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0%慢性病,因患者用藥依從性差導致的,不信你看

2020-09-18   亞峰醫生說

原標題:30%~50%慢性病,因患者用藥依從性差導致的,不信你看

提起慢性病,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等。

為什麼將這些疾病稱之為慢性病?

就是人體因為一旦患上這些病,就要長期服藥,用藥物來維持我們的血壓、血糖等,使其處於正常水平。

那麼,慢性病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慢性疾病形成的過程中,遺傳因素只占據15%,社會環境因素占17%左右,而患者用藥依從性差卻占據30%~50%!

由此可見,用藥的依從性對於患者是多麼重要。

那麼,為什麼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這麼差?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1.生活條件的限制,經濟基礎不足

慢性病的一大特點就是要長期服藥,比如常見的血管病變,患者需要進行支架手術,手術後又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而這其中有些藥物的價格又是極高的。

對於經濟條件並沒有那麼好的家庭,有可能一次手術就花光了家中的積蓄,而接下來的藥物治療就會超出他們的經濟承受能力。

因此,患者的經濟基礎差有時也是導致患者依從性差的一個原因。

  • 2.對藥物治療的認識不足

藥物治療能夠人為的影響體內某些代謝機制,以保持機體的各項指標都處於正常水平。然而,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的長期堅持。

有些患者在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症狀有所緩解並不再繼續出現,這時他們就會放鬆警惕,認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而自行停止用藥。這就會導致疾病的反覆出現並不斷加重。

另外,長期用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需要患者將這一行為變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而這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都是很難做到的。

  • 3.有副作用出現

有一部分的藥物在服用時會出現副作用,如治療白血病的藥長期服用就會造成嚴重的脫髮。而對於一些愛美的女士,她們就會因受不了自己的這一變化而停止用藥。

  • 4.客觀因素

有些患者,例如老年人,由於孩子不在身邊,以及他們的視力以及記憶力等都有很大的下降,有些甚至都不識字,這就導致他們無法按照醫囑正常服藥。

另外,在某些地區,由於環境因素的限制,患者的藥物來源十分困難,有可能會出現吃完這一盒,下一盒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買到的現象,這也會造成他們的用藥依從性差。

還有就是現在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他們的生活節奏都比較快,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熬不完的夜,這就導致他們時常忘記吃藥,從而造成病情的加重。

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於病情的影響還是十分嚴重的,不按時吃藥,就會使疾病反覆出現,造成病情的不斷加重。因此,醫生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藥物的療效,降低慢性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