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看似病毒性腦炎,實際卻是……

2019-10-30     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供稿: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

鄭巧娟主任

副主任醫師

醫學碩士

現任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福建省中西醫學會睡眠分會青年委員,曾於上海華山醫院神經病學研究所及神經內科進修學習。從事神經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10餘年,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規培帶教,多次在全國及省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專業特長:

擅長腦出血、腦梗塞、腦膜炎/腦炎、帕金森病、癲癇、三叉神經痛、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面神經炎、脊髓炎、重症肌無力、焦慮障礙、抑鬱障礙、睡眠障礙等治療。熟練掌握頭痛和頭暈的診治、卒中高危人群篩查、亞健康人群篩查、卒中預防。

(一)它看似病毒性腦炎,實際卻是……

今年8月,24歲的女孩小真(化名)突發感冒,並伴有頭痛症狀,出現打人、罵人、胡言亂語、咬人等異常行為,人顯得煩躁而易怒。小真的家人嚇壞了,趕緊送她到當地醫院就診。

診室內,小真時而大吵大鬧,時而表現得精神萎靡不振。查頭顱MRI示:雙側顳頂葉異常信號;雙側基底節及右側島葉區多發腔梗,右側島葉區病灶為新發腔梗;腦萎縮。綜合其症狀,醫生初步考慮為病毒性腦炎,為小真進行抗病毒治療,然而患者情況一直不見好轉。

為求進一步治療,小真一家來到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我院神經內科醫生為她查體時注意到,女孩身材矮小,身高不足150cm,雖然已經成年,但看起來表情幼稚。據家屬描述,小真自幼智力水平低下,聽力一直不太好,平時稍幹些家務活便會覺得勞累。「她洗一兩件衣服就要休息一會兒,時不時地還犯困。」小真母親說,曾經也帶她到醫院做過檢查,但沒有發現問題。

結合小真的發病表現及個頭矮小、臉盤幼稚、疲勞不耐受等特徵,由我院神經內科首席專家吳鋼教授領銜的團隊認真查閱資料,充分討論,懷疑小真患的並非病毒性腦炎,而是全身系統的代謝性疾病——線粒體腦肌病。

巧大夫科普時間

線粒體,也可以稱它為「細胞內的小太陽」,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器,也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和遺傳體系,是一種半自主調控的細胞器。除了為細胞供能,線粒體還參與細胞分化、細胞信息傳遞和細胞凋亡、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



線粒體形態

線粒體腦肌病,是指氧化呼吸鏈代謝障礙,引起氧化磷酸酶代謝異常,進而導致的一種多系統遺傳代謝性疾病。它的特點是發病年齡比較輕、多系統、多部位受累,主要臨床表現為疲勞不耐受。線粒體腦肌病需要通過基因檢查以確診。

最終,經過基因測序,發現了突變位點,小真被確診為線粒體腦肌病。我院神經內科醫生為其進行調控治療後,患者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力氣也較原來有所提升。

據了解,2018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線粒體腦肌病被收錄其中。而像線粒體腦肌病這類罕見病,目前沒有特效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iHEG24BMH2_cNUgnM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