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媽還記得芽芽長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像個小米粒,小小白白的,看著都可愛。為了讓他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芽芽媽可是做了不少功課,今天就跟寶媽們聊一聊寶寶長牙的那些事情。
什麼時候長牙
一般情況下,寶寶們從三個月大就可以看到隱隱約約的牙尖,7個月~13個月之間長出第一顆牙齒,但是因人而異,有的還會再晚一點。
為什麼快慢不一
寶寶牙齒萌出的早與晚,並不是衡量他們生長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 出牙的早晚與先天遺傳、發育情況等都有關係。
01
遺傳因素
寶寶萌牙的時間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萌牙時間較晚,寶寶很有可能也會出牙較晚。
02
發育情況
寶寶的牙齒在發育階段,需要磷、鈣、鎂、維生素等多種礦物鹽,如果媽媽懷孕的時候攝入的礦物鹽不足,導致缺乏維生素D,很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牙胚發育,使得出牙延遲。所以芽芽媽一直在強調在懷孕時要多吃綠色蔬菜、豆製品,並且多曬太陽。
03
缺乏營養
在寶寶們曬太陽時,我們的皮膚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有一種叫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轉化為我們日常所需的維生素D,而這恰恰是牙齒、骨骼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所以寶寶如果經常在室內待著,不曬太陽,很容易導致牙齒髮育延遲。
其次,不按照寶寶的生長發育需求添加輔食,也會導致他們體內營養缺乏。
萌牙的順序
通常情況,寶寶從6個月開始長牙,30個月左右20顆乳牙基本長全。
第一階段:6~8個月時,下齒槽中間長出兩顆門牙;
第二階段:8~12個月時,上齒槽中間冒出兩顆門牙;
第三階段:12~16個月時,上下齒槽長出第一乳磨牙
第四階段:16~20個月,上下齒槽長出犬牙
第五階段:20~30個月,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長出,隨即是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長出,至此,20顆乳牙基本長齊了。
長牙的症狀
在寶寶開始長牙的時候,身體會出現很多不適,爸爸媽媽們要仔細觀察、專心護理。
01
口水不止
寶寶從10周到28周的時候,開始流口水,尤其是長牙的時候,會刺激牙齦的神經末梢,唾液分泌增多。
解決方法:給寶寶圍上小圍嘴,防止口水引起下巴或者面部出現口水疹。 爸爸媽媽可以用柔軟、濕潤的毛巾幫寶寶擦拭嘴邊的唾液,用溫水及時清理,如果皮膚乾燥,可以擦一些潤膚乳滋潤皮膚。
02
牙齒髮癢
由於萌牙頂著胚芽,所以寶寶會有發癢、不舒服的感覺,就想咬東西,比如咬手指、咬媽媽的乳頭,以此來消除自己發癢、發疼的症狀。
解決方法: 可以為他們準備一些磨牙棒、牙咬膠,讓寶寶在緩解不適的同時,刺激牙齒萌發,鼓勵他們多多鍛鍊,減輕長牙的壓力。
注意事項:寶寶牙齒萌出後,再給寶寶用牙咬膠的話會加速他們的牙齒變平;同時,不要給寶寶啃咬蔬菜、水果塊,不利於寶寶的吞咽及消化。
03
發炎低燒
寶寶出牙的時候,若是發炎現象嚴重,還會出現38℃左右的低燒情況。
解決方法: 用溫水擦拭寶寶的腳心、胳膊窩、大腿根處,幫助他們物理降溫,如果一直在38.5℃左右,居高不下,則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04
易怒 哭鬧不止
當牙齒尖冒出牙床,逼近牙床頂端時,寶寶會因為發炎、疼痛變得易怒,出現煩躁不安、哭鬧不休的情況。想吃東西,卻因為吮吸時,牙齒又感到疼痛,所以變得更加浮躁。
解決方法: 媽媽要溫柔、耐心地幫助寶寶,比如通過撫摸、拍打、哼唱歌謠等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其他護理方法
針對正在出牙的寶寶,美國家庭醫師學會提出了六點建議,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長牙階段:
1.出牙不疼,但是如果寶寶感到煩躁、疼痛,可以在乾淨的手指上裹上濕潤的紗布,幫助寶寶按摩牙齦處,緩解發癢和疼痛帶來的牙齦不適。
2.牙咬膠雖好,但是出牙後不要在使用,否則影響牙齒髮育。
3.母乳喂養對寶寶的牙齒髮育有好處,但最好不要含著乳頭入睡。
4.6個月時,可以使用水杯,奶瓶、以及安撫奶嘴最好少用、不用,以免影響牙齒及牙床的發育,導致咬合欠缺
5.寶寶在長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就開始幫他刷牙,睡前一次,早上一次。用兒童專用牙刷,幫他們清理牙齒。
6.兩頓輔、正餐之間可以喝白水等,儘量減少他們喝糖分過多的果汁和飲料。
參考文獻
【1】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
【2】蔣一方,《嬰幼兒營養與喂養(0-3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3】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有限公司,201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9LbbnQBURTf-Dn5bp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