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媽發現,有時候小孩子真的是矛盾共同體,在家前前後後跑來跑去瘋玩一天都不會覺得累,可一旦要出門逛街,沒走幾步路就開始喊「媽媽我要抱抱」。
「媽媽,抱抱我!」如果這句話的重複率排第二,沒有其他敢排第一!
不會走的時候要抱,會跑了還要抱;
高興的時候讓你抱,生氣了還讓你抱;
外出要抱抱,回家要抱抱;
哭了要抱抱,生病了也要抱抱......
抱抱似乎有著神奇的力量,牽動著媽媽和寶寶的心。
一回兩回媽媽可能還會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每次都這樣求抱抱,有的媽媽就不願意乾了,明明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怎麼還這麼矯情呢?
今天芽芽媽就要和大家來說說孩子「求」抱抱背後的真相,答案也許你真的沒有意識到!
1
孩子為什麼喜歡求抱抱?
缺乏「安全感」
對寶寶來說,歸屬感就是安全感,他會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是安全的,是被愛的,如果得不到確認,就會反覆確認,直到得到一個最終答案。
但這個最終答案極有可能是相反的,如果家長一直不給他安全感,他就會因為極度缺乏安全感而發展成各種問題性格。
抱抱可以確認愛
當寶寶委屈或者害怕時,一個簡單的抱抱就可以讓孩子安心,尤其是父母的抱抱,這是孩子對愛的確認。
孩子雖小,腦瓜里操心的事可不少,會懷疑父母是否會一直愛他,而求抱抱就是一種確認方法。
吸引注意的手段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如果沒有人和自己玩的時候怎麼辦?
自然他們就會來找自己最愛的媽媽,當媽媽不能給予他及時的回應時,孩子就會利用撒嬌、反覆重複抱抱等語言來吸引到媽媽的注意。
2
求抱抱的時候該怎麼做?
爸爸媽媽要讀懂「求抱抱」背後的心理需求,學會正確的安撫孩子。
01
理解孩子真正的訴求
如果孩子是因為疲憊才要求抱抱的話,那麼應該予以滿足,畢竟孩子的體力遠不如大人。
如果孩子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而求抱抱的,那麼應該耐心安撫,讓孩子的情緒得以平復。
孩子在2-3歲階段,媽媽需要重視孩子內心世界的搭建,這樣才有助於往後的教育理念傳達,溝通比訓斥要有用。
02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尋求抱抱的時候,家長不一定非要用抱抱的方式安撫孩子,可以採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
比如說,講一些孩子平時感興趣的故事,或者是用一些孩子喜歡玩的玩具轉移孩子的視線。當孩子轉移注意力的時候,對於家長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小。
03
給予足夠安全感
每天要分配一定時間陪伴關注孩子,可以通過講睡前故事和一起玩遊戲等方式增進親子關係。
出門時一定要牽好孩子的手,路上再匆忙也不能停止和孩子的交流,如果中途要離開孩子,務必考慮安全問題,告知孩子自己離開的緣由及返回的具體時間,別讓孩子擔心。
3
愛的抱抱不能少
在孩子生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需要父母的愛,但是孩子不確定,所以就只能通過求抱來確認這個愛,所以說孩子求抱抱的時候,就是孩子在確認愛的時候。
因此,芽芽媽建議每個爸爸媽媽:
1.擁抱是一種重要的無言交流,並可以提供給孩子比更健康更重要的好處,可以每天主動找個理由來擁抱孩子一次,給孩子安全,給孩子力量。
2.和孩子一起玩耍時要有意識地製造擁抱孩子的機會。比如,玩按摩遊戲,玩一些動手遊戲等等。
3.除了有意識地滿足孩子的擁抱,在生活中要養成一種愛撫孩子的習慣,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愛的碰觸。
芽芽媽愛叨叨
針對很多媽媽擔心的,經常抱孩子會寵壞孩子這一點,芽芽媽還想再說一下:
其實,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懷抱不僅不會把孩子寵壞,還會帶來不少好處。
2010年,美國杜克醫學院曾做過這樣一項研究:
他們長期追蹤了500個小嬰兒,這500個小嬰兒中,近10%的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懷抱;
接近85%的孩子,會得到父母擁抱,但被擁抱的頻率不高;
只有僅僅6%的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擁抱。
研究人員發現: 當孩子被擁抱時,他的大腦會分泌催產素,沒錯,就是那個「愛的荷爾蒙」。
當寶寶分泌了催產素,他的體內皮質醇水平會下降,寶寶會感到放鬆和心安。
芽芽媽認為,愛孩子就要愛到徹底,而面對孩子的成長要卻要「狠心」,現在很多人是反過來的,愛孩子不敢愛,而孩子在成長中吃點苦就捨不得,很多事情本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卻被父母一手包辦了。
所以,請別忘記常常跟孩子說:「寶貝,過來我抱抱」,然後給他一個有力的擁抱吧!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會經常求抱抱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呢?留言區一起聊聊唄!
參考文獻
[1]王臘梅.寶寶的讀心術[J].父母必讀,2017(02):78-82.
[2]郭麥香.寶寶五種行為的心理秘密[J].婦女生活(現代家長),2014(05):38-39.
[3]劉亞男.家庭與幼兒心理教育[J].百科知識,2020(27):81-8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RxN-XQBd8y1i3sJM3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