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影片講述的校園霸凌事件一經上映,就引發了大家的熱烈反響。
隨著《悲傷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這類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的熱播,也讓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校園霸凌事件和孩子們的成長發展。善良是人類的一個美好的品質,家庭教育中父母也經常教育孩子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要保持善良,但是有的時候,父母給予孩子的善良的教育往往會成為孩子受到傷害的主要原因。
一、《少年的你》中陳念的過度善良和隱忍讓魏萊的欺凌變本加厲
在《少年的你》中,胡小蝶因為不堪魏萊的校園霸凌而選擇跳樓自殺,而在胡小蝶死後,陳念對魏萊的心慈手軟,讓魏萊更加變本加厲。在生活和學習中魏萊一次又一次的對陳念進行霸凌和欺辱:從最開始的往凳子上撒墨水,到後來的放學路上的毆打和欺凌,陳念的過度隱忍讓魏萊等一些校園霸凌者更加肆無忌憚。試想,如果陳念在面對魏萊的欺凌之時能夠選擇及時報警,陳述事實,或許結果就不會越發嚴重。
其實這些霸凌和危險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許在生活中有許多的孩子正在遭受著這樣的風險,所以,給予孩子善良的底線和勇敢才是最重要的。
二、有條件的善良能夠帶給孩子什麼
我們都知道農夫與蛇的故事,農夫明明救了蛇,但是蛇卻反咬農夫一口;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也是東郭先生處於對狼的善意救了狼,但是狼卻在獵人走後向東郭先生髮起惡意的攻擊……人之本善,但是人的善意也是應該有底線的。多少的善意之舉換來的卻是惡意的攻擊和傷害,於是,越來越多的邪惡的人仰仗著別人的善意開始露出自己邪惡的嘴臉。
1. 素媛的善意之舉卻給她帶來了一生的傷害
《素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由韓國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影片中活潑可愛的素媛因為善良,不忍心拒絕醉酒大叔的撐傘要求,不忍心讓他被淋濕,選擇了善良,但是她的善良卻使她遭受到了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傷害,她在8歲無憂無慮的年紀不得不被裝上人工肛門,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個莫大的傷害給素媛的心理帶來多大的傷害,她無法面對所有的男性,包括自己的父親,素媛的這個善良的舉動卻給小小的她帶來了莫大的人生傷害。
這個世界上的醜陋與罪惡的面孔也許就潛藏在我們身邊,所以,父母要時刻讓孩子警惕惡意,讓孩子知道善良是有底線的,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擁有分辨善惡和保護自己的能力。
2. 江歌的善意救閨蜜換來的卻是閨蜜的見死不救
江歌,本來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女孩,善良的江歌在花一樣的年紀因為處於對閨蜜的善良和責任遭受了生命的凋零,江歌在生死關頭選擇讓劉鑫進屋,自己和喪心病狂的陳世峰理論,最終遭到了陳世峰的殘忍殺害,而在江歌遭受危險的時候曾多次按門鈴,但是劉鑫都沒有給江歌開門,最後江歌死於失血過多,劉鑫作為江歌的閨蜜,在生命的危急時刻卻選擇了沉默,選擇了漠視閨蜜的死,這是江歌作為一個閨蜜遭受到的多大的悲哀啊,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善良,江歌喪失了生命。
試想,如果江歌在面對喪心病狂的陳世峰的時候,沒有選擇自己留在門外,結局是不是會不一樣;如果劉鑫在面對江歌多次按門鈴的時候,能夠及時給江歌開門,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也不會凋零……諸多真實事件都告誡我們,要能夠有善於分辨善惡的眼睛和能力,要讓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危險時能夠用有條件的善良來應對,學會分辨善與惡。
3. 女大學生的善意幫助卻成為邪惡之人利用的工具
近些年來,拐賣女大學生事件屢屢發生,潛在的拐賣與危險就在我們身邊。記得前幾年一個女大學生因為幫助兩位老人吃飯,看兩位老人餓著肚子求助就好心答應他們的要求帶他們去飯館吃飯,但是她沒有想到她的善意竟然被人販子利用,這些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大山裡的事件,她們明明沒有錯,她們也是事件的受害者,但是她們卻要遭受著這些非人的待遇:在被拐走的日子裡,這些女大學生的日常就是每天被人販子打到精神崩潰、精神失常,淪為人販子的生育工具,這該是這些女大學生心理和身體上的多麼大的陰影啊,她們的未來就這樣毀在了狠心而又殘忍的人販子的手裡……
這諸多事件引人深思。如果,時光能夠重來,那麼這些受害者的父母一定不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把善良掛在嘴邊,而應該推崇有條件的善良,讓孩子擁有辨別真正善與惡的有利武器。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我們應該保持熱愛,但是在熱愛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孩子對世界上的邪惡與醜陋保持警惕,學會自我保護,能夠真正擁有分辨善惡的力量。
三、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用有條件的善良來應對真正的善與惡
潛在的惡意和醜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得到父母的善良底線的教育,讓素媛事件不再出現,不再讓更多的江歌受到傷害;不再讓更多的女大學生受到被拐賣的傷害,不再讓更多的善良被邪惡之心利用。
1. 善良要有底線和條件
善良是我們生命中需要的一種美好的品質,也是作為父母要給予孩子的一種優秀品質,但是在教給孩子善良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學會警惕世界上存在的邪惡。因為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守護在孩子身邊,所以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擁有分辨善惡的力量,不要讓孩子的善意再成為悲劇。
2. 善良並不是對等的
有的時候,善良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的象徵,但是有的時候,善良並不是對等的,不是每一個善意之舉都能換來善意的回報。有些時候,你給予別人善良,別人不一定會同你一樣有善意,用善良來回報你。就像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父母能夠教會孩子的就是擁有保護自己的力量,擁有對邪惡的警惕,學會自我保護。
3. 生命危急時刻不必保持善良
在生命危急時刻,孩子應該是先學會保護自己,才有能力和勇氣去面對這些危險。
當孩子處在危險時刻時,父母只有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才能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假如江歌在面對喪心病狂的陳世峰的時候能夠做到先自我保護,不去和邪惡的、喪心病狂的陳世峰理論,是不是我們就不會失去這樣一個學業有成,花季一樣的少女,也不會出現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和痛苦;如果素媛在上學的路上有父母的陪伴,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不會讓無憂無慮的素媛遭受莫大的傷害;如果那些被拐賣的女大學生在遇到別人的求助時,能夠保持自我警惕,真正分辨那些邪惡的嘴臉,那麼是不是這些女大學生還能夠散發自身的光芒……
所以,父母真正能夠給予孩子的,就是教育孩子在危急時刻不必保持善良,善良也是有底線、有條件的,給予孩子分辨善與惡的有利武器。
4. 只有學會保護自己,才能面對不完美世界中的醜陋
這個世界並不是完美的,父母只有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才能真正面對和分辨世界上邪惡和醜陋的存在。父母要教會孩子在面對危險的時候,要先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對於一些陌生人的求助要保持警惕,擁有善良的底線和條件。
5. 教會孩子有條件的善良才是抵抗暴力、惡行的有利武器
在生活中,孩子可能經常會遇到一些來自陌生人的請求和求助,但是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不管面對什麼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請求,都一定不要給這些陌生人和孩子獨處的機會,不要讓孩子的善良淪被邪惡之人利用和傷害。
既然世界上有邪惡的存在,父母就需要給予孩子善良的底線,讓孩子在以後面對危險的時候能夠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有條件、有底線的善良才是孩子面對暴力和惡行時候的最有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