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時,一本和二本的提檔線差異很大。經常會有考生問,如果分數沒上一本線,還有機會上一本學校嗎?
這是因為過去有過類似情況,個別幸運的考生成績一般卻進了名校。比如曾經有一位河南考生,高考只有500多分卻成功投檔北大。當初學校覺得他可能跟不上進度,退了他的檔,結果被全網聲討。後來這位考生順利進入北大念書,最終成績也算不錯。
但是這個幸運的學生,他是上了一本線的,只是分數不高,這和沒上一本線是有區別的,因為一本線沒到,理論上是不能報考一本院校的。當然了,實際上還是有例外的。
雖然錄取規則是板上釘釘的,但在執行時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所以理論上不可行的越級入學,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偶爾能遇到的。
最常見的就是徵集志願補錄,直白一點就是撿漏報名。在每個批次錄取完成後,對於部分院校計劃缺額情況,當地教考院會發布徵集志願用於補充生源。
造成補錄的原因通常有兩個,其一是高校在當地配額過多,學生招不滿,所以得二次收檔。這種情況在邊緣省份比較常見,特別是西部地區。
不過在供大於求的環境下,撿漏就像大浪淘沙一樣,經常是費力不討好。像前面說到的那位考生也是真的運氣爆棚,實際中基本沒什麼好學校和好專業剩下。
但徵集志願還有一種情況,可以讓後續考生撿到不錯的漏。那就是前面某些學生因個人原因被學校退檔,這個空缺出來的名額就是實打實的好位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徵集志願時大家是公平競爭的。實際上還是靠分數說話,高分者享有優先選擇權,因此一分超越千人的說法永遠不會過時。
除了這種官方補錄外,有的省份會根據當年考試情況作出適當調整。即使分數低於一本線,只要在給定區間內,依然可以報考一本院校。
比如去年江蘇就發布公告,宣稱一本線下10分也是可以投檔的。而更早的安徽甚至支持一本線下20分報名,放寬幅度非常大。
但這個政策不是固定的,每年都會有所調整。因此廣大考生和家長需要及時到當地教育考試院了解最新情況,以免錯失良機。
此外,有些學校的特殊專業也會降分錄取。比如農林等傳統專業和一些學校新開設的專業,為了吸引生源放低門檻也是正常的。
能夠逆襲成功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人非常謹慎。他們擔心如果衝擊一本不成,會不會把二本的退路也給堵住了?
這裡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絕對不會影響。實際上每個批次的錄取都是單獨的,就好像坐車一樣。等不上第一趟,那完全可以等下一輛。
投檔也是如此,如果第一批次從平行志願到志願徵集都沒有被錄取,那還是可以繼續參加第二批次的志願填報的。只要檔案在手,甚至可以一直參加後面的批次。
但大家千萬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現在填報志願都講究一次性投檔。一旦檔案被學校接收了,除非退檔,否則學生不可能再改投它家。
這就好像有人上了第一輛車,發現裡面太擠了,想下車換第二輛坐。對不起,如果這樣操作的話,往後的第二輛車乃至第三輛第四輛都沒機會了,只能老老實實復讀。
所以廣大考生和家長在投檔前一定要想清楚,究竟是趕一本的末班車,還是坐二本的頭等艙?因為車票只有一張,一旦上車就沒有反悔的餘地了。
而且衝擊一本雖然不會影響二本志願,但也是有一定風險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撿不到什麼好漏以外,在補錄時依然可能有退檔情況。
這就需要考生在投檔前對這些一本院校有充足的了解。為什麼它會有計劃空缺?是不是有特殊要求導致前面的人被退檔了?自己在這些問題上會不會重蹈覆轍?
因此大家一定要確定,自己就是要進一本,而且絕對有希望能入學報到,再去搶這個撿漏。否則就是兩頭追兩手空,還不如報個二本安穩。
其實糾結一本和二本,本質上是在好學校和好專業間徘徊。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對於那些踩分進一本院校的學生來說,基本上都是學校最冷門的專業。
當然大家可以放心,這裡並不是說學校專業不夠一本。首先絕大多數985和211都沒有二本專業,即使是現在的雙一流大學裡面,也鮮少有二本專業的。
所以二本本身對學校就是有區分的。考進一本學校,就算專業再怎麼偏,在名義上還是要高出二本院校的同名專業的。
但上學不是單純為了名聲,還要考慮教學實力的問題。大家每年交那麼多學費,如果學不到真本事的話,也是很划不來的。
因此對於一本和二本的選擇,在這裡給大家一句很簡單的建議,那就是工作二本,深造一本。
這裡的工作指的是在本科四年畢業後就直接參加工作的學生。對他們來說,懂技術是第一位的,因此二本王牌專業要比一本末流專業重要的多。
實際上大家經常能聽到有一種說法,就是二本院校,一本分數。這裡指的就是那些二本院校的王牌專業錄取分,通常要比一本院校的提檔線高出很多。
這並非虛張聲勢,而是這些學校專業真的很強勢。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社會人脈,都有其得天獨厚的實力。加上用人單位對本科生出身本來也不在意,因此報考性價比更高。
不過,如果考生計劃在本科畢業後考研或出國留學的話,那第一學歷還是很重要的。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學術圈還是挺看重出身的。
哪怕是名牌院校冷門專業,只要成績過得去也要比雙非加成更多。所以對於一二本怎麼選,關鍵要看個人未來的規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