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要不要背唐詩?北京特級語文教師:可惜了,都是機械記憶

2020-05-13     蔓德育兒

原標題:6歲前要不要背唐詩?北京特級語文教師:可惜了,都是機械記憶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希望能好好把握孩子6歲以前的"大腦發育黃金期",儘可能多地學習各種知識。

特別是深受傳統文化宣傳的影響,許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非凡的文學素養,自孩子會說話起,就教他們背誦唐詩宋詞。

可北京四中一位特級語文教師卻認為,孩子在小時候背誦太多經典古籍很"坑人"。

坑人的不是古文化,而是"機械記憶"

北京四中這位特級語文教師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談到自己遇到過身邊一個朋友的事,感嘆道:簡單粗暴地強調背誦,是一種機械記憶",非常"坑人"。

他說這位朋友的女兒只有9歲,原本是特別鬧騰和活潑的年齡,卻竟然能夠站在原地不動地背誦2個多小時,整本《孟子》《大學》《中庸》都能背下來。

別的家長看到這樣的孩子,大多數會是羨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這樣的水平。可在這位特級教師眼裡,這樣的孩子卻十分"可惜"

在他看來,這樣的才能只是機械背誦,孩子並沒有讀懂古籍中的含義,更別說體會文學的優美和藝術性。在久而久之的機械訓練中,孩子甚至會喪失掉本該有的創造力,讓思維變得僵化不前,這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是有害的事情。

不僅如此,許多家長對傳統文化還有誤解,以為只要是傳統的、老的,就是好東西,這樣的觀念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不好。

李老師還聲稱"《弟子規》是糟粕,應該讓孩子背誦",這句話也上了熱搜,讓許多中國文化愛好者很氣憤。

都在到處都在宣稱傳統文化,可為何這位特級語文老師不支持孩子背誦《弟子規》呢?

看待一個問題,我們不應該單純著抱著戰隊的思想,要看到一件事物的兩面性。

《弟子規》在封建社會裡有存在的價值,教晚輩要聽從長輩的意見和安排,勸人懂孝義。

可時代是發展的。無論是《弟子規》還是《二十四孝》,裡面有很多內容不能說完全不對,但社會文明經過百年發展,如果還用僵化老舊的方法去教育現代的孩子,顯然不合時宜。

坑人的不是古文化,而是父母對古文化的錯誤理解,以及培養孩子錯誤學習古文化的方式。

教育孩子不應該"功利化"

現在的父母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的攀比中,把教育變得"功利化"。

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他們上各種早教班;不僅要有理科思維,文學素養也不能落下。

所以明明只是一個6歲不到的孩子,我們卻奢望他們通曉天文、地理、語數外所有知識。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和學習技巧,為以後考上名校打下基礎。

但抱有極強目的性的教育,早已在實施中與最初的願望背道而馳了。本末倒置的追逐行為,卻可能求而不得。

一味要求孩子機械的學習知識,背誦唐詩宋詞,記憶單詞生字乘法口訣表,卻不從根本上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是一種有害無益的"偽教育"。

6歲以前,要怎樣培養文學素養?

1.多接觸詩詞可以進行文學啟蒙

父母不應該一刀切的去看到背誦詩詞這件事。為了避免孩子機械記憶,完全不讓孩子接觸唐詩宋詞也沒有必要。我們應該帶有不強迫的心態,在遊戲中給孩子念詩詞,或者通過音樂歌曲等,儘可能多地讓孩子體會到文學的美感和韻律。

2.重視質量而不是數量

一旦開始培養孩子一項能力,家長很有可能就會走上攀比的路線。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與進步屬於孩子自己的,不需要和別的孩子比數量。

我們要重視的是孩子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種收穫,而不是一味追求記住了多少唐詩。

別讓機械記憶消耗孩子才氣。

北京特級語文教師的這句苦口良言,您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OIWD3IBnkjnB-0zDM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