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的高危人群是哪些?一定會進展到尿毒症嗎?醫生跟您聊一聊

2020-07-23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腎病的高危人群是哪些?一定會進展到尿毒症嗎?醫生跟您聊一聊

人們對腎病又恨又怕,但又覺得自己離腎病很遠,其實近年來根據有關醫療機構的統計,目前全球腎病的發病率達到了10%左右,而我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超過了10%,高於平均說,也就是說平均每10個人里有一個人患有慢性腎臟疾病,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腎病之所以可怕,一方面是腎病發現較晚,由於腎臟有著較強的代償能力,即使只有15%的腎功能也能維持人體機能正常,所以早期腎病幾乎沒有什麼症狀,等發現症狀很多人已經到了中晚期,腎病發展較快;另一方面,腎病無法治癒,一旦腎功能受損就無法完全恢復,只能延緩疾病的發展,日常如果不注意,導致腎病加速進展,就容易進入終末階段,達到腎衰竭、尿毒症。所以,慢性腎病往往給人一種治不好或者不治之症的錯誤印象,讓很多人在診斷疾病後就陷入恐懼或者消極情緒中,反而不利於疾病治療。那麼真正的腎臟疾病是什麼樣的?哪些人是高危人群?一定會發展到尿毒症嗎?治療一定要吃激素嗎?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腎病的這些事。

哪些人是腎病的高危人群?

慢性腎病致病原因有多種,針對的人群也有所區別,尤其是一些人由於體制、疾病、工作生活等因素更容易誘發腎臟病,其中主要有以下9類:

1、高血壓患者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受損,也容易讓腎臟長期處於高負荷運轉狀態,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長就容易導致腎臟的小動脈出現硬化,並且會讓腎臟長期缺血,沒有血液供應氧氣、營養,會讓超負荷運轉的腎臟雪上加霜,導致腎功能損傷,這時候就會出現腎病的症狀,比如血尿、蛋白尿等等,如果不控制,會導致腎功能衰竭或者尿毒症。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本來就是一種損傷血管的疾病,而腎臟由腎單位組成,腎單位又是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又包括腎小球,腎小球簡單的說就是毛細血管團,糖尿病同樣也會損傷腎小球,最終損傷腎功能。由於糖尿病逐年進展,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就會加快腎功能的損傷。據了解,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有不同程度腎臟疾病,而且由於糖尿病腎病的特殊情況,也成為最難治療的腎病。

3、高血脂的患者

估計有腎臟病的患者會了解,一旦發現自己血脂偏高,醫生都會讓自己趕快降血脂,這是因為高血脂情況下,較多的脂質會導致腎小球和腎小管間質出現異常,導致腎小球硬化、腎間質出現纖維化。

4、高尿酸血症患者

上面我們說了「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會損傷腎臟,現在來說說「四高」--高尿酸,高尿酸同樣也是腎功能損傷的原因之一,血液中尿酸偏高,不但會出現痛風的情況,還可能導致急性尿酸性腎病、尿酸結石以及慢性腎病,如果腎病患者的尿酸高的話,還會增加腎病的進展速度。尿酸主要跟飲食有關,管好嘴,邁開步是控制尿酸最好的方法。

5、某些免疫疾病

免疫疾病也會損傷腎臟,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其中50-70%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會出現腎損傷,而其他免疫系統疾病,比如類風濕、乾燥綜合徵、皮肌炎等同樣會導致腎病風險,這類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早發現早治療。

6、亂吃藥的人

我們都知道,吃的藥物主要是通過肝腎代謝,這些藥物會增加肝腎的負擔,給肝腎帶來傷害,這就是「是藥三分毒」的原因。其中如果通過腎臟代謝的藥物,如果服用量大,或者藥物會導致腎損傷,那麼長期大量服用就很可能會導致腎病。比較常見的會引發腎損傷的藥物,比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以及中藥中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由於這個原因,中藥關木通自從2003年6月開始被全部禁用。雖然如此,但很多人得了腎病,反而去找偏方治療,服用了不了解成分的偏方,有可能就會進一步加重病情。

7、肥胖的人

話說:百病胖為先。據了解,肥胖與多種慢性疾病有關,其中就包括慢性腎病,因為肥胖人群代謝出現紊亂,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而且容易出現三高,這些問題都會引發腎功能損傷或者加重腎病,所以減肥也是預防腎病的方法之一。

8、老年人

人體會衰老,臟器也一樣,人過40以後,腎功能每年減少1%,再加上多年受環境影響,年老受疾病、服用藥物影響等等,都可能加速腎臟衰老的速度,從而引發腎臟的傷害。

9、有腎病家族史

其實有些腎臟病是有遺傳可能的,比如多囊腎、IGA腎病等等,即使不會直接傳給下一代,但也下一代人也非常容易致病,所以一旦了解家族中直系親屬有人患腎臟病,那麼就要注意身體健康,儘量定期體檢,通過測量血壓、血糖、血脂等,以及尿液檢查、腎臟彩超等方式提前了解腎臟狀況。

慢性腎病一定會進展到尿毒症嗎?

人們對於慢性腎病恐懼就在於可能會導致尿毒症,而對於醫生在治療腎病時也常會被患者問道:醫生,這會變成尿毒症嗎?

確實尿毒症由於病症痛苦,需要長期透析治療,而且死亡率較高,所以是眾多腎病患者最擔心的疾病,於是在網上甚至有傳言稱有9成的慢性腎病會變成尿毒症,這種說法讓更多的腎病患者感到焦慮,長期處於這種情緒中,對治療沒有好處。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如果慢性腎病控制不佳,持續進展的話,確實是有可能進入尿毒症階段的,這是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但大部分的腎炎患者並不會發展到尿毒症階段,因為一方面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只要好好治療,控制住病情,就可能將腎病控制在某個階段,不會繼續發展。其次,我們來算個數,我國每十個人有一個人患腎病,也就是人數在1.3億左右,而尿毒症患者只有290萬人,這麼算下來只有2%左右的腎病患者進展為尿毒症,這個比率並不高。

腎病是否會進展到尿毒症階段,要看三個方面

慢性腎病存在個體差異、病理差異、治療差異等,並不是所有的慢性腎病都可能發展為尿毒症。

病理差異導致預後不同

在各種慢性腎病當中,一般來講輕度系膜增生性腎炎預後最好,治療也相對容易,甚至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進展到尿毒症階段的可能性小;而重度系膜增生性腎炎預後就比較差了,治療也相對困難,發展為尿毒症的幾率大;而膜性腎病,這種疾病發展比較慢,病程長,很多患者壽命終結也沒有進入終末階段,所以只有較少的患者進展到尿毒症階段;而對於IGA腎病來說,不同的病理狀態,預後有較大差異,並不是所有的IGA腎病都一定會發展為尿毒症。

所以對於腎病是否會發展到尿毒症,還要看病理診斷,如果出現腎間質纖維化、腎小管明顯異常、腎小動脈硬化、新月體數目多等情況,則比較容易進展到腎病終末階段。

個體差異、臨床表現導致預後不同

一般來說腎臟疾病的嚴重程度跟蛋白尿多少有關,腎病患者有少量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1克,或者伴有血尿,或者只有血尿的情況,並且沒有高血壓、高血糖等症狀的,預後較好,不容易進展;如果24小時尿蛋白定量大於1克,並且有其他疾病,那麼預後就比較差;如果長期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低於300毫克的患者,基本跟正常人沒有區別,壽命也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降蛋白、降壓、降脂、降糖治療,是對於腎病最好的治療。

治療情況不同,預後不同

根據腎病的情況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有些腎病不需要服藥治療,只需要控制飲食,做好日常生活調整就可以。而有的腎病則需要終身服藥,也是可以減緩進展到尿毒症階段的。而如果患者大意,不進行治療,或者根本不重視治療,那麼腎臟損傷會持續發展,尿毒症也會很快到來的。

因此,慢性腎病並不是所有的結果都會發展到尿毒症,最重要的是要好好檢查,規範治療,規律複查情況,調整心態與生活方式,如果患者精神壓力過大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腎病可能會反覆發作,從而加速腎病進展。

腎病治療就必須要吃激素嗎?

說到慢性腎病的治療,其實主要是慢性腎炎的治療,而慢性腎炎主要指的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在這個治療階段確實可能需要利用激素進行治療,但並不是所有的是慢性腎病都需要激素。

為什麼呢?慢性腎病臨床上主要的症狀是腎功能損傷的症狀,比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等等,如果病情嚴重的可能會有肌酐升高的情況,但這往往意味著病情已經嚴重,進入了慢性腎衰的階段,如果不加控制可能會導致尿毒症等慢性腎病終末期。因此對於腎病的治療,就是防止或者延緩腎病持續發展進入到尿毒症階段。

腎病的進展往往是腎小球處於炎性刺激狀態,導致腎功能持續受損,因此要想控制病情,就必須控制腎小球發炎的情況,一般的消炎藥可能無法做到,但激素可以,因為激素類的藥物可以說是目前醫學上最好的抗炎藥物之一了。但是並不是發現有腎小球發炎的情況就要用激素,因為激素也有不少適應症,而且副作用也較大,權衡利弊,只有對疾病有明確效果,並且治療作用大於副作用的時候才能使用。那麼什麼情況下使用激素呢?

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激素治療腎病?

一般腎病要了解病理情況需要進行穿刺活檢,如果活檢發現腎小球炎症比較重,還處於活動性比較強的狀態,那麼為了保護腎臟進一步受損,就需要使用激素治療了,但這個過程不是單一使用激素,可能還需要其他藥物配合。

腎臟活檢一般是24小時尿蛋白超過1克,屬於尿蛋白比較嚴重的情況,不過也有部分患者雖然尿蛋白不高,但其他問題嚴重,也是需要進行活檢了解病理情況的。不過,如果尿蛋白超過了1克,但患者身體較差或者其他原因,無法進行活檢的,為了以防萬一,可以在醫生的監控下嘗試激素治療,如果病情改善可以繼續使用,但如果沒有效果應該儘快停止使用。

而較輕微的腎臟疾病,比如24小時尿蛋白低於1克,或者腎穿刺後病理較好的,一般不推薦使用激素,只要日常注意,或者使用普利或者沙坦類藥物降蛋白即可,避免感冒或者其他的感染,定期檢查。

此外,如果腎病病情嚴重,比如血肌酐已經升高較多,出現慢性腎衰了,那麼此時用激素反而會引發較嚴重的副作用,所以此時應該避免使用激素。

綜上所述,激素的使用是要根據不同患者,不同病理,不同臨床特點來選擇的,激素不是萬能的,是否使用應該讓治療醫生綜合評估判斷,切勿自行盲目用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3rmfnMBiuFnsJQVMO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