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級茶飲市場,又迎來了一個重量級參賽者。
它藉助瑞幸咖啡已有的近3000家門店,在短短几個月,就已經覆蓋全國40個城市。
9月初,瑞幸咖啡在北京宣布旗下子品牌「小鹿茶」獨立運營。到今天,「小鹿茶」的線下真面目也很快要揭開面紗了(之前說在10月中旬)。
而對於新興的中式茶飲來說,大家也都喜歡拿小鹿茶和喜茶、奈雪做比較。
今天,我們就來按目前的狀況做個對比。三者現在有交集,但也很可能會分道揚鑣。
瑞幸的小鹿茶
今天,有消息稱,小鹿茶已在全國設立20家子公司,覆蓋揚州、寧波、大連、成都、海口、北京、南京、重慶、濟南、鎮江、無錫、貴陽、深圳、泉州、常州、天津、福州、鄭州、長沙以及瀋陽等20個城市。
如果從這個子公司的布局來看,小鹿茶並沒有如此前所說在三四線,我們看到北京、深圳也已經在布局之列。重點城市也與瑞幸的網點重疊較多。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6個月前。小鹿茶自今年4月才開始測試。
到7月才正式全國上線。一經上線,藉助瑞幸咖啡已有的近3000家門店就已經覆蓋全國40個城市(瑞幸二季度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瑞幸旗下門店達2963家)。
9月初,瑞幸咖啡在北京宣布旗下子品牌「小鹿茶」獨立運營。獨立後,小鹿茶不僅擁有自己的獨立品牌和獨立門店。
目前,茶飲品類也從原來的10餘款擴大至超30種。我們做了測試,對比起口味來說,小鹿茶不會差。
當然,小鹿茶的天然優勢是藉助了瑞幸的大流量。而正式獨立運營後,小鹿茶還是要面臨實體擴張和線下運營的難點,線上應該不擔心。
從目前來看,小鹿茶的打法,仍然是閃電戰搶市場。
根據測試結果,小鹿茶銷售情況「遠超預期」,同時,推出合伙人模式前期不收取任何加盟費,吸引流量一樣採用補貼大戰。
開放合伙人模式上來看,其0加盟費確實是個大膽的舉措,而且合作夥伴不賺錢不收費。這個跟我們看到在市面上,大多數「割韭菜」的加盟玩法卻是另行其道。前期還要靠瑞幸的輸血。
在我們理解,小鹿茶又是大量鋪前置網點的操作手段。規模效應出來後,盈利能力或許較咖啡更能跑出來。畢竟茶飲市場在中國要比咖啡市場大得多。
從這方面來看,小鹿茶的大路數跟喜茶和奈雪還是完全不一樣的。只是目前的運營層面來看差不多。
接下來再來看下喜茶。
喜茶
此前有報道稱,喜茶即將完成一輪新融資,重量級玩家騰訊、紅杉資本領投,估值達90億元。我們做了推算,這個估值應該還算是合理。雖然三方目前沒有給予正面回答,如果切實的話,又將創造一個新記錄。
而這距離其上一年拿到4億投資的時間,也僅僅過去1年。這一年的喜茶,仍在快速奔跑。
我們來看下其業績。
喜茶最新店面數250家(已開出),小程序用戶達1300萬,2019年,預計門店將達到400多家(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還是163)。同時,眼光也瞄向了國外。
有組數據顯示,喜茶的平均單店年營業額在1200萬,坪效達到了8萬/平米。
取得漂亮成績的背後,也是做足了幾個關鍵點。
品牌保持調性,拉攏年輕人
創始人聶雲宸說。「品牌的發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時需要不斷修正,細微到一個消防栓的字體更『喜茶化』,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喜茶非常注重於粉絲間的溝通調性。在這麼多年下來,已經形成了印記。我們理解為,其實品牌調性,就是它們對年輕人的抓手。喜茶公眾號有超400萬年輕粉絲,2018年公眾號單篇文章均閱讀量在40萬+。
讓產品自己在市場上競爭
一年中,喜茶會研發100種以上產品,但是真正能面世的少之又少,原因是覺得產品還不夠優秀。
喜茶不會刻意去推一款產品,而是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如果某些產品長期處於銷量的末尾,就會考慮把這款產品下架。
比如有一款經典的茶叫做「金鳳茶王」。當時一起推出的產品有三款:金鳳、紅玉、青龍。最後PK下來,金鳳的點單率、受歡迎程度是最高的,所以給它封了「茶王」這個稱號。
產品創新也是其強項,比如在成都LAB實驗室店推出的「茶+酒」茶極客飲品——春不夜、夏會醉、秋晚歸、冬未眠等。
玩轉線上線下
喜茶非常重視線上線下的結合。
實體門店方面,喜茶的門店分成標準店(白灰為主色調)、Pink店(粉色為主色調)、黑金店(黑金為主色調)、DP店(Daydream Project)和Go店(自助快取)。
不同店面,除了裝修風格區別外。還有很多功能區別。我們以Go店為例:
GO店打造的模式類似瑞幸,是非常輕的模式。它沒有堂食,消費者通過小程序預約下單,到店自提。這比開大店的模式輕很多,也更容易複製。
當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來看喜茶GO店的發展。但是根據瑞幸70%以上是自提的數據,相信不會差到哪去。
對於線上。
早在2017年,它就底搭建了專門的IT事業部,到2018年6月底,微信小程序——喜茶GO正式上線,集堂食、預約,外賣功能為一體。
後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小程序有1300萬用戶;用戶月復購率超36%;小程序訂單占比超35%,每天為單店節省150分鐘以上的點單時間。
更驚人的是,其開發了會員系統後,目前已經有超過35萬名付費會員。同時,我們獲悉,其計劃在2019年上線自有App。
除了自有平台外。為了加大線上份額,從去年開始,喜茶就宣布開通外賣業務,並與美團獨家合作。發展至今,目前其外賣單量約占總單量1/3。
不僅如此,這一年,喜茶還推出了近百件周邊產品,種類涵蓋美妝、服飾、生活三大類。比如和W酒店聯合推出手袋、行李牌、禮盒、調酒器,和塔卡沙合作推出聖誕襪、包包、圍巾等。
可以說,喜茶這個中考成績還是非常亮眼的。那麼,其「老對手」奈雪又如何?
奈雪
我們知道,奈雪從2015 年底開始,靠一杯茶+軟歐包走紅。到今天,奈雪の茶已經進軍上海和北京,並斥巨資建起了自己的上游供應鏈中心,包括烘焙工廠、茶葉加工等等。
這一年。奈雪的發力可以說是既穩,又激進。
我們也來看下其業績。
截止目前,奈雪的茶在中國已經鋪店200多家,分布全國六大區域,成本核算在300萬左右。店內飲品單品約有80種,軟歐包約在30種。
去年3月19日,品牌宣布已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天圖投資兩輪加持後,其估值已達60億。
也在進軍海外市場,比如新加坡等。
對於奈雪的快速發展,也是可圈可點。
非常看重女性市場
消費市場裡永遠都是女性占主導地位。20至35歲的消費群占到奈雪の茶消費群的85%,這其中又是女性消費者居多。
創始人彭心說:「對於一個休閒餐飲品牌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打造強產品之後,如何能夠讓你的品牌成為一類人群的生活方式,只有成為這種生活方式,這個品牌才有了靈魂。」
正是因為此,其對空間的打造顯得格外重視。奈雪の茶的門店給予都市白領舒適、放鬆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可以約三五知己喝杯茶,吃個軟歐包。而相對於主流的連鎖咖啡館,奈雪の茶的門店設計更顯時尚,更符合女性審美。
我們以其去年開始啟動的「奈雪的禮物」店為例:它強調大空間設計到全方位生活美感的轉換,更加注重都市白領的生活方式。比如出了休閒體驗區,茶飲、軟歐包區之外,「奈雪的禮物」店特設「禮物store 」遊戲區。線上連接會員系統,線下打通實體門店,支持所有會員憑積分到店內的「禮物store 」體驗玩樂。
這樣看,更像是一個互動體驗店。遠比之前單純的堂食功能店要強很多。特受女性消費者喜歡,也成了她們的打卡聖地。
據我們得知。奈雪的茶還在計劃把AI智能物品識別以及人臉識別技術放到禮物店。顧客可以自助選購、自助買單,由此優化門店消費流程等。也是新門店的一種疊代。
對產品品質的高要求
在產品方面,奈雪保持一月一上新的節奏;在供應鏈上,奈雪通過重金的不斷投入,自建果園、茶園和中央工廠,建立規範的流程管理,打造出高品質的供應鏈體系。
創始人說: 「我們的茶葉只選最優秀的,動輒就是2000至3000元/斤,堅決不用香精茶。」
比如:為了爆款產品「霸氣草莓」能長期供應,創始人在雲南花巨資投產了165畝草莓園,還聘請了華南農業大學的一位博士培育優質的草莓;因為草莓一旦過季,這杯茶的成本就會變高,對產品無疑是一個重打擊。所以奈雪選擇,在全年普遍適配草莓生長環境的雲南,找了一塊地來專門種植,且只供應給奈雪。
開酒吧,玩跨界
最近,奈雪的茶又開始進軍酒吧,名叫Bla Bla Bar奈雪酒屋。其抓的還是女性群體。口味也偏向女性群體。這點說實話,「零售商業評論」並不認同這種延伸。畢竟酒吧和茶飲無論產品還是經營方式都相差甚大。而且更大的挑戰是消費場景的合理性。
目前來看,奈雪和喜茶都在有新業態的嘗試,但兩者的方向已經不同。喜茶圍繞的核心是在其主業(茶飲)上,不斷的探索更多可能和消費場景。而奈雪更多的是圍繞其核心女性消費群在做跨界延伸。現在又加入了「勁敵」瑞幸的小鹿茶,只能說,如果按規模和發展對比,小鹿茶應該很容易取勝。小鹿茶的發展可能會很快,但也對喜茶和奈雪應該形成不了太大衝擊。畢竟市場還是足夠大。況且針對的區域市場還不太一樣。
2018年中國現制飲品門店數超45萬家,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超900億元。據美團點評發布的《新消費、新市場、新方向——2019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顯示,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一年增長了74%,現制飲品外賣銷量同期增長87%。這麼大的千億市場。所以,機會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