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還沒出分,考生和家長別閒著,做好四個準備輕鬆應對志願填報

2021-06-21   陸北老師

原標題:高考還沒出分,考生和家長別閒著,做好四個準備輕鬆應對志願填報

離高考出分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很多家庭可能仍然沉浸在卸除重擔的輕鬆中。但是勸大家千萬別閒著,考生和家長也該收收心,在最後這段時間裡做好以下四件事,準備充足應對接下來的報考。

1.估分

自從出分報志願在很多省份推廣後,估分這個曾經難度不亞於考試本身的階段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但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還是有必要練習一下的。特別是成績出來後如果與預估值偏差過大,就要及時聯繫當地教育辦查分。雖然是個別情況,但每年都不會少。

對於具體的估分流程,這裡也沒什麼太多可說的。各地高考結束後都會在網上公布標準答案,有的省份甚至會在最後一科收卷後直接發放紙質版。

所以考生完全可以根據記憶來核查對錯。對於有答案沒原題的情況,大不了從網上直接找試卷掃描版列印出來,然後重做一遍就可以了。

相較於理科生,文科生的估分難度會更高一些。因為文科試卷的主觀題目較多,對分值的把控不如理科那麼絕對。

不過大家也不用緊張,實際上即使準確估算考試成績也沒太多意義,因為在錄取時有比分數更重要的參數,那就是位次

因此除去那些需要估分報志願的地區而言,考後估分更多是為了對個人成績有大概的範圍,不用太糾結準不準的問題。

2.鎖定想去的城市、學校、專業

出分後的第一要務就是填志願,而這又會牽扯到多方面顧慮。網上關於這件事的分析,無非是從城市,學校和專業三方面進行選擇。

對於哪個方面更重要,什麼說法都有。但其實最重要的,是看考生和家長的需求。大家千萬要意識到這個報考,絕不僅僅是決定未來四年在哪個城市吃飯和學習,更會牽扯到後續深造和工作等終身大事。

以城市為例,有的學校雖然名氣不大,但它的錄取分數線就是要比其它高校超出一截,為什麼?就是因為占了地利。

實際上在畢業生求職時,好城市帶來的加成不只是985、211。這不光表現為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於當地建立的人脈,更重要的是在應聘時近水樓台,快人一步。

況且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它們通常與當地高校也有合作協議。像平時觀摩和假期實習都有很多機會,因此在填報志願時,為城市而設名校的做法有其合理性。

至於好學校和好專業孰先孰後,那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其實對於那些尚未有明確人生規劃的學生而言,還是應當優先選擇好學校。

這樣即使選到冷門學科,也是可以通過努力上進來轉專業。而如果選到那些王牌專業卻發現自己不喜歡時,就只能背著雙非頭銜考研了。

再說說文理科在就業時的差距。實際上這些年大家都看得出來,國家缺少的是技術人才,因此理科生市場需求會更大一些。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文科沒前途,只是內卷太厲害。想要出人頭地,留學深造是避免不了的。這就要看家裡經濟條件是否允許,個人也要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才行。

3.了解意向學校專業的歷年的分數線,錄取位次

古人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放在報志願也是正確的。前面的估分是知己,而知彼則是在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上做功課。其實過來人應該都知道,真正在錄取時,高考分的參考價值是逐年降低的。

加上新高考措施推廣,使得當地學生的整體分數迅速上升。對於滿分750的高考來說,曾經上600分都是難能可貴,現在已經是遍地走的情況了。所以正如前文提到的,在填報志願中更有意義的是學生位次。只要排名足夠靠前,那好學校基本隨便選,這和具體考了多少分沒有太大關聯。

因此相較於查閱往年錄取分數線,廣大考生和家長更應關注目標院校和專業往年的錄取位次。同時參考校方公布的最新招錄計劃,來判斷自己投檔成功率是否足夠。

當然對於那些首次參加新高考的學生而言,會發現自己的位次和過去文理分科時相比,有可能排名大幅下降了,擔心是否能考上心儀的學校。

實際上大家完全沒必要驚慌,這只是因為現在文理混排,名次自然會下降。而真正對應到文理科錄取,還是兩撥分開的。舉個例子,本省文科狀元可能會發現自己實際位次不是第一名,但前面的只是理科名列前茅者。在填報志願時,還是可以隨便報考國內頂尖名校的。

4.制定報考計劃

最後談談報考批次的問題,這算是比較冷門的知識了。因為大部分人都走的是普通批,至於提前批和特殊批,只是提醒滿足條件的考生在填報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是提前批,該批次主要是針對一些從事特種行業的人群。比如很多軍校就是走提前批的,還有公費師範生等。

一般來說,報考提前批並不影響後面繼續投檔。所以很多學生把提前批視為額外的志願空位,想要多增加幾次入學機會。

但是大家也注意到,提前批要麼是對專業有特殊限定,要麼是分數要求比較高。因此只適合那些對這些院校真正有了解的學生,普通人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再看特殊批,它通常是一些院校自主招生的表現。像藝術生,體育生,還有一些得過高水平獎項的學生,都走的是這條入學通道。

大家經常在報道中看到某某高校破格錄取某位學生,實際上執行的就是特殊批相關流程。

嚴格來講,特殊批和普通批面向的是不同的考生群體。但兩者也有交集,那就是對於一些因退檔滑檔錯過普通批的學生而言,如果不想復讀,那特殊批也是一個補救措施。

當然,鑒於特殊批高校和專業數量都很有限,因此是否報考取決於個人。這裡只是提醒大家需要做好填報準備,以免忙中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