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孩子的睡覺問題,芽芽媽就一把又一把的辛酸淚啊。
芽芽媽半歲的時候睡覺特別差,天天不睡覺,給我折磨得夠嗆。
要光是折磨我自己也就算了,大不了抹最貴的眼霜,熬最深的夜,問題是我怕影響他的健康。
我老擔心睡不夠會不會影響他大腦發育?睡的太晚生長激素分泌不夠,會不會長不高?
大家或許也和我一樣有下面這些困擾。
所以,就讓芽芽媽頂著黑眼圈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寶寶睡眠的知識吧!
寶寶每天睡多久算正常?
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事兒了。
確切的數字,就像銀行卡里的餘額一樣能帶給人踏實感。
有兩個時間段,生長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分別是21:00-1:00,5:00-7:00,錯過這兩個時間段,等於錯過了孩子長高的黃金期。
值得注意的是,生長激素大量分泌的前提是,孩子必須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否則,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就會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如何判斷寶寶睡眠時間是否正常?
除了觀察寶寶睡眠時長,還要注意睡覺時呼吸是否平穩,體溫是否正常,面色是否紅潤,是否容易被驚醒等。
假如寶寶睡眠時易醒、總愛翻身、睡得不踏實,白天有不明原因的煩躁、食慾不佳,則可能睡眠不足,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以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觀察寶寶的食慾、大小便、精神狀態是否有變化。如果發現寶寶嗜睡、不吃、不哭、不動,或者入睡後易驚醒、哭鬧不安、汗多等異常情況時,千萬不要誤認為是生理現象而忽視,應送到醫院及時檢查處理,以免耽誤病情。
要盯牢寶寶的「困點」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晚上七、八點正是想刷劇、想聊天的好時候,根本靜不下來。
注意,一定要克制自己,先把娃哄睡再玩也不遲,總好過一個晚上跟寶寶糾纏。
所以一旦發現寶寶揉眼睛、目光呆滯、話和活動都變少、打哈欠等犯困信號,就馬上給娃哄睡吧!
如何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聽輕音樂
眾所周知,當大腦處於放鬆的狀態時,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
所以在孩子睡覺前,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如果孩子睡前很興奮,那麼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給寶寶帶來睡意,這樣孩子的大腦放鬆下來,不僅容易睡著,還容易進入深度睡眠。
講睡前故事
有很多孩子不肯睡覺,主要是因為沒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而睡前故事多數以童話故事為主,內容不會過於激烈,而且結局總是很美好的,所以孩子聽後會獲得很多安全感,產生睡覺的意願,有父母的陪伴可以讓孩子睡得更香。
少抱多哄
爸爸媽媽不要過於敏感,當寶寶驚醒或哭鬧時,不要急於去抱,可以坐在床邊,溫柔地拍拍他,撫摸一下四肢,輕聲地哄哄,就會趕走寶寶的恐懼,讓他重新進入甜蜜的夢鄉,同時也能幫助寶寶慢慢習慣這種方式,對以後獨自入睡有好處。
關燈睡覺
有的媽媽為了方便,往往將燈通宵開得很亮,這對寶寶很不利。由於寶寶的神經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夜間光亮會改變人體適應白晝黑夜的自然規律,導致夜間睡眠時間縮短,影響寶寶生長發育。同時睡覺開強光燈,寶寶將來患近視眼的機率要比正常寶寶高。
遠離手機和電視
過於明亮的手機畫面會影響孩子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孩子睡眠障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調查後認為,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對孩子的睡眠影響更大。如果孩子睡前看手機,普遍要在39分鐘後才能入睡,而普通小孩28分鐘內即能入睡。
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
寶寶很小的時候,睡覺一定是要大人陪的。媽媽要睡覺了,自然也會哄寶寶睡覺,慢慢地,寶寶的習慣就同媽媽的習慣一致起來。
而且有時候寶寶會醒,但如果有媽媽陪在身邊,一般會接著睡的。媽媽醒了,寶寶若醒了也就不再睡了,相反如果媽媽經常睡懶覺,寶寶也會跟著睡懶覺的,慢慢地,就養成不好的習慣了。
喜歡熬夜看足球、追劇、打麻將的爸爸媽媽們,為了寶寶的生長發育,犧牲一點吧!
參考文獻
[1]孫文武,朱彩花,王書華.學齡前兒童睡眠質量與行為問題關係的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20,27(04):499-502.
[2]孫國根. 睡眠與兒童心理健康顯著相關[N]. 健康報,2020-03-24(004).
[3]陳小燕,曾宏,陳曉清.1學齡前兒童睡眠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6):80-8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Vfh_XQBLq-Ct6CZ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