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限,怎麼辦呢?向死而生

2019-08-02     明天會更好651011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誰都無法向天再借五百年,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會面臨無限的選擇。如何權衡和比較,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我們是必死的凡人,向死而生。這是個一生都需要面臨的基本約束,那麼如何在這個約束下,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和自己呢?

經濟學也許可以給你答案,這裡進入第2個部分,生命有限。因為生命有限,我們需要做出各種各樣的安排,來擁有舒適的生活、應對眼前的危機和以後出現的困境,比如衰老,災難等等。

這裡從耐心的角度、資產的角度、未來的角度和利益的角度來解讀。

耐心的角度

經濟學上把商品分為耐用品和易耗品,易耗品就是一次性把它消費完畢的;耐用品就是需要在時間的維度才能散發它的價值和服務。

比如一個蘋果就是易耗品,一次性可以把它吃完;一棵蘋果樹就是耐用品。需要在時間的維度上才能散發它蘊含的價值。學歷也是耐用品,不能一次性把它變現,需要在時間的維度上,慢慢地收回成本。

當一個人越有耐心,就越能把未來的收益,看得大,看得清楚,他對自己的自律就會越強。資產也一樣,當你越有耐心把未來看得越清楚,就會把資產看得更大更清晰,更容易笑到最後。

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我不會今天賺了一大筆錢,就把它一下吃光喝光用光。我今天的消費水平取決於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如果我預計我未來的收入不穩定,那麼我今天就更傾向於節約消費。

我追求的是一生中總的幸福水平。三天吃一頓飯,飯當然會更香,但我每天都會吃飯,我追求的是總體的最大幸福。

耐心影響我們對未來的預期,預期會決定我們目前的生活水平。耐心會影響一個人的自律,當一個官員準備做大官,他就不會輕易貪污;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未來會賺很多錢,就不會貪圖眼前的小利。

資產的角度

因為耐心不同,就會產生交易。人們對消費其實有一個時間上的偏好,就是更喜歡今天確定的消費,而不喜歡明天不確定的消費,但每一個人的耐心程度是不一樣的。

基於耐心程度的不同,產生了交易,或用期貨換現貨,或用現貨換期貨。因為更傾向於今天消費,那麼為了勸說他明天消費,就需要對他的延遲消費做出補償。

這個補償就是利率,當未來越不確定時,利率就越高,因為你需要更多的錢才能說服他推遲消費。當未來越確定時,利率就越低,你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就能說服他延遲消費。

接下來進入正式的資產,只有新消息才可能對資產的價格產生影響,而新消息是隨機出現的,不可預測的。

比如我買了一個碗,鑑定說是清朝的,這個消息出來,這個碗立馬漲價到10萬。可能下一秒不小心打碎了,10萬飛了。

資產的價格已經反映了關於資產內在價值的所有可得信息。也就是你不需要拿已有的信息再去研究資產的價格,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的信息。

這是尤金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與之相對的是,羅伯特席勒的泡沫假說。經濟學這一點很神奇,就是兩種完全相反的觀點,各自言之成理,持之有據。並存而且活得很好。

未來的角度

我們不知道風險和明天的太陽哪一個會先來到,為了避免明天的風險。更準確的說是為了未來收入一致性,創造出了保險,這個產品。

保險的目的不是避免風險,風險是不可能避免的,它是隨機的、一定會到來的。保險公司只是把風險分攤到每個人頭上,只是轉移了風險。比如用收入的10%購買保險,目的是保護另外90%收入的安全。

保險公司提供這種商業服務,承諾即使遇到意外,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收入水平。保險的基本運作原理就是細分和加總,把人群細分為不同的種類,把不同種類加總到一起,目的是防止搭便車行為。

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歐巴馬的全民醫保。可以看出是這是並不是一種可持續的商業保險,而是一種由政府實行的社會補貼,財富轉移計劃。

利益的角度

對利益的追逐,會使所有資產的回報率,就像一張網一樣,是一個趨於平衡的過程。

也就是一筆資產,不管你去投資開飯店,製造手機,製造毛巾,還是其他。每個人對利益的追逐會使你的投資回報率趨於平衡,也就是你的投資不管是哪個方向,它的回報率基本持平。

還有一個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原理,是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自己跟自己比,總有效率比較高,成本比較低的生產項目,專注這些生產項目,然後跟別人交換,整個社會的財富就會增加,個人的財富也會增加。

其實我是個垃圾分類的反對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觀察到那些撿垃圾的人,都是時間成本比較低的(每小時賺錢比較少),而教會全民如何去垃圾分類,就是讓那些時間成本比較高的人(每小時賺錢比較多人),去做時間成本比較低的事情。

這是不划算的,是需要整個社會付出更高成本的。通過專業的分工和協作,然後進行自由貿易,總是能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利益。

總結:一個人越把未來看得大,看得清楚,就會越自律。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根據科斯定律,像我這樣沒有對象的,就需要把自己建設得足夠好,這樣一定會吸引到同樣優秀的。

沒錯生命有限,但經濟學給了我拓寬生命寬度和維度的工具,拿著這個工具,重新丈量世界和生命。謝謝欣賞,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AiAXWwBUcHTFCnfGNU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