組織外出務工、公益崗位安置、就近就便務工等方式,進行分類安置,實現了人盡其才。

啟示之二,聚焦志智雙扶,不斷激發內生動力,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道德滋養,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源。

切實發揮扶志扶智作用,傾力推進「1231」工作法。即:完善一套機制。全面推廣和鞏固「一約四會」(即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做強兩個載體。持續深化文明創建,厚植向上向善的良好風尚。創新「愛心超市」積分兌換制度,引導形成崇尚勞動、勤儉持家、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充實「三支隊伍」。建好扶志宣講、文化宣傳、志願服務三支隊伍,不斷充實各級宣講力量。做強一個品牌。深入挖掘、宣傳脫貧攻堅一線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樹立一批「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扶志品牌。通過建機制、抓載體、強隊伍,推動法治、德治、自治有機結合,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得到激發,脫貧光榮和勇於脫貧的磅礴力量迸發而出。

啟示之三,強化防控措施,精抓細管保質量,是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的保障之基。

樹立質量意識,強化日常精細化管理、精準化施策。一是建章立制,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開展鞏固脫貧成效回頭望,落實六個一批責任部門和鎮村責任,強化督導檢查,鞏固脫貧成效;二是實施「戶分三類」,因戶制宜施策,防止返貧;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圍繞「吃穿住行醫學保」,統籌推進危改、健康、教育、兜底等政策落地生根;三是實行「三色清單」管理,實現有推進措施、有責任單位、有責任人、有完成時限、有印證資料、有長效機制「六有」工作保障;四是探索形成「五化六有一辦法」推進問題整改紮實有效促進工作;五是全面排查財政扶貧資金項目監督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短板,對全縣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機制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普查,對金融扶貧情況進行了全面普查;一手抓高標準達標脫貧退出,一手抓高質量鞏固脫貧成效,整體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來 源:央廣網 富裕三秦

文字來源:咸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