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干!全縣各鎮「抓黨建促脫貧」亮點全在這

2019-07-23   涇陽生活

為了不斷提高黨建促脫貧攻堅質量和水平,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我縣近日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2019年第一次抓黨建促脫貧擂台賽。各鎮都將各自的亮點村進行了展示。

那麼,全縣八個鎮的示範村是如何抓具體落實的呢?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太和村圍繞「抓黨建、興產業、促脫貧」的整體思路,利用傳統優勢和閒置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千層手工布鞋及紅薯掛麵兩大特色產業,有效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一是抓陣地,強功能。持續深入開展「三清理三規範」工作。二是抓班子,強隊伍。落實「一肩挑」工作責任制,通過多種形式的工作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率,為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三是抓產業、強黨建。為提升村集體經濟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助力脫貧攻堅。鼓勵群眾依靠勞動脫貧,樹立脫貧光榮的思想。四是抓黨員、強管理。凝聚四支隊伍合力,不斷激發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活力,切實提升農村黨員的政策理論水平。五是抓黨建、促脫貧。運用「黨建+危房改造」「黨建+就業幫扶」等「黨建+」模式促脫貧。

北丈村紮實落實中、省、市、縣、鎮關於脫貧攻堅方面的重要舉措,黨支部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核心任務,組織各方力量推動脫貧攻堅,鍛造一批高素質、高水平、勇擔當、打不垮的扶貧隊伍,全面提升了脫貧攻堅水平。建強基層戰鬥堡壘。推行村企黨組織建設,以蔓子茯茶有限公司掛靠,村黨支部大力推行非公黨建在農村發展,創新選拔任用方式,確保「兩個覆蓋」的實現。實行黨員承諾制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在村級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等工作中,支部湧現出了一批優秀黨員。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致富路子,紮實推進「黨建+脫貧+三變改革模式」以支部為保障,大力引進蔓子茯茶有限公司,盤活集體土地,使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3萬餘元,這種「輸血——造血——獻血」的扶貧模式受到鎮黨委肯定。

陰郭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積極發展特色養殖,增強村級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帶動群眾「造血」脫貧。

村黨支部號召黨員幹部率先解放思想,做好示範,帶頭簽字,帶頭流轉土地,為發展產業打下了基礎。堅持「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發展理念,立足村情實際,布局富民產業。把特色養殖,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作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切實可行途徑來抓,通過黨支部指導合作社,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實現了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優勢,與合作社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結合,延伸放大了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鏈上帶民致富的效應。為進一步帶動貧困戶致富,變「輸血」為「造血」,村黨支部還以扶貧小額貼息信貸為契機,支持貧困戶利用專項貸款資金入股涇陽縣順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23戶貧困戶入股分紅,年增收4000元。

2018年,三里村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村黨支部與利軍奶牛養殖合作社合作,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該合作社務工,每人年收入3萬元以上。為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由三里村黨支部牽頭率先成立了三里村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流轉70畝土地用於建成金銀花種植基地。迅速推進基地前期各項工作的開展。積極發動三里村的能人大戶協助管理基地,使金銀花種植基地的各項工作能夠有序的推進。此項目將帶動7戶貧困戶加入,三年以後可帶動該村200餘戶栽植金銀花。預計三年後每畝純利潤可達到8000-10000元左右。

屈家村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密切聯繫群眾。強經濟、抓產業,由支部牽頭,成立涇陽縣綠佳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提供市場和技術服務。2019年7月與海底撈餐飲有限公司初步達成香菜供應意向。實現從傳統農業向訂單農業的轉型。為村中貧困戶的外出務工闖出了一條快速通道。在合作社的帶動下,鼓勵貧困戶連片種植,科學管理,並提供技術、肥料、籽種,集中進行銷售,對簽訂合作協議的貧困戶保價保銷,支持鼓勵種植的積極性。帶動有發展產業能力和意向的貧困戶及鞏固提高戶41戶。

山底何村黨支部圍繞村產業現狀,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三變」模式,由運大合作社與溫氏集團合作,採取社會資本、產業扶貧資金、土地資源量化入股的形式,實行訂單農業,收益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紅。目前,已開始運營,預計年收益80萬元以上,扶貧資金分紅約25萬元。圍繞村種植產業現狀採取「支部+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流轉土地200畝,投資70萬元,建成一期連片黃花菜種植基地230餘畝。與星光乳業合作,入股山底何村等四村產業資金200萬元,規劃建設占地20畝的口鎮山底何村扶貧羊場,現正在進行圈舍建設。通過建立運大養豬扶貧基地、黃花菜種植產業基地、光伏發電、扶貧羊場建設,切實增加和壯大集體經濟收入,確保年底前全村戶退出、村摘帽,全面完年脫貧攻堅任務。

安吳鎮薛家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按照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示範+兩委和工作隊協力共同推進的模式,以精準黨建助力精準脫貧,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脫貧之路。一是配強班子,抓好鄉村治理。二是建強隊伍,抓好作用發揮。結合「兩學一做」,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三是築強堡壘,強化典型示範。積極創建「黨員示範戶」「黨員示範基地」「支部引領能人帶動」,以點帶面,全面發揮黨員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的示範帶動引領作用。四是育強產業,抓好脫貧攻堅。按照「黨建+脫貧+三變改革」模式總投資1200餘萬元,建成占地面積約500畝薛家村蔬菜扶貧產業園,12戶貧困戶貸款5萬元入股合作社,享受年分紅4000元;8戶貧困戶籌資自建大棚;合作社及建棚群眾農忙時僱工,解決了周邊鎮村200餘人的務工問題。2019年計劃發展日光溫室大棚30個,建設楊家石灘蔬菜大棚園區一個,占地145畝,目前已經完成主體建設18個。

同官張村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作用,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增長,群眾增收。一是強化班子核心作用。採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形成「黨員能人帶動、村集體入股分紅、帶動群眾增收」的扶貧模式。二是抓好產業發展。帶領全村剩餘勞力和部分貧困戶種植了金銀花55畝,新建金銀花晾曬場和烘焙車間300平方米,計劃2020年發展到100畝,5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貧困戶7人在基地靈活就業。三是抓好黨員作用發揮。利用遠程教育、微信群等多種途徑組織黨員學習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提高黨員服務意識,充分發揮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四是抓黨建促脫貧,培育特色項目。結合村內實際情況,建成扶貧車間一個,主要生產手工掛麵。採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結合方式,計件取酬。目前該扶貧車間共吸納周圍群眾13人,其中貧困戶、殘疾人共8名,年人均收入2萬元以上。

縣委書記張渭在點評會上指出,各鎮黨委要深化認識提站位,發揮好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真正把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脫貧攻堅和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堅強戰鬥堡壘。要聚焦問題補短板,結合當前各項重點工作找問題、找差距、找短板,要善學習、會借鑑,把好經驗、好做法複製推廣;幫扶幹部要思路清、真幫扶,不斷壯大扶貧產業和村集體經濟;要強班子、促發展,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帶頭人,推進村「兩委」一肩挑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升、全面過硬。

各鎮黨委書記要夯實責任抓落實,抓關鍵少數,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份內之事、應盡之責;要抓工作落實,始終把「落實」二字放在第一位,「馬上就辦、立即就干」,真正把支部建強、產業做大、鄉村變美、群眾帶富。要抓督查考評,把抓黨建促脫貧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擔當作為,要促引領發展能力、鄉村治理能力提升、促「雙業雙扶雙防」、促集體經濟壯大和群眾滿意度提升,全力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取得實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牢記使命 不忘初心

黨建有活力 脫貧有動力

來源:涇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樊哲

記者:牛博 徐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