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幫你帶孩子,我也不用你養老」婆婆想要自由,最後卻失了幸福

2020-04-20     阿眠的一封情書

01

婆媳關係,可能是天底下最難維繫的一種感情了。

兩個互不相識的女人,因為某個男人牽扯到了一起,之後又抬頭不見低頭見,怎麼可能一直和諧下去?

畢竟,她們的出生年代、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生活習慣、思想三觀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差異。

有些女人很聰明,結了婚之後就和丈夫搬出去住,不與婆婆同住在一起。這樣一來,婆媳關係自然就融洽許多。

可再如何小心翼翼,有些麻煩和問題依舊難以避免。比如說,女人生了孩子之後誰來帶?

按照我們國家最傳統的思想來看,婆婆幫著兒媳照看孫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這個時候,婆婆已經退休了,而女人卻正值事業的上升期。將孩子交給婆婆,女人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為事業打拚,與丈夫一起撐起這個家。


02

不過,有些婆婆卻並不願意帶孫子,反而更渴望自由。

一方面,是因為婆婆並沒有義務幫兒子媳婦帶孩子,能幫是情分。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老一輩的育兒理念與年輕人有所出入,婆婆任勞任怨的帶了孩子之後,反而會遭到埋怨,吃力不討好。

於是,許多婆婆也學聰明了,聲稱自己需要自由,不再願意為兒子媳婦無私奉獻。

就像是知乎里的一個問題:成為婆婆後,你願意為兒媳婦帶孩子嗎?在這個問題底下,有近一半的人都表示說,不願意。

其實帶不帶孫子是婆婆自己的選擇,願意帶自然好,不願意帶也無可厚非。

但婆婆在尚有餘力的時候,不去幫兒媳婦一把,等以後老了,你又怎麼指望兒媳婦真心待你呢?

婆媳關係本來就難以維繫,僅憑著一個男人在中間調和,根本就不夠。

婆婆想和兒媳婦處好關係,那就該學會真心為對方付出。在兒媳需要的時候,能夠拉兒媳一把,比什麼都重要。


03

劉文敏結婚的第一天,就聽到婆婆表態說,孫子不是自己的義務,以後小兩口生了孩子,不要指望她來帶。

婆婆還信誓旦旦的拍著胸口,說:「不幫你帶孩子,我也不用你養老。你們倆結婚,就過自己的就行!」

婆婆的這些話,看似通情達理,卻讓劉文敏心裡聽了十分不舒服。不過正如婆婆說的那樣,帶孫子並不是她的義務,就算劉文敏心底十分介意,但卻也沒有立場指責婆婆。

可婆媳之間的關係,卻也因為婆婆的這些話而疏遠了。

後來劉文敏生了一對雙胞胎,婆婆果真沒有想著幫她一把。照顧完兒媳婦月子後,她丟給劉文敏兩萬塊錢,轉身就報了一個旅遊團,出國旅行去了。

劉文敏沒辦法,只能先讓自己的母親過來,然後再慢慢尋摸靠譜的保姆。不然的話,兩個孩子光靠她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


04

為了帶孩子,劉文敏最終還是辭了工作。辛苦多年打拚才熬到升職加薪,如今卻為了孩子而放棄,劉文敏說不心疼是假的。

正因為付出了太多,經歷了太多帶孩子的苦,劉文敏對婆婆也越來越沒有好感。

如果婆婆要工作,或者是身體不便,她沒什麼好說的。可偏偏婆婆每天待在家裡清閒的很,沒事還和朋友出去旅行,為何就不肯幫自己一把呢?難道自由,比自己的孫子還要重要嗎?

劉文敏不理解,和婆婆的關係越鬧越僵。後來等到婆婆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劉文敏直接原話奉還,懟了婆婆一頓。

她說:「婆婆,你也沒幫過我什麼,我沒義務照顧你。再說了,我還要帶兩個孩子。有什麼事情,你找你兒子去。」

可劉文敏的丈夫,也早就心存抱怨。母親生病之後,他也只是請了一個護工而已,連醫院都沒去幾趟。他對母親說:「媽,我現在要養活一大家子,很忙的,您就別添亂了!」

直到住院之後,真正需要兒子兒媳出力的時候,劉文敏的婆婆才開始後悔。

看著同房的其他病人有家人相伴,而自己卻孤零零的一個人,她終於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為了所謂的自由,她不願意帶孫子,不願意幫兒媳婦一把,等到現在她需要幫助了,兒媳婦自然也不會多管她。


05

的確,帶孫子不是婆婆的義務。可同樣的,照顧婆婆,也不是兒媳婦的職責。

但一家人的相處,卻不能這樣來算,否則的話,整個家都冷冰冰的,沒有絲毫人情味。

婆媳之間的相處,更需要情分與真心來維繫。何為情分?在該伸手的時候伸手,在該幫助的時候幫助,那便是情分。真心如何付出?雪中送炭,替兒女解決當前最棘手的困難,便是真心最好的表達方式。

婆婆帶孫子不是義務,但卻是一種維繫婆媳關係的情分,也是為自己尋求幸福的一種退路。為了所謂的自由,對陷入困境的兒女袖手旁觀,最終只會讓自己丟了幸福。

婆婆千萬別說,不需要兒媳婦來為自己養老。等到真正到了老無所依的時候,你便會明白,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兒子兒媳的真心付出,再多的自由也抵不過一家人的守望相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b4fmnEBrZ4kL1ViIj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