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在公司樓下吃飯,因為你人太多,就和一對母女拼桌坐,女兒大概六七歲的樣子。
吃飯的時候女兒對媽媽說:「媽媽,我把飯吃完之後,你給我買一杯可樂喝」,媽媽說:「這兩天天太冷了,不喝可樂好不好」?
小女孩直接筷子一放,對媽媽說:「媽媽不買可樂,那我就不吃飯了」。
然後這位媽媽就開始哄女兒,讓女兒乖乖聽話,後來女兒說:「那我不喝可樂也行,我想買一個毛絨公仔」,媽媽以孩子玩具太多為由拒絕了,孩子看到和媽媽商討無果,當即就開始在餐飲店裡大哭,媽媽看到女兒開始哭,於是立馬妥協了答應給女兒買毛絨公仔。
我問:「小朋友這麼小就這麼會談條件了啊」,小女孩的媽媽說:「是啊,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的,總是跟我們談條件,不同意就威脅我們,或者大哭大鬧,有時候擔心孩子無奈只能妥協」。
那麼孩子是怎麼學會和家長討價還價、談條件的呢?其實這種「交易方式」往往都是父母先提出來的,而孩子只是模仿父母的行為,想通過談判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已。
「寶寶乖,你乖乖把飯吃玩,媽媽就讓你看動畫片」
「寶寶,只要你乖乖聽話,把作業寫完,媽媽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那個玩具」
「寶寶去把地打掃乾淨,我就獎勵你一塊錢零花錢,好不好」
「期末考到班級前三,放假爸爸媽媽就帶你出去旅遊」
我們仔細想想,以上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非常的熟悉呢?是不是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對我們說過,然後長大後的我們也對我們的孩子說過,這種場景每天在不少的家庭里上演著。是不是一開始都是我們做父母的為了讓孩子能聽我們的話,利用一些條件來誘導孩子,只要孩子不聽話,就用這些「條件」和孩子談交易,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交易式教育效果,很快就能達到家長想要的結果,並且孩子也會因為家長給出的條件變得非常的聽話。所以當家長總是試圖和孩子講條件的時候,那麼還自己自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學著我們的方式給我們講條件。
但是凡事都有利弊,交易式教育會讓我們的孩子聽我們的話,迅速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但是這只是讓孩子咱是聽話的一種策略,孩子聽話也只是為了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某種東西,並不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聽話懂事,並且會慢慢的對我們的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
交易式教育對孩子帶來的影響
1、讓孩子情緒變得很差,脾氣暴躁
經常的跟孩子談條件,會讓孩子的表面看起來非常的聽話懂事,但是孩子會慢慢習慣用這種條件交換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認為談條件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旦有一天他們和父母的某一次條件談判沒有成功,得不到滿足時,她們的情緒就會變得非常的差,並且脾氣暴躁。
2、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不懂得體貼父母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只看中自己的利益,絲毫不懂得體貼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的死活。而這些父母還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不知道孝順老人,白白養育了這麼多年,但是卻從來沒有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養育方式不當,忽略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今天的後果。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他,他就會學到你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待你,當孩子習慣與父母談條件,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的物質,當孩子的某個條件得不到父母的滿足時,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抱怨,變得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的得失,不懂得體貼父母,甚至對父母非常的不尊重,因為他們一心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
3、會削弱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喪失學習的慾望
很多家長都喜歡用物質作為對孩子努力學習的獎勵,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你好好學習,考到多少多少分,媽媽就給你買手機,或者是買別的一些物質上的東西,想通過這些來激勵孩子,讓孩子更加努力的學習,這種方法其實短時間內還是很有效的,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積極地學習,但是經常使用交易的方式激勵孩子學習,會改變孩子對學習的看法,讓孩子失去探索知識的興趣,喪失學習的慾望,然後產生不良的學習態度。
面對孩子的「交易」,家長應該怎麼做
1、給孩子制定規矩,並且父母一定要堅守底線,不妥協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和孩子談條件,不如給孩子建立規矩,畫底線,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如果孩子還是和家長談條件,並且威脅家長,那麼家長一定要非常堅決的拒絕,不要因為孩子的威脅哭鬧就對孩子妥協,這樣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認為自己的條件可以「操控」父母,然後越來越喜歡和父母談條件,要讓孩子知道,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靠威脅,或者無理取鬧得到的。
記得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和我談起他家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事情,起初我的朋友還因為看到孩子哭鬧心疼,於是心軟讓孩子那天不用去學校,後來發現孩子越來越變本加厲,不想去學校就開水哭鬧打滾,然後朋友就乾脆狠了狠心,等孩子哭完之後,哄了哄孩子,並且告訴孩子放學來接他,然後頭也不回的就走了,他說孩子鬧了兩次之後,知道不管自己怎麼鬧,媽媽都不會做出讓步,於是就不再無理取鬧不上學了。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問題並不是孩子自己出現的,而是我們做家長的慣出來的,因此我們在管理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底線,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矩,這樣才是真的對我們的孩子好。
2、父母以身作則,做到不和孩子談條件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和父母學習的,所以要想孩子不和父母談條件,首先父母要改掉和孩子談條件的行為。比如,孩子威脅父母不給和可樂就不吃飯,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能喝可樂就是不能喝可樂,不吃飯那你就餓著,並且在下一頓飯之前也不用給孩子吃飯,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無理取鬧和威脅得不到滿足之後,孩子就會慢慢地改變自己的行為。
3、家長應該多注重精神獎勵
小孩子其實是非常的單純的,並沒有那麼多的物質追求,並且在他們心理只要得到父母的誇獎都是非常的開心的,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多注重對孩子的精神獎勵,比如說孩子成績好了,誇誇孩子真棒,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體會到被父母認可的感覺,這樣的精神上的獎勵也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教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而艱巨的事情,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孩子,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行為而導致對我們的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愛孩子就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加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yBWuW4BMH2_cNUgGp_Z.html