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宋倩喬英子,這片的養育方式更恐怖

2019-08-24     電影集中營

小歡喜,不歡喜。

前幾天,《小歡喜》「喬英子跳海」引眾網友淚崩。

你從來都是憑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字字泣血,句句剜心。




縱觀《小歡喜》的家庭模式,只有宋倩像馴獸師一樣的培養著女兒。

方家有方圓和稀泥緩和氣氛,季家父母對楊楊學習要求也不嚴,只有宋倩和英子的相處模式讓人窒息。

一種因為愛,而擁抱過緊的窒息。


宋倩把女兒當做生活的全部,恨不得成為女兒的分身,幫她料理好一切事物,甚至幫她走她的人生。

英子跳海之所以能引起眾人共鳴,正是因為很多人都擁有過被操控的人生。

我這麼辛苦我為了誰?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望子成龍的心情也不只中國。

比如韓國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就刻畫出了另一種窒息。

《4等》



就是「第四名」。

小學游泳選手俊浩每次比賽都是第四名,不管怎麼努力,都是第四名。

只有冠軍才會有資格進入更好的學校,但俊浩永遠差幾秒。

這讓他媽媽十分焦急,在她心中,兒子游個第四名,比任何事都讓她絕望。






電影主要圍繞著「如何得冠軍」展開內容。

為了讓兒子取的好成績,媽媽連請神拜佛的招都使了出來。

偶然間,媽媽通過其他家長得到了前游泳冠軍光洙的電話。

光洙當年多次摘得金牌,但因不遵守紀律,我行我素而被趕出國家隊。

曾經輝煌的亞運會冠軍,淪落成普通的游泳教練。




被俊浩媽媽找到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可是會體罰的。

靠棍棒提高成績的訓練風格,在光洙從國家隊學的。

當年他也是因為受不了教練的痛打而逃離國家隊,直到多年後,他才明白教練的苦心。






怕孩子受苦,很多家長對於光洙的訓練方法敬而遠之。

但俊浩媽媽卻說:不怕!我們學!

因為比起兒子被打,他更怕他得第四名。





影片花了大量鏡頭刻畫俊浩媽媽,俊浩沒進前三名,她就說:你打算過很差勁的人生嗎!

儘管孩子只讀小學六年級,她就直接跳過幾十年,定義了俊浩「差勁的一生」。




就像《小歡喜》中,英子考試下滑到了第二名,一開始宋倩還說沒關係,結果兩句話不對付,她就說出了真正想法:

你都滑到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

俊浩媽媽看不見俊浩的努力,宋倩也不管第一名林磊兒有多強。

在她們心裡,孩子的停滯不前或退步,就是巨大的危機。

只要沒達到我的預期,你就狗屁不是。




媽媽和宋倩恐怖的相似,俊浩和英子也順從的相似。

他很聽話,為了有好成績,讓媽媽高興,他接受了光洙的訓練。

高強度的體能,超長的耐力訓練,俊浩全都忍了下來,也包括棍棒體罰。

只要不專心,游的比之前慢,准有一頓棒子在後面等著。




在這種威脅下,俊浩在大會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全家慶祝時,父親卻從小兒子口中得知,俊浩的好成績,完全是被打出來的。

夫妻發生爭吵,俊浩也首次透露自己的心聲:我再也不想游泳了。

媽媽巨大的期望是他的負擔,教練嚴厲的棍棒是他拚命向前的威脅。

他的獎牌是被逼出來的,當初因為喜歡選擇的游泳,現在也找不到繼續的理由。

除了痛苦,只剩抗拒。


在孩子順從時,壓力還只是單方面的,俊浩媽媽只是焦慮迫切地想讓兒子游進前三。

當俊浩拒絕後,媽媽魔鬼般的逼迫撲面而來。

歇斯德里的控訴:我付出了這麼多!誰允許你擅自決定的!我都是為你好!你個不懂事的孩子!




找到教練不斷哀求他,繼續教俊浩游泳。

怎麼打都沒有關係,只要能得冠軍。

當時看到這裡,「這媽瘋了」是我的唯一感受。

不知多少父母用「為你好」傷害虐待著孩子,也不知他們何時能醒。




沒有不是的父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傳統觀念似乎沒有國界。

為讓孩子成才,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走下去,途中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都沒有關係。

這些理論在局外人看著可能成立,放在當事人身上就成了傷痕。




英子站在欄杆上,絕望地哭訴自己要去南大的原因,是為了逃離母親。

俊浩面無表情地問媽媽:是不是只要我得了金牌,被打成什麼樣你都無所謂?




在她們心裡,孩子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應該繼承自己的意志。

更恐怖的是,在俊浩抗拒後,媽媽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了小兒子身上。

你是媽媽的什麼?我是媽媽的希望。


一輪新的改造計劃又開始,讓人不寒而慄。




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四等》的俊浩媽媽如此,《小歡喜》中的宋倩也如此。

她們活的沒有自我,宋倩每天給女兒做飯輔導,俊浩媽媽每天凌晨4點送孩子去訓練。

媽媽對孩子無條件的付出讓人感動,但極端的控制也成了毀掉孩子的匕首。

宋倩無視英子喜歡天文的愛好,一心讓她考清華,俊浩媽媽無視孩子喜歡游泳的初衷,一心要他拿第一。




愛好被抹殺,付出也讓孩子窒息,俊浩無論如何都不學了。

正如光秀提醒俊浩媽的那樣:如果沒有你,俊浩會拿冠軍。




可控制型母親總會說:沒有我,孩子可怎麼辦啊?

《四等》接著陳述事實:就算沒有你,孩子也會好好長大。




是的,自他出生那刻起,孩子就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母親生命的延續。

可這點很多母親都搞不明白。

除了對窒息式母愛的思考外,《四等》作為一部有關游泳的電影,水下鏡頭也相當美。

陽光射進水中,形成斑駁的紋路,俊浩不自禁地順著光遊了過去。




片中關於俊浩「追光」的特寫看著無心,卻暗有深意。

縱向的泳道,無數孩子在其中相互競爭。

橫向的光路,俊浩像魚一樣追光而去,那是他選擇游泳的初心。

在功利心極強的當下,俊浩只是單純的喜歡游泳,並不想得第一。




在英雄走過的路上,散步遛狗。

反勵志的電影《四等》可以說打了傳統教育的臉。




很多人拼盡全力,用名次定義自己的價值,就連天才冠軍也曾選擇放棄。

慾望壓力,讓人丟了初心。

但《四等》告訴你——

沒成為英雄,成為自己也很好。

畢竟你是因為喜歡,才來的這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s4yymwBJleJMoPMMh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