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蜂、聚美,美妝電商「雙花已落」

2019-08-29     零售前沿

這兩天,樂蜂網的一紙公告,宣告了其發展到達了終點。

而另一家聚美優品,現在市值僅僅只剩下2.3億美金。比起當時與自己紛爭天下的唯品會,到現在,市值還不及它的一個零頭。(唯品會目前市值54.28億美金)

為什麼將兩者放在一起來講,兩家既是老對手,也是難兄難妹。它們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做美妝電商領域崛起,創始人李靜和陳歐都是自帶流量的超級IP,風光一時。後又遭遇到沒落境地。

今天,來看下這兩家美妝電商的沒落路。

樂蜂網

8月28日,樂蜂網發布停止運營通知,稱由於公司業務調整,樂蜂網(包括PC端及APP端)將在9月18日停止運營,8月26日起樂蜂網將關閉網站購物功能。


這是樂蜂網熬過的11個年頭,如今還是走到了盡頭。

創始人李靜表示非常傷感。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從發展來看,樂蜂網的轉折在2014年賣身唯品會那刻起,就命中注定。

2008年8月,李靜創辦樂蜂網。

依靠李靜知名主持人的身份,明星創業的光環,天然吸收了很多自然流量。

再加上小P老師、Kevin老師等美妝明星紛紛為其站台。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專家明星進駐,專業美妝購物網站千餘家全球品牌授權的B2C網站。

而那時,也是B2C電商蓬勃發展的元年。

在2008年、2012年,樂蜂網分別拿到了紅杉中國、寬頻資本和中金資本等投資方的數千萬美金的融資。

4年後,也就是2012年,樂蜂網迎來了其高光時刻。

那年,樂蜂網的銷售額已經近20億(19.8億元),其中自有品牌貢獻了4億元。

但轉折發生在2014年。

2014年2月14日,唯品會宣布作價1.125億美元收購樂蜂網75%的股份,成為樂蜂網最大股東,當時唯品會表示樂蜂網將繼續獨立運作。其後2月21日,唯品會再作價5580萬美元入股東方風行集團,持有該集團23%的股份。

而有意思的是,同年6月,樂蜂的老對手聚美優品上市了。

唯品會收購樂蜂網後,除了組織架構上的大調整之外。我們唯一能看到的樂蜂轉變,就是按唯品會的模式,做起來了特賣。但這一劑藥也沒能救起樂蜂。

我們知道,唯品會的第一大品類還是服飾領域。或許出於多方戰略考慮,樂蜂這個養子,貌似並未受到太大器重。這也就導致今天樂蜂走向終點的埋下了伏筆。

而關於樂蜂網整個沒落過程,李靜認為其當時有很大的責任,特別是2014年未被唯品會收購之前。

「樂蜂6個月就賺錢了,我的財務、CEO都不懂流量,因為我們全都是從傳統行業來的,我們從沒聽說要虧錢賣東西,所以等我們回過味的時候,流量已經貴了。我經常跟阿慶嫂一樣,別人說很多事情不能這樣去自責,我說可能沒有我公司會更好,他們說你錯了,如果沒有你根本沒人買這家公司,甚至買這家公司還要求你留在那兒30%。」 李靜此前採訪時說到。


「零售商業評論」有些自己的看法。

賣身給唯品會,其實是上策。

雖然其綜合原因會更多。在我們看來,2014年,電商的競爭格局已經非常分明。樂蜂並沒有在垂直美妝領域跑到NO.1,也已經在競爭上失去優勢,特別表現的是中程乏力。

接下來的競爭會更加巨大。很難持續跟天貓、京東,甚至聚美優品等巨頭競爭。在勢頭還未頹勢的時候,賣身給唯品會,是比較好的出路。

而我們現在來看,唯品會當時1.15億美金占75%,估值和現在聚美的市值也沒多大的差距。

核心已被唯品吸收,樂蜂品牌已無價值

樂蜂網被唯品收購之後,當年的流量和供應鏈等核心優勢已經被唯品會完全吸收。

我們仔細看,當時唯品會讓樂蜂轉型做特賣模式的時候,已經為5年後的今天,布好的局。其目的也就是方便樂蜂能完全融入樂蜂。

而這過程中,唯品會幾乎很少為樂蜂輸送流量,而是把樂蜂的流量融入自己。

當然,這在併購的大戰略層面是再正常不過的。我們看下美團收了摩拜就知道了,結果是一樣的。摩拜品牌將被美團單車取代,流量全部吸收。這個可以自己去理解。

可以說,目前的樂蜂只是個空殼品牌,且已經沒有什麼品牌價值,留有何用。

沒有拖油瓶後,唯品會業績會更漂亮

我們重點看2014-2017年的業績,樂蜂網基本就是唯品會的拖油瓶。由於長期虧損,樂蜂網不能快速融入唯品會的化,仍然是個累贅。

所以,唯品會是花了近5年的時間,在消化。現在是個宣告的好時機。

唯品會最近剛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二季度營收227億元人民幣,高於預期的215.22億元,去年同期為207.38億元;每ADS收益為1.58元人民幣。二季度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1%至3310萬,訂單同比增長33%至1.478億。延續前兩季度的向好趨勢,財報各項數據進一步好轉,成功保持27個季度連續盈利。

看勢頭不錯。

說完樂蜂,就不得不提它的老對手,聚美優品。

聚美優品




聚美優品陳歐的日子可不好受。由於股價暴跌,市場份額被擠壓,聚美優品也已經走在沒落的道路上。

2010年聚美優品成立。

它比樂蜂晚2年,但速度卻比樂蜂要快。

當時依靠團購化妝品的成功,使得聚美優品得以快速增。2012年陳歐自己發明創造了「陳歐體」,風靡網際網路。

到2013年,聚美優品以22.1%的市場份額,一度成為中國化妝品的市場第一。

當時,大家非常看好聚美優品,甚至認為淘寶、京東之後,就是聚美了。

2014年5月16日,31歲的陳歐帶領著團隊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要知道,那時的聚美,年僅4歲。

陳歐也成為「紐交所歷上最年輕的CEO」,當年胡潤百富榜陳歐的身價達到了120億。那時的他,春風得意。

然而,到了2017年,成了聚美的黑洞。

上市三年的聚美優品遭遇假貨風波等,股價蒸發了90%,公司市值從53億美元到聚美優品董事長陳歐在位提出的每股7美元的"私有化"提議,使得聚美股票持續了18個月的股價災難。

加之出手了與線上化妝品零售的核心業務毫無關係的投資,引起了聚美優品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矛盾升級。股東的連三發難,讓聚美優品徹底處在尷尬地位。

五年的時間過去了,京東也經歷的波折,但總體向好。而聚美,卻一蹶不振,已經在電商的賽道上邊緣化,現在看,出局也是遲早的事。

現在的聚美優品市值也僅僅只有當初的5%不到,總值也僅僅有2.3億。

我們認為針對,聚美優品的敗局,更多的會在創始人陳歐身上。可以說是,成也陳歐、敗也陳歐。

與股東鬧翻後,後勁難撐

對於當時聚美優品與股東失去交流已22個月,而在近9個月里,股東沒有收到任何聚美的財務信息情況下,面對當年股東的質疑,陳歐當時在微博上這樣回復,這封回應的公開信說的很簡單:1,我跟你們互動啊,在微博上;2,我是大股東我說了算,分紅這事兒沒門兒;3,投資這件事已經取得很大成功了,你們這些鼠目寸光的矽谷投資人啊,一點都不了了解中國市場,你知道啥叫共享充電寶不?

基本上已經把股東得罪光了。

不務正業的做法

聚美不務正業投資寶寶樹、移動電源、街電等,還有點看頭的也就是聚美優品投資的街電,目前以1.07億的用戶量,40.5%的用戶份額和超過300座的城市覆蓋,穩守全行業第一,擁有著超高的線下流量,被資本看好。

然而又如何?聚美沒有的正業丟了,這才是關鍵。

對於聚美也好,樂蜂也罷,時光已經回不去了。各種原因,有大勢,也有創始人責任。

「雙花已落」,但美妝電商的發展還在滾滾向前。

文來源:零售山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PBU3mwBJleJMoPMTA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